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工業化、機械化、標準化也有很大提高,這種提高導致了生產成本結構發生變化,產品的生產成本在整個產品總成本中的比例迅速縮小。以電腦為例,生產一臺電腦,生產成本并沒有多少錢,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采購成本。比如家電行業,根據美國家電行業協會統計,家電的生產成本占總成本不足10%。國內現在還沒有行業統計,但從2002年拿到的一家國內著名企業的成本報表看,它的生產成本占到總成本的23%左右,這也說明,絕大部分成本并不發生在生產領域。
既然90%的成本沒有發生在生產環節上,那到底發生在了什么地方?目前,產品的成本主要產生于如下四個部分(亦稱四大成本中心):原材料、零部/配件采購;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和技術服務;營銷、促銷、銷售和儲運;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對一般加工企業來說,成本主要發生在原配件的采購,采購成本所占比例超過一半。對于高新技術產業來說,其成本主要發生在新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上。因此,如果能在這四個成本中心加強的話,對企業的競爭力將是個很好的提升。
由此可見,對于以生產、加工為主體的國家或區域來說,采購在企業經營活動中作用越來越重要,它可為企業節約巨額成本(盡管節約比率平均只有10%左右,但由于基數巨大,故效益很好)!
而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電子采購,可以將現貨/期貨、即期/遠期等多種交易方式融為一體。在降低原材料市場、價格和采購風險的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專業知識和知本技能在采購活動中的作用,吸引外來投資、保障原料供給。真正實現多方受益,互惠、共贏的局面。所以,以網絡為基礎的電子采購已經成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整體競爭能力的戰略發展問題,正日趨流行。
電子采購,益處多多
采購是企業的利潤源:即成本和利潤中心。GE前任CEO杰克·韋爾奇談到采購時這樣說道:“在一個公司里,采購和銷售是僅有的兩個能夠產生收入的部門, 其它任何部門發生的都是管理費用。”
有了電子采購,使商業活動與傳統的商業活動有了很大不同:
首先,中國成為全球生產加工中心,很大原因是因為勞動力、原材料便宜。但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土地價格在上漲,環保要求在提高,人員工資在增加,公民的維權意識在加強,這種增長的結果可能使我們固有的優勢都喪失掉了。如果沒有新的舉措,目前中國經濟的投資熱潮可能就會轉移到周邊國家與地區。
但如果企業能夠利用電子采購技術,形成很好的供應鏈,能夠把各種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很好利用起來,將會對提高企業效益起到很大作用。這種效果的產生要比傳統的狠抓內部管理和從銷售上做文章好得多。
其次,有了電子采購,可以讓采購方發現以前不知道的供應商,帶來供貨商的增加。而供貨商越多,采購者越受益。這會帶來及時送貨、生產專業化,質量更可靠等諸多好處。
再次,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競爭能力。任何一個生產企業既是供應商,也是采購商,可以通過電子采購以低廉的價格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且如果供貨商自己的產品積壓,也會采取同樣的方式在網上拍賣。這樣的話就會形成良性循環,形成大氣候。
電子采購,效益驚人
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改變戰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間專注于自己核心產品的生產,外圍產品依靠外部的采購來實現,這是目前企業的一個通行做法。如果企業能早看到這樣一個趨勢,能早把企業的工作重點轉移的話,這對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將有很大幫助。
例如:通過電子化采購,IBM公司一張訂單的平均成本由35美元降到了1美元;微軟通過電子化采購使其采購單位成本由60美元降到了5美元,采購人員數量由29個減少到了2個;許多公司的總結報告說明:通過電子化采購,減少的交易成本是傳統傳真、電話訂貨的75%。
例如:某企業采購支出占營業額的50%,利潤率為5%,其它支出占45%。如該企業的老板希望將經濟效益提高至相當于利潤率在7.5%時的水平,則他有兩種選擇:一是提高銷售量;二是降低采購成本。前者需要在現有基礎上提高銷售量50%才能實現;后者只需在以往采購統計基礎上降低采購成本5%即可實現。
“在現有基礎上提高銷售量50%”,這只能是一個理論上的目標,在當前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很難實現。而“在以往采購統計基礎上降低采購成本5%”,這個目標在當前環境下,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大范圍詢價、競價、撮合等來實現,在現階段完全有可能做到。
以上分析還只是一個較保守的估算。即使如此,它對企業總體效益提高所產生的影響也是其他任何技術無法比擬的。
2002年夏天,在舉世矚目的“西氣東輸”工程建設中,原定6億人民幣的采購項目,經過上網與來自世界各國的供貨商近7個小時的交易磋商后,最終以4.8億元人民幣成交,共節約人民幣1.2億元。
國內外使用電子采購模式的實踐證明,該模式可為采購方企業節約大量的成本。根據Free Markets公司在美國的實踐統計:可節省采購成本最低2%,最高達25%,平均在10%左右。根據經緯同盛在國內應用的實踐和業務情況統計:節省采購成本最低6.3%,最高達42%,平均高達12%左右!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應用前景驚人!
電子采購,暗箱難操作
以往企業不大重視采購環節。傳統采購大多基于“人際”和“利益”關系展開,這對企業傷害很大,為當代管理之大忌。另外,傳統采購多以地域、國家等行政區劃為主體,無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這些都是影響企業成本降低和整體經濟效益提高的關鍵所在,亟待改革!
企業借助于網絡和電子采購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那種基于“人際”和“利益”關系的采購發生,企業采購活動的范圍從以地域化為主,發展到以成本最優化、專業化、供應鏈、價值鏈管理為主的跨地域、跨行業、全球化網絡商務采購。由于網絡沒有時空限制,具有雙向、互動、靈活、價格便宜等優勢,可以打破地區和大/小企業之間的界線,這就為不同地區的不同企業尋找價廉物美的貨源和供貨商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技術平臺。
所以,利用網絡技術改變企業的購銷行為模式、降低流通領域的成本,建立起良好的供應鏈、價值鏈、現代物流和分工協作體系,將成為未來企業競爭和制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