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過去我們叫“品牌”,今天我們在不停地提“IP”?品牌和IP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品牌不一定是IP,但IP天生是品牌。當品牌衍生出了人格化和精神時,它就變成一個IP。
IP基于移動互聯網而生,以往的品牌主要靠傳播中的“播”——所有媒介都是大喇叭。在IP時代,更強調自傳播,更強調“傳”而不是“播”。即我愿意在朋友圈分享、評論、點贊、吐槽你的品牌/產品,這是一種自傳播。這也是IP與品牌的區別。
反觀我們所處的這個偶像價值凸顯的時代,你會看到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IP。但是,IP和超級IP不同,IP是垂直的,超級IP是橫向的。
衡量品牌IP成敗的四大維度
如何衡量IP?如何衡量超級IP?有哪些指標和維度?
首先是內容值,包括三觀指數、跨介指數、兼容指數。跨介指數指的是,有的IP在這個平臺顯現得好,在其他平臺表現一般。比如Papi醬在視頻媒介表現非常好,但在文字上表現不佳。兼容指數指的是內容衍生的形式。
二是人格化。真正人格化,要求品牌具備標志性風格、標志性標簽、標志性傳播、標志性梗這四個IP人格化特征。
這里以小茗同學作為案例來分析,從小茗同學產品開始,它的很多產品都是以小茗這個套路走起來的。上來先給它一個人格化特征,在人格化特征的基礎上,小茗同學的產品經理茗媽介紹小茗同學誕生季非?;铎`活現。
我們看到小茗同學的風格非常鮮明,從包裝上開始人格化。圍繞這一塊,它背后做了很多。它的標簽非常生動“認真搞笑,低調冷泡”,描述了茶的特點——冷泡茶,把小茗同學的形象表現出來,他是又“賤”又萌的形象,所以說它的目標人群是95后,95后非常喜歡這種形象。
我們說一定要有標志性傳播載體,IP和品牌的區別是大家會主動的傳播,而不是需要你找一個大喇叭使勁地喊。典型的標志性載體是表情包,小茗同學的切入點非常好,它選擇和QQ深入合作。
三是影響力:流行域、粉絲值、自流量、原創作者知名度與參與度。
其中,流行域指的是,品牌覆蓋的范圍,它與大數據息息相關,要求創立IP時要進行大數據分析,看它背后有沒有人應和,知名度有多高;粉絲值指要從產品本身粉絲的付費能力出發,考慮其衍生產品的開發,此外,品牌還要有意識地培養粉絲的付費能力。
平臺流量和自流量有博弈的關系,也有共生的關系。如果品牌自己能成為IP,便具有自主流量,就有更多的話語權與平臺流量進行對抗。
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個典型的傳統文化IP打造并持續輸出的案例:
大家知道中國有齊魯大地,非常有名的孔子文化代表著魯文化,但是對于齊文化知道的人卻很少。齊文化尚“武”,魯文化尚“仁”。以孔子為代表的文化源遠流長,在一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中各個朝代都愿意宣傳孔子的魯文化,很儒雅、有禮儀,非常適合傳播。
齊文化尚“武”,姜太公是著名的“文韜武略”,他有一本書叫《六韜》,但是關于這一塊的傳播一直沒有被重視。齊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上著名的扁鵲是齊國人,齊文化有中醫文化。《孫子兵法》也屬于齊文化,我們在考慮做齊文化時,我們想要打造齊文化IP,引起大家的共鳴。
我們分析決定從姜太公入手。首先,我們考慮IP價值的時候,看它能否老少皆宜,分析確定之后,我們做了一組廣為傳播的“太公表情包”,還從太公IP衍生出“太公餅”,而且用齊文化知識競賽H5的方式引發互動傳播,送出了1萬份的餅……后來我們和百事可樂進行合作,和其他IP、品牌等一起“搞事情”,想辦法借力、借勢傳播。
在具體動作上,比如,姜太公姓氏下來有100多個姓,我們一起做了“姓氏瓶”。不僅如此,我們還根據太公的故事衍生出太公牛肉、太公歷、太公書簽、太公符等,這些非常符合年輕人的習慣,可以放在當地旅游紀念品、手辦里做這件事。
最后關于傳統文化IP打造我想說的是,有時候我們自己單獨打造一個IP非常困難,這個東西從無到有實在太難了,但你可以想辦法借力、借勢,借勢過程中有很多點可以考慮和衡量。比如,區域性傳統文化的人物、書籍、神話故事等,都可以借鑒拿來一起做。至于能否成功,在于IP價值。
四、亞文化力量:社群規模和衍生潛力。
我們知道社群是線上線下打通的三度空間,雖然現在的企業都很重視社群,但真正做社群運營的企業和品牌少之又少。只有當企業、品牌真正擁有屬于自己亞文化圈子的時候,才具備圍繞這群人衍生設計新產品的潛在盈利空間。
粉絲工場FANCTORY創始人 丁丁
IP打造的“傳播矩陣”與“三個重拳出擊點”
任何一個企業在做IP時,都要注意IP傳播矩陣。它可以是創始人IP、知名職業經理人IP,也可以是品牌Logo形象、核心產品IP。作為初創品牌和產品,創始人IP的打造可以大大降低傳播成本,提高傳播效率。品牌Logo形象的視覺傳達效果直接影響品牌的辨識度和傳播力。
在建立了IP傳播矩陣之后,打造IP的三個關鍵點需要尤其注意,這也是初創公司需要重拳出擊的三個點。
第一,一定要做爆品,這個爆品是你最早風格的確立。譬如喊出“讓年輕人喝白酒”口號的酒業先鋒——江小白,它的表達瓶是最大的爆品,表達瓶上所有的語錄都是用戶UGC的內容,通過用戶參與內容的互動方式,激發和保持了產品的內容力。
第二,卡位到占位,迅速積累粉絲。不同時代的傳播媒介不同,產生的爆品也不一樣。廣撒網式在各新媒體平臺做營銷并不是高效打法,你需要把所有的資源砸向正在崛起的平臺進行引爆,然后迅速進入其他平臺占位。
第三,當品牌完成卡位、占位后,便積累了大量的粉絲,之后要對粉絲做深入研究,根據他們的文化精神反向應用,打造系列產品。圍繞年輕人亞文化圈子的江小白,先后推出青年藝術家循環展、萬物生長藝術展、用傳統大篷車的方式做更時尚的江小白小酒館、音樂會、街舞大會、《我是江小白》動漫等動作。
你的粉絲,其實已經變了!
你真的了解你的粉絲嗎?
——你的微信公眾賬號近400萬粉絲,他們真的是你的粉絲嗎?
——NO!400萬微信公眾賬號只是訂閱者、用戶,不是粉絲。
粉絲并不等同于訂閱用戶,粉絲是品牌支持者,是對品牌有情感的。品牌或者企業培養粉絲最終要實現的是全粉絲價值鏈,一種“內無粉絲,外無品牌”的境界。
員工粉絲化是企業內首先要做的事,中國的IP供應鏈和用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分離的,缺乏與IP合作的產品、供應鏈。渠道粉絲化是繼IP驅動和社群驅動之外主要的品牌驅動力,需要想辦法賦能渠道,與渠道共生,思考如何動銷而不是不停壓貨。
新顧客維護成本是老顧客的三倍,粉絲價值不可估量。上一個新品時一定要在粉絲圈子里擴散,讓粉絲們幫你進行最后的封測。這既驗證了產品未來真正走向市場時能否打通,同時會產生用戶UGC內容,幫助傳播。
粉絲營銷黃金法則
營銷的本質是“建立和維護品牌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關系”,粉絲營銷是“建立并維護品牌與用戶之間的強關系”,是實現營銷一體化的高性價比方式。
粉絲營銷的“黃金法則”主要包括三點:圈層化,情感化,參與感。
我將圈層分為核心層、影響層和外圍層三類。核心層首先來自企業內部的員工和企業的合作伙伴,在這一群體基礎之上,進一步分析核心層人群的定位,如何與影響層群體展開合作,以及最終如何擴散到外圍層人群。
情感包括升維價值觀情感化,以及情感降維的情緒化兩個方向。江小白的價值觀便是“簡單哲學+小白精神”,它的降維情緒表達是根據表達瓶產品做出來的,通過“表達”的方式,調動年輕人對這款產品的情緒和共鳴。作為品牌來講,要想辦法“造話題”。你可以通過眾籌、社群等多種方式進行話題策劃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