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愛一個人,從陌生到相識-相知-相愛,就是你在營銷自己的過程。
通過不斷地溝通交流,從陌生到信任關系不斷的加深。
有句話:“同頻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所以真正的營銷高手,不一定是戀愛高手。但戀愛高手,很可能是營銷高手。
真正的戀愛高手會根據戀愛階段的不同,給伴侶提供不同的情感體驗。比如戀愛前,戀愛中,戀愛后,婚姻后,如何讓伴侶感到幸福,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消費者根據購買的階段不同,也可以拆成四個身份,根據不同的身份和目的,商家的對應的動作也不一樣,這樣才能做到精準營銷、各個擊破。
第一個身份在產品購買前:消費者是目標受眾
如今碎片化時代,品牌很難像過去依靠一個創意帶來轟動效應,從而帶來營銷效果。
今天的營銷更像日久生情式的戀愛,需要建立正向的第一印象。
只有持續不斷的有效觸達對消費者認知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帶來更長期的用戶價值。
戀愛前期,首先要選一個合適自己的對象。
要觀察對方的生活方式,性格,興趣等等,要用有效的方式引起對方注意。
就像找到消費者購買前,你也要充分考慮你的產品受眾是誰?
在產品購買前:消費者是我們的目標受眾,我們的任務是以對方感興趣的內容做到有效觸達;
了解你的消費者偏好,才能真正有效的設計好傳播每一個環節,充分調動消費者期待。
精準的觸達消費者,從而提升營銷傳播的效率。
第二個身份在產品購買中:消費者是購買者
戀愛靠的是吸引,首先你得有價值,無論是外在的氣質,還是談吐,才華等等。
同時你也得學會更好地展示自身優勢,打動對方的心,讓對方選擇自己。
就像消費者在產品購買中:他是我們的購買者,我們的任務是促成決策;
在銷售環節中,要了解購買者的具體需求和使用場景,做好內容鋪墊,講好產品故事促成交易。
在促成購買決策過程中,要有好的溝通方法引導消費者買單,而不是推銷硬廣,強買強賣。
第三個身份產品購買后:消費者是使用者
在戀愛之后,你已經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和喜好,就要學會維持好的情感體驗和戀愛關系。
戀愛中要讓對方和自己有好的感受,讓對方感受到跟你在一起的過程是幸福的。
就像在產品購買后:消費者是我們的使用者,我們的任務是提供好的用戶體驗;
在設計產品體驗的時候,要深入洞察每一個和消費者觸達的環節,了解他們的訴求和目的,洞察他們在體驗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從而形成以用戶為核心的產品思維,提升產品體驗。
產品最終都是服務于用戶體驗,消費者體驗是一個體系。所以一旦要做一個產品,就要開始考慮體驗的系統工程建設。比如三頓半咖啡杯子造型設計,到配方管理,再到回收杯子形成的社交裂變,這都是三頓半咖啡與眾不同的用戶體驗。
好體驗是做好產品傳播重要的一環,持續促進消費者體驗的提升,才能真正實現用戶留存和復購。
第四個身份在產品使用后:消費者是推薦者
兩個人結婚以后,要有好口碑,就得持續為對方考慮和付出。
適度的妥協和包容對方,才能真正維護一段長期關系,別人傳播你的好口碑,你也會獲得好人緣。
就像是在產品使用后:消費者是我們的推薦者,我們的任務是傳播好口碑。
消費者愿意推薦,說明產品獲得了他們的認可,當推薦變多了,一個一個的推薦就變成了好口碑,沉淀下來就是品牌資產。
結束語
德魯克說,企業的工作,就是創造顧客。
當你把消費者不同的身份識別清晰,做好營銷規劃完成對應的動作,就是一整個創造顧客的過程。
而最終帶來的好口碑,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顧客,最高級的不是讓消費者向我們買,是讓消費者替我們賣。
如果能把每一個顧客都變成我們的銷推銷員,營銷的成本也就大大降低了。
最后,把消費者當成最重要的研究對象,洞察他們,就像洞察你心愛的人一樣,持之以恒的靠近他們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系,品牌一定能獲得他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