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涵在共青團中央推出的《青年的力量》系列視頻中進行演講
頻頻“出圈”成網紅
在2020年今日頭條新媒體數據公布榜單上,“黃日涵副教授”赫然在目,成為了網絡爆款“收割機”。擁有百萬粉絲、億級流量的知識達人黃日涵在互聯網領域頻頻“出圈”。
疫情暴發早期,他曾多方聯絡,為援鄂醫療隊協調生活物資。2020年2月初,黃日涵就已復工,頻頻在主流媒體上科普和辟謠。
2020年3月13日,黃日涵的個人視頻欄目《巧舌如黃》上新。之后,欄目保持日更頻率。他說,從找選題到錄制都是自己完成,“有時還要自己剪視頻”。截止目前,《巧舌如黃》視頻總流量達5.2億播放,“黃日涵副教授”在今日頭條上的粉絲為180萬。
作為團中央青年講師團成員,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應福建團省委邀請,黃日涵直播了一堂主題示范團課,題目是《疫情影響之下世界格局變化和青年的應對》。這堂直播團課收看人數突破610萬,超過福建省團員總數近一倍。黃日涵說,“應該算是破圈層了”。此外,黃日涵還多次參加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等組織的直播授課。
黃日涵當選為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
用新媒體講好“中國故事”
“今日的特色將是明日的主流。”基于自身的互聯網經驗和影響力,黃日涵拉了近百位專家學者、教授博士、記者和電視評論員組成一家MCN。黃日涵堅信,“快消時代更需要知識沉淀和真實的聲音”。如今,MCN的觸角延伸到了全球,不少海外知識分子也加入了進來,他們被稱為今日頭條平均學歷最高MCN,累計粉絲千萬。
區別于很多內容生產機構,高學歷優勢使得他們更像一個專業知識垂直創作者社群:一幫學者教授由此成為斜杠青年,天天在群里頭腦風暴,大到探討學術和人生,小到討論一個標題該怎么取。
“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新時代的知識分子需要更多擔當,更多地服務社會,而中國故事需要時代的每一個人通過自己的聲音來講述。”作為研究國際關系的青年學者,黃日涵對時代和未來有敏銳的洞察。他將短視頻社交網站稱為“輿論新陣地”,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短視頻傳播將成為未來海內外傳播的重點。“讓更多人加入到隊伍中來,發出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這也是他成立MCN的初衷。
“在重要的場合,重要的事件發生能及時準確發出你的聲音,這是做好新媒體傳播的核心要義”黃日涵所在的華僑大學世界文明對話研究中心正致力于打造新媒體傳播平臺,“講好中國故事”他和同事們正在積極努力。
用腳底板丈量世界
除了在互聯網不斷擴大的影響力,黃日涵還是一位很有“沖勁”的青年學者,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一帶一路”與海外利益、互聯網政治與經濟及東南亞問題等。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黃日涵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新穎”“有前景性”的議題。他馬上開始關注該議題,并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媒體上發表相關文章,多次被國家信息中心評為中國“一帶一路”研究領域影響力最大的中國學者之一。
從2014年開始,黃日涵先后赴70來個國家調研,了解當地政府及民眾對“一帶一路”的認知與態度,近距離觀察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項目,親歷建設者的點點滴滴,親眼目睹“一帶一路”成果惠及世界的生動圖景。
“我在戰亂地區也考察過,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呆就是半個月,很多人不理解,但對我這是很大的收獲,豐富了我對世界的認知。”前不久,黃日涵在頭條號上曬出自己的飛行里程:“一百萬公里,繞行地球25圈”,笑稱自己也許是全中國飛行距離最多,行萬里路的副教授。“用腳底板丈量世界”是他對自己近幾年工作的總結。
近年來,他更是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積極通過數十家國內外主流媒體宣傳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有力反駁西方謠言,為傳播中國好聲音、樹立中國好形象貢獻自己的力量,被評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書生歸來仍意氣,永懷家國天下情。”黃日涵將自己行走世界與互聯網領域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學生,互動性強是他課堂最大的特色。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讓他獲得了教育部霍英東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產學研相漸長,現在的學生完全可以自己習得課本上的知識,我更希望將自己對世界發展方向的思考、對人生的思考傳遞給他們,讓新的一代通過自己的腳步走出去,發自己的聲音。”
文字 / 福建畫報 吳承熹
圖片 / 陳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