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醫生一篇文章引爆輿論熱潮后,網友羅列出十余個直銷品牌:權健、天獅、無限極、安利、中脈、康婷、羅麥、完美、玫琳凱……有人稱在家里曾看到過這些品牌的保健品,還有人表示身邊有親朋深陷其中,做夢能發家致富卻背上一身負債。
財經天下周刊
文|余章
編輯|梁夜
中國之大,又何止一個“權健”?
丁香醫生一篇文章引爆輿論熱潮后,網友羅列出十余個直銷品牌:權健、天獅、無限極、安利、中脈、康婷、羅麥、完美、玫琳凱……有人稱在家里曾看到過這些品牌的保健品,還有人表示身邊有親朋深陷其中,做夢能發家致富卻背上一身負債。
自1990年第一家直銷企業雅芳進入中國以來,近30年間,直銷在中國經歷了從野蠻發展到一刀切禁止再到立法管制的過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傳銷與直銷沒有太大分別,它們都來自英文單詞:Direct Selling。直到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正式實施,才以官方的形式明確了“直銷”與“傳銷”的區別。
如今擺在臺面上的,只有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上列出的91家企業,權健是其中之一。
外資登陸
現代直銷模式起源于美國,20世紀40年代,麥亭格和卡謝伯里創立了一家名為健爾立的公司,主要銷售維生素丸,后更名為紐崔萊。這家公司首次采用多層次計酬,每個直銷員的收入不僅包括本人的銷售額,還包括下級直銷員的銷售額。
時值經濟大蕭條時期,這種銷售模式吸引了眾多失業工人和家庭婦女。進入60年代,美國采取直銷模式的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到1972年,上門直銷形式的年銷售額已高達40億美元。直銷模式隨后開始發展至歐陸、澳大利亞、日本及臺灣等地。
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一家名為“Japan Life”的公司登陸深圳,在中國以直銷的方式售賣磁性保健床墊。當時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對市場化商品分銷模式的規定幾乎處于空白,深圳當地相關部門對此沒有太多干預。借這個漏洞,Japan Life以高于日本市場3倍的價錢在國內銷售其產品,迅速發展壯大。
很快,中國這片廣闊的市場被直銷巨頭們發現,知名國際直銷公司開始落戶中國。
1990年,當時全球直銷企業之首的雅芳進入中國,中美合資廣州雅芳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2年,安利投資1.2億美元在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興建現代化生產基地,3年后正式投產,生產多元化的日用產品;1993年,仙妮蕾德進入中國市場,先后在廣州、天津設立分公司;1994年,馬來西亞完美資源有限公司與中山市健康飲料廠合資,設立中山市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1995年,玫琳凱在杭州投資2000萬美元,建立其第一家海外工廠,次年玫琳凱中國分公司在上海正式開業。
直銷模式迅速在中國生根發芽,大街小巷隨時能碰到拎著紙袋的直銷員,如今各大直銷企業的高管大多曾在外資直銷公司任職,就連此前《非誠勿擾》的主持人樂嘉也曾在雅芳擔任講師。本土直銷公司陸續孵化成功,如今赫赫有名的天獅集團也誕生于這一時期。
亂象叢生
隨著正規直銷公司進入中國,非法傳銷也尾隨而至。
非法傳銷同樣誕生于美國。1964年,美國人威廉·派屈克在加州創立假日魔法公司,在短短的8年間其業績從第一年的52萬美元竄升至1972年的2.5億美元。這家公司將龐氏騙局與直銷模式相結合,以高回報吸引他人入會,入會需繳納會費,然后用該會員的會費支付此前會員的回報,直到無法運行下去。這一騙局被稱作“金字塔銷售計劃”,就是“多層次傳銷”的一種變體,在日本和臺灣地區則俗稱為“老鼠會”。
當時的中國缺乏直銷方面的法律規章,沒有管理經驗,導致各地非法傳銷公司和“老鼠會”發展混亂,其洗腦式發展下線的方式給許多家庭帶來毀滅式的打擊。陸續有多方媒體開始報道非法傳銷亂象,正規直銷模式的風評也隨之受到影響。
國家曾一度試圖將這些新的銷售模式引向正軌,然而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傳銷像一匹怎么也沒辦法馴服的野馬。
1994年8月11日,原國家工商局發布《關于制止多層次傳銷活動違法行為的通告》,對多層次傳銷的違法行為進行制止。同年9月2日,原國家工商局發布《關于查處多層次傳銷活動中違法行為的通知》。但當時官方態度較為模糊,只是查處違法行為。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等原因,兩項通知并未得到很好地執行。
1995年3月28日,原國家內貿部辦公廳宣布,正式成立“多層次傳銷管理條例”立法工作機構,起草國家關于多層次傳銷管理的辦法。9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停止發展多層次傳銷企業的通知》。據不完全統計,當年中國已擁有200家傳銷公司、超過200萬名傳銷商。
1996年4月,中國批準41家傳銷企業可以開展傳銷業務;次年1月,國家工商局頒布《傳銷管理辦法》。這是中國傳銷業的第一部法規。辦法規定,“多層次傳銷”公司由國家工商局批準,而“單層次傳銷”由地方省級工商局批準。
但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地方獲批的“單層次傳銷”公司實質上進行的是“多層次傳銷”,一時間引發諸多混亂。一些取得合法傳銷資質的公司開始借助政策打掩護,開展“老鼠會”式騙局。
比如41家獲批傳銷企業中的福田公司,開發出一款名叫“爽安康”的搖擺機,用來按摩足部和腿部。這款搖擺機成本僅幾百元,在經過傳銷人員層層分剝后,售價高達6980元。該公司在廣東淡水等地行騙,由于傳銷人員越來越多,搖擺機產量跟不上,最后竟然發展出了沒有實物產品的運作方式。
轉型與新生
從1997年底開始,許多傳銷公司卷款潛逃,流動鬧事的傳銷難民造成了極不穩定的社會治安因素。
1998年4月21日,國務院一紙禁令,全面停止任何形式的傳銷活動。不久后,又令原有傳銷企業全部轉型為傳統批發零售銷售。有些經營者暫時退出中國市場,比如天獅公司轉而開拓海外市場。
禁令之下,只有10家外資企業獲準轉型。1998年6月18日,國家外經貿部、國內貿易局和國家工商局頒布《關于外商投資傳銷企業轉變銷售方式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雅芳、安利、玫琳凱等10家直銷公司獲準轉型經營,這些企業大多轉型為“店鋪+雇傭推銷人員”的經營模式。
2001年,中國加入WTO,承諾三年內開放直銷市場。2005年9月2日,《直銷管理條例》與《禁止傳銷條例》正式對外頒布,后分別于同年11月1日和12月1日正式實施,直銷行業走出“全面禁止”的階段。
2006年2月,雅芳(中國)有限公司拿到了商務部頒發的第一張直銷企業牌照。同年年底,雅芳中國成功招募到35萬名直銷員,并將超過5400家雅芳專賣店轉型為服務網點。緊接著在下一年度,雅芳業績達到26億元,同比增長152%。
然而這樣的風光并未持續太久,自2007年起,雅芳業績逐年下滑,到2012年僅有8億元人民幣,被安利超越,痛失全球直銷行業頭把交椅。有人分析,雅芳“專賣店+直銷”的模式是其業績下滑的罪魁禍首,專賣店與直銷人員之間價格體系沖突,“囤貨”與“竄貨”現象頻發。
一家的衰落不代表整個行業,據商務部發布的直銷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我國直銷企業數量增速加快,年均增速超過20%。
另據一份《2017年中國直銷企業業績報告》顯示,2017年參與統計的63家直銷企業全年共創造了1964.43億元的業績。其中從事中草藥健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港資企業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以213億元的業績成績位居榜首;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老牌直銷公司安利則以200億的業績并列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即是正處于風波中的權健。
在2018年10月的世界直銷協會聯盟年會上,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直銷行業的年銷售額超過1800億美元,從業人員超過1億人。其中中國直銷市場每年大約有20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居全球直銷市場的第二位。
直銷行業重啟的12年間,共計91家企業獲得直銷牌照,其中內資企業58家、外資33家。二十多年前獲準傳銷的41家企業中,僅有6家依舊在這份獲得牌照的直銷企業名單中。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之后,再無一家內資企業獲得直銷牌照,而2018年全年,只有一家名叫漢德森日用保健品的公司在年初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