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這個問題,本次我分享的主題是《80%的人理解的新零售都是錯的》,通過對“盒馬鮮生”案例的解讀,帶你了解新零售的定義。
零售行業重負前行之際,2017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項目“盒馬鮮生”卻逆勢開店,覆蓋上海、北京、寧波、武漢、廣州等地,并實現規模化盈利。盒馬鮮生打破原有門店功能,并對其做了新的定位,是集超市、物流配送、體驗互動和餐飲為一體的復合功能體。它不僅為顧客提供商品服務,更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
在開業以來,他的經營數據領先同行。如上海金橋店,其坪效5.6萬元,超出同業近4倍;客戶月購買達到了4.5次,超出同業2倍。
他的成功源于什么呢? 關鍵之一是“基于生活場景重新定位店鋪功能”。
傳統精品超市、社區超市、便利店,都是以店的規模、人群的劃分來定位。而盒馬鮮生是基于場景定位的,圍繞“吃”這個場景來構建店鋪功能和商品品類。盒馬鮮生的店在4000平米左右,既有生鮮超市,也有餐飲區,整個超市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是倉庫,盒馬公司內部把其總結為“一店、二倉、五個中心”,即一個門店,前端為消費區,后端為倉儲配送區,五個中心分別是超市中心、餐飲中心、物流中心、體驗中心和粉絲運營中心。在超市選購完商品,可以現場加工,然后在餐飲中心食用。你可能會問,為什么將餐飲和超市放一起。如果你聯想一下百貨公司,人流最旺的是哪個區域就能理解了。餐飲,具有天然的高粘性高頻率屬性,和超市配合一起,能夠為店鋪帶來大量的客流。另一方面,餐飲就是盒馬鮮生里面的加工中心,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半成品、成品在網上銷售。更為關鍵的是生鮮的耗損率高,餐飲可以加速商品流轉,降低耗損。
還值得一提的是“粉絲中心”,盒馬鮮生提倡“讓吃變得快樂,讓做飯變成一種娛樂”,因此不斷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活動讓消費者參與,比如:在整個店里面設置了大量的分享、DIY、交流等等。讓“吃”這件事變成娛樂、變成快樂,消費者就會產生強烈的黏性。
而店鋪的 “物流中心”,實現了以店為中心的3公里30分鐘送貨上門需求,讓客戶在家中就能享受鮮美商品。
除了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他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引入了數字化技術提升運營效率”。
比如:通過攝像視頻對客流進行分析,熱力圖掌握客流動向,以及通過貨架、商品前的客戶停留時間來判斷用戶興趣程度,WIFI探針的部署幫助識別客戶畫像,做到精準的服務和營銷,實現了“場地數字化”;要求每位購物客戶安裝APP,實現隨時隨地的客戶連接,以便于日后的會員運營工作,這實現了“客戶數字化”;通過電子價簽技術,了解商品詳情及商品溯源,實現了“商品數字化”。店鋪的整體運營都依靠數字驅動,大幅提效。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新零售”的核心是“數字驅動、場景重構”。 “數字驅動論”是當前的主流觀點,強調數字化改造零售要素“人、貨、場”。而我認為,一切用數字裝裱的企業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消費者不會為純粹的數字化買單,建立新場景、新體驗、新產品,迎合消費升級才是關鍵,這是數字驅動的目的,這也是企業零售升級的前提。
所以說:新零售的重點在于“數字驅動,場景重構”,簡單記住這8個字即可。
那么,新零售到底新在哪呢?他都有哪些特點呢?我們將在下節介紹。
《新零售落地畫布》
作者:喻旭
出版社: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