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實體企業,互聯網零售業也快完蛋了
傳統企業會被互聯網企業代替嗎?不會。
大家要注意到,馬云開始投入幾百億元跟蘇寧合作,京東也扔了幾百億元進入了永輝超市,這說明什么問題呢?只能說明,如果沒有實體企業,互聯網這種零售業也快完蛋了,所以王健林對此的判斷是正確的。
但是,實體店如果不跟互聯網對接,未來也是非常困難,即便不會消亡,也會活得非常困難,因為消費者的購買路徑會發生變化。
我們做企業的,到底應該怎么理解互聯網的本質?它的輪廓到底是什么東西?
互聯網不是工具,比如說,火車是一種工具,但是你發明了火車,并不代表我一定要坐火車。互聯網是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就是不能不跟互聯網對接。
那么互聯網給大家講的邏輯是什么?是解決戰略延展的問題。
不是因為互聯網來了,我們原來的戰略就不要了。我們要在原來的實體店的基礎上去延展互聯網。任何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原來的基礎和經驗。
不要認為老的傳統都該拋棄了,因為年輕的力量還沒形成,鼓勵創業的煽動性是非常有危害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企業家的,所以一個正常的社會要各就其位。
所以給大家講互聯網是為了戰略延展。戰略是一種積累,當戰略優勢積累到一定趨勢就是趨勢如火。營銷是解決競爭的問題,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奶粉,我怎么能賣得讓消費者感動,讓他認同我,這叫解決競爭的問題。
營銷實際是一種價值溝通。
我剛才從外面進來看到君樂寶奶粉,君樂寶奶粉跟消費者溝通的理由是什么?你為什么喝君樂寶,不喝其他的奶粉,這是價值溝通。
大家想一個企業有品牌,什么互聯網去了都擋不住他。就算是在互聯網里,還不是公牛插座賣得好,在京東占了84%的同比份額。即便是互聯網來了,還不是魯花花生油賣得好啊。
所以品牌是一棵樹,我們的企業要想到先種下這一棵樹,但是一定要有一個時間的概念,你把它栽到這個土里面,老天爺會給他澆水施肥的,他一定會有朝一日長成一棵大樹的。
傳統企業做互聯網營銷,應該具備一個什么樣的理念?
我們看一個案例,山東一個老頭過80歲生日,全家老小從各地趕回來給他賀壽,老人非常開心。但是在飯桌上,所有的人都在玩手機,老頭一生氣不吃了,把桌子掀了。在場的兒女們、孫子們都用疑惑的眼神望著他,說您這是怎么了?
年輕人可以在互聯網活一輩子的,可以通過互聯網做所有的事情,通過互聯網找個對象都可以,結婚也不用出去。
現在國家民政部正在研究,通過互聯網給你辦結婚證和離婚證。生病通過互聯網找個大夫來給你送藥,連死都可以不用出去,死了可以找網上殯葬館給你拉走就完了。
清明節去祭拜爺爺的時候,可不可以找一個互聯網的墓地?互聯網是人界、神界以外的第三界,我們都想成神,不受時間的約束,互聯網真的實現了,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為什么年輕人談戀愛不喜歡那種纏綿悱惻的詩了?因為沒有那種思念,有了互聯網可以隨時面對面溝通。不是現在的年輕人不聰明,是因為沒有必要那么費事兒。
那么互聯網跟商業有什么關系?凡是現實存在的東西都可以跟互聯網有關系,在現實中是可以存在的。
比如說現在的批發市場搬到線上叫什么?淘寶;
以前的媒婆婚介所,現在變成了什么了?百合網;
大家在一起聊天,生活中的小道消息,在線上變成了什么?微信;
線下的游戲廳,到線上變成什么了?騰訊的網絡游戲;
線下的小廣告你賣個東西,發個小廣告,線上就是什么啊?百度的關鍵詞;
你打個車,在線上叫滴滴打車;
我從北京到鄭州,我想找一個女孩子聊聊天,這叫什么?陌陌。
互聯網大家都知道,核心功能是連接,人類進步的歷史就是人和人溝通的歷史。
以前為什么人類發明文字?就是為了連接溝通,后來人們發展了印刷術,再后來人們發明電報、有線電話、無線電話,互聯網的革命意義就是全面的連接。
營銷思路要從“MAN”轉向“娘”
形象永遠走在能力的前面
這個世界沒有什么真正不好的產品,只有不好的營銷;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沒有不漂亮的姑娘,只有不會打扮自己的人。
任何事都是需要經營的,產品的銷售同樣是需要經營的,就像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培養的。
有一次我給博士生講課,一個女同學說,老師啊,我們女博士找男朋友很困難啊,能不能給我們一點建議?
我說了三句話:
第一,把買10件衣服的錢變成買1件衣服的錢,這樣可以穿出氣質來;
第二,把襯衫最上面的扣子解開,可以變得有情調;
第三,把和10個男孩子交往的時間省下來,和1個男孩子交往,就可以搞定他。因為專注在一個時間段內做一件事情,這是效率最高的。
我說的前面兩句話屬于營銷學里的形象問題,形象要永遠走在能力的前面。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人,你首先要看起來像個成功的人。
要做個成功的產品,你的包裝一定要像個成功的產品。你看人家James Bond,打架都是穿西服打的,那是有氣質的。其實中國有不少成功的產品,但是整體包裝都不太好。
塑造產品魅力
企業的營銷,一定要實現產品信息和消費者的連接,是靠什么連接?廣告。
很多企業大規模的地面推廣,之所以付出如此大的成本就是解決連接的問題。大家看看傳統企業,哪一個不是靠廣告砸出來的?但是這個思路屬于傳統的營銷思維,是典型的男性思維,大規模制造,大規模廣告,大規模地面推廣,這叫男性思維。
再舉個例子,用男性思維追求女孩子是怎樣的?首先是一定要主動,然后是征服,最后搞定。
相對來說,男孩子總體來講比較悲催,沒人教他怎么戀愛,所以男孩子都很辛苦。第一次追女孩子,全身緊張得不行,所以男孩子成長的過程都是總結經驗教訓出來的。
但是現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了,產品信息和消費者之間的連接理論上已經變得非常簡單,只要你把產品信息放到互聯網上,就跟萬事萬物連接起來了。
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營銷思路一定要從男性思維轉向女性思維。
女孩子怎么追男孩子?誘惑。
女性世界有一個隱含的共識,不能主動追男孩子。那有人問了,我明明喜歡一個男孩那我就不能追了?答案是,女孩子要把自己打扮得足夠有魅力,讓男孩不得不來追自己。
反過來如果女孩子跟男孩子講,“我就是愛上你了,你要娶我”,這樣說的話,男孩子第一反應是啥呢?
心中充滿恐懼,他會對你這個產品的質量產生重大的質疑。
互聯網環境下的營銷核心,就是將產品塑造得足夠有魅力,讓消費者通過互聯網主動來找你。我看《大圣歸來》就沒有做什么宣傳,它本身就是產品好。《小時代》再有粉絲,但是東西不行啊。所以一定要塑造產品營銷的魅力。
怎么塑造產品魅力?女孩子魅力是怎么塑造的呢?
女孩子第一個是長相,還有發型、服裝、背景、故事。如果女孩子天生很有氣質,那是很有競爭力的。小米手機再好都賣不過蘋果。
為什么中國的奶粉很好,但是都賣不過外國的奶粉,因為外國的奶粉好啊。還有背景,你要談品牌的背書,產品的故事和地位。
什么樣的女孩是漂亮女孩?張靚穎的橢圓形臉漂亮嗎?泰勒·斯威夫特的方臉漂亮嗎?李靜的大圓臉也很好看啊。
不論是哪種臉,只要有氣質都是好看的。不同發型,不同服裝,不同氣質都可以很有魅力。誰說年紀大的干不掉年輕的,王菲不是把張柏芝給干掉了嗎?
成功的決定因素是內部因素還是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如果一個產品賣不出去不是消費者不長眼睛,是你沒有把產品搞好。
王菲就是有故事的人,生活變動比較大,雖然這個社會對她有一些看法,但是她說,我又不是活給別人看的,我是活給我自己感受的,我生活得很健康,你都不要操心好不好。
所以,邏輯是這樣的,魅力是源自于與眾不同,不要追求完美,要自己鮮明。你跟劉翔比跑,你肯定跑不過他,你跟他比寫作啊,他小學沒畢業。
塑造產品魅力在互聯網時代更加關鍵,專心塑造產品,把自己塑造成有魅力的產品。產品有魅力之后,很多人欣賞你、幫助你。管你是誰,你的身份是什么?
身份的份怎么寫,人和人之間的分別,這才叫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