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營銷效果更多是依靠傳播的廣泛,而中國的網民階層大多都是草根,雖然意見領袖在網絡傳播中起到煽動作用,但是傳播的群體基礎還是回歸大眾。從“賈君鵬”事件,到“犀利哥”再到如今的小月月,芙蓉,鳳姐,每一個都是草根階層。現今流行的網絡營銷主流的方式還是社會化媒體營銷以及病毒營銷,筆者所理解的社會化媒體營銷其實以及包含了病毒營銷,小月月事件,是以SNS社區為起點,由網友發起以及傳播,后至各意見領袖的評論轉載,已經把社會化媒體營銷以及病毒營銷的一部分概念穿插進去,所以,小月月事件更像是一個網絡草根大眾的人際傳播式營銷,無論背后是否有網絡推手,其本質還是,主體已經改變,草根階層是以后網絡營銷的主要群體。
真正讓公眾和企業意識到草根營銷威力的,是近幾年的幾個大型的草根營銷公共事件,比如超級女聲。但并不是每個圍繞草根的營銷行動都能走向成功。草根營銷可以理解為零距離營銷,其實質就是迅速將品牌距離縮短,拋開所有籠罩在品牌上的光環,撕去半推半就的面具。
成功的草根營銷必須是盡可能地創造零距離的感覺。無論是內容,渠道必須匹配一致,從認知的形成來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不匹配,草根營銷所引發的關注度就會有巨大的差別。
廣告的主角不應該再是名人,甚至連有明星相的人都不要,最好看上去毫無特征的普通人,比如肯德基廣告中的一家人;傳遞的信息也不是指導與說教,也不是輝煌的巔峰體驗,而是來自平淡生活的感受,毫不避諱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從活動形式上來講,必須是低門檻的大眾活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沒有復雜的規則,最好是可模仿;從參與者來講,擁有極低的參與約束;從媒體選擇來看,必須足夠生活和親民的媒體。
從這個角度去評判,蒙牛的“城市之間”不算是草根營銷,因為其活動形式并無廣泛群眾基礎;“夢想中國”做不過“超級女聲”,因為這個媒體就缺乏草根性,尤其是中央二套這個頻道;唱歌可以作為草根營銷的載體,跳舞則不行,演戲就更不行了,所以“紅樓選秀”也成不了草根營銷的載體。
當大眾傾向于集體討論時,往往會形成一定的認知,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一旦形成,將很難打破,就像小月月事件過后的“拜月神教”,無論聲音多么雜,這也許稱之為“火了”,“火了”的概念是如此。
企業在面對著網絡營銷主體的改變,小月月事件也許能給企業一點啟示:網絡營銷的主體也許可以利用草根階層,或者,主體可以變成活生生的一個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社會化媒體營銷要求企業不能像臺冷冰冰的機器”。有些企業不滿足于“像個人”,他們干脆就“是個人”。舉個案例,東航凌燕是一個比較成功運用新浪微博的案例。凌燕是東航“乘務示范組”的名稱,這個示范組有一群美麗又高素質的空姐組成,標志著東航的高服務水準。東航為凌燕的每位空姐建立了自己的微博賬戶,在這些微博里,空姐們發了一些工作心情,旅行照片,或者小情緒,東航的形象體現得非常親切可人,贏得了眾多好感,這也是前面提到的,不僅企業要像個人,還要企業運用草根階層作為傳播的主題這個概念。【世界營銷評論mkt.icx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