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在做短視頻,我相信大家有一個普適性的思路——能不能掘到金,能不能在里面找到機會。這是一個巨大的餅,我們到底能分到這餅里的多少?
我們做決策時,會受到三種因素的影響:第一種是理性,第二種是恐懼,第三種是欲望。哪些短視頻能抓住我們,實際上是調動了我們最底層的因素。人性是一個非常強的驅動力。
從短視頻中,我們看到了這個“機會”。現在我們來好好的拆解一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會。
首先什么是短視頻?它是一個內容的迭代,從常識,從圖文再到音頻,再到視頻,長視頻再到短視頻,未來肯定還會迭代。
所以我們要抓住短期機會。短期機會非常重要,在中國只有抓住短期機會才能抓住長期機會,所以其實短視頻,第一,是一個形態,它從營銷工具,已經變成了一種銷售載體,拿短視頻來帶貨,它就是一種賺錢的工具。
第二是流量入口。抖音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個流量入口,現在為什么很多人都把它提到入口這個概念,因為刷短視頻的時間增多了,而我們刷朋友圈的時間在下降。
“好的內容一定會有價值,好的內容一定會有傳播”,這是一個偽命題。
如果穿越到2008年,給你10萬塊錢,怎么能實現巨富?去買《三體》的版權,當時劉慈欣的《三體》的版權就是以10萬塊錢賣出去。內容很有價值,但好的內容一定有價值嗎?如果好的內容沒跟流量結合的話,真的沒有價值。
短視頻放大了好內容的傳播,但如果你摸不到這些渠道的話,流量跟你無緣,你就永遠火不了。
現在市場上有兩種內容基因。第一種基因已經在整個市場中走了很長時間,就是人工審核,人工審核的邏輯是,你必須要按照我的規則玩,因為我的用戶喜歡這個內容,你就要做這個內容,否則我不會把你做成專題,這一類就是人工審核機制。
再看看機械審核,任何人都可以發內容,只要內容夠火。所以這是為什么視頻號跟抖音能火的邏輯,就是所有做內容的人,都有這種火的可能性。
舊時代的告別,為什么要告別?其實我覺得很多東西也挺可惜的。
可惜是音頻平臺。這種平臺生命力很短暫,音頻跟視頻沒有任何可比性,現在5g來了,更多的新玩法新技術都在視頻上,音頻這種模式很快會被淘汰掉,當然會存活在特殊的場景中,我指的是流量平臺型的大機會。
我作為一個做了50多萬粉絲的創作者,能賺錢嗎?在機器審核平臺一定要明白,單有內容是沒用的,內容一定要運營起來。
2020年抖音對內容創業者給到800億的收入,去年是給了450億,但每個人的變現的均值是多少?是1426塊,所以內容領域一定是頭部為王,爆款思維,大V們賺了20%的錢,但最近很多大V都崩塌了,包括千萬級別大V崩塌,百萬級別的大V崩塌,因為變現太著急了。
線上的東西是需要線下支撐的。如果沒有線下的實力,是接不住線上的,很多人火過了,但還是依然還是該干嘛干嘛。
我再舉個例子,比如拼多多,他們現在在教商家做生意,比如說9塊9包郵,6包餐巾紙,其實就是從傳統的供應鏈上拿了一大包,分析用戶習慣,比如在餐廳場景中,用戶習慣了小包裝,這樣把一大包切成6小包,用料和價格其實跟原來一樣。但用戶感受上是一次性買了6包。現在很多都是線下反哺到線上,都是線下有非常棒的供應鏈,然后線上銷售才有可能賺錢。
所以沒有什么真正掘金捷徑,真要想線上做大號,線下必須要非常強大,非常強大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