思維品質,也就是平時人們說的智力,是戰略思維的基礎。思維品質加上經驗,形成商業判斷力。有人說,一個CEO的商業判斷力弱,可以由團隊的集體智慧得到彌補。集體智慧很重要,但是集體智慧代替不了第一領導人的最終抉擇。就算有100個諸葛亮,最后還是要劉備拿主意。你不能說,諸葛亮們,你們定吧。諸葛亮們意見如果相同,好辦。但是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于是,他們可以投票表決。商業決策不是這樣做的。一定要一個人負責抉擇,這個人,就是企業第一領導人。
思維品質由兩方面構成,借用英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戴勃諾博士的說法,這兩方面分別叫做垂直思維(學名叫做聚合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和水平思維(學名叫做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
垂直思維就是邏輯思維。九年義務教育,最后又上了大專或者大學,我們受了十多年的教育,我們學的不是別的,就是邏輯思維這東西。
淺層的邏輯思維,即演繹邏輯和歸納邏輯,一般稍具常識的人都能掌握。如果A大于B,B大于C,A就大于C。這是演繹邏輯;對于某個行業,比如IT市場、汽車市場、金融市場,經過一定的信息收集,總結其基本趨勢或者關鍵成功因素。這是歸納邏輯。
筆者的研究發現,那些達到更高層次的垂直思維的企業家的思維,具有多變量統計學和復雜實驗設計思想。但是令人吃驚的是,這些企業家幾乎都沒有學過這兩門學科。
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是實驗設計的一個概念。意思是說,A因素對B因素的影響,取決于C因素。那么A與C之間就存在交互作用。我接觸過一個著名的本土企業家——日發集團的創始人吳良定,他的事業非常成功,雖然他只有小學文化水平,但是思維水平非常高。他說,生男生女他是這樣看的:下等人家生女兒好,如果生了男孩子,娶媳婦都吃力;中等人家生男生女都一樣;上等人家,生兒子比較好,生了女兒,很難說女婿是看上了她人還是看上了她的家庭。這就是對于變量之間交互作用的論證。
思維品質的另一面是水平思維。水平思維就是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對創造性思維積累了一定量的研究成果。心理學家衡量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是從四個方面看:流暢性、獨特性、靈活性、細節。創新(innovation),思維沖破條條框框(think out of the box)成為現在企業最時髦的詞語。
我發現,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喜歡類比。類比是不同于邏輯的思維方式,類比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類事物相提并論,然后讓我們看到兩者驚人的邏輯聯系。
西方人最擅長的是邏輯推理,我們中國人則傾向于類比推理。韓愈的《馬說》,“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他沒有一個字提到人才,整個一篇《馬說》都是馬,但是他說明了人才的好多道理。
好些商業的成功是起源于比喻,看到一個形象,就可以想到一個商業概念。很多著名CEO喜歡講故事,用隱喻的方法倡導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戰略。很多著名的管理理念,之所以深入人心,也是依靠類比。萬通地產的馮侖精于此道。他用妓女和淑女的不同生命軌跡說明人生的不同發展策略。他說好多一夜暴富的企業家就像妓女,青春一過就走下坡路了。而王石這樣的企業家就像淑女,富得很晚,但是名利雙收,而且持久。
思維品質好的人,具有很好的常識(commonsense)。既然是常識,聽起來似乎應該人人都有點兒。其實不然。學文科的人對學理科的人有偏見,學理科的人對學文科的人也有偏見,偏見的焦點就是認為對方沒有常識。把蓋洛普請進中國的方曉光,倡導蓋洛普的分析師要有文科思維,網易的創始人丁磊不喜歡招學文科的人,認為他們沒有邏輯。心理學研究發現,男人普遍比女人在機械和儀器方面有常識,而女人普遍比男人在做飯和顏色識別方面有常識。但總的來說,女人由于種種原因,平均來講比男人缺少常識,所以,這也是女性成為領導人的比例較低的原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我接觸到的卓越的女性領導人,無一例外都比普通男人更具常識。說實在的,在我看來,她們一點沒有女人那種對世間萬物的天真幼稚和對男人的經濟依賴。
(作者本名李峰,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風里領導力學派創始人,著有《五大品質:卓越領導力心理基因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