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歡呼慶祝新年,但是,2021年會更好嗎?
漫天的祝福是否真的能給我們帶來好運?
在歡呼和祝福背后,我們來看這樣幾個真實的生活場景:
01
成熟干練的中年職場精英,下班后離開暖氣融融的寫字樓,突然發現變天了,有點冷,于是加快腳步奔向了停車場,回家后找一些以前穿過的今年能保暖的衣服,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奔向商超或者到互聯網平臺直接下單購買新的衣服。啥?款式流行不流行?能保暖就行!
02
十項全能的全職太太,往年的雙11都會屯一大堆高級化妝品,2020年卻只買了些洗衣液、牙膏、衛生紙等生活必需品。啥?今年不愛美了?能正常活下去就行!
03
勤勞善良的95后媽媽,生第一個孩子時買尿不濕天經地義,2020年生第二個孩子連尿不濕都沒舍得給孩子買,而是把家里的舊床單裁剪后當作尿布給孩子用。啥?對孩子健康嗎?能正常把孩子養活就行!
你看看,這就是家庭去庫存。
太多太多類似這樣的生活場景,都在2020年不斷重復上演。
中美貿易升級,疫情全球肆虐,經濟蕭條下行,倒閉、失業、裁員、降薪……
如果說2020年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那么2021年則是未來3—5年更差的起點。
老百姓的錢袋子癟了,于是開始了家庭去庫存,多年前不穿的衣服都重新翻出來穿上了。
企業進出口受阻,國家不得已開啟內循環,大量積壓產品開始打折促銷去庫存。
看看2020年開始看似瘋狂的電商直播,那些瘋狂的大腕都是在拿企業產品的兩折三折銷售,這種大規模的市場傾銷,其實就是在企業去庫存,因為對于企業來說,這些產品放在庫里面,與其占用流動資金不如虧損出賣,這就是整個中國很多企業去庫存的一個現狀。
路長全:2021市場窘境——企業去庫存與家庭去庫存的尖銳沖突
企業去庫存VS家庭去庫存,兩軍對壘,市場受傷,這是一種讓人不寒而栗的狀態……
“降價了!降價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啥?降價了?降價我也不買!哪來的錢買?”
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雙向去庫存,營銷又該如何做?
01
第一,企業在此之下一定不要盲目降價,一定要對產品的賣點進行重新提煉,準確地切割好人群,找到人群購買的需求點,要清晰的明白整個中國消費分層的層級。永遠記住,不是消費升級,而是消費分層,要找到產品應對的層級。
02
第二,一定要精準地切割渠道。面對多元化的渠道狀況,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主渠道,不管是找到以人為主的渠道,還是以貨聚集的場景,都一定要理清主次之分,切不可病急亂投醫,眉毛胡子一把抓。
03
第三,一定要準確地切割人群。當你遭遇“無效果、無留存、無轉化”的時候,你是否想過你的用戶群體與目標客戶是否有準確的定位?比如,你的客戶群體的準確年齡段、活動范圍、生活習慣、社交屬性等等。
商場猶如戰場,危機之下必然潛藏機會,只有找準鑰匙,才能打開希望之門。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來路老師課堂,一對一幫你精準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