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貝店是貝貝集團旗下,于2017年8月啟動的社交電商平臺。雖然成立時間僅有一年,但快速開店讓貝店的用戶快速增長。據稱,今年“雙11”,貝店成交額達到去年同期的17倍......
除了令人震驚的開店速度,貝店的商業模式引發不少人質疑。多位貝店店主對記者確認,只要購買一件398元的商品,就可以在貝店開店,而每賣出一筆商品就能收取傭金,值得關注的是,貝店還制定了招募新人返還傭金,招募越多返還越多的規則,這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類似傳銷。
“拉人頭”能賺錢?
據記者了解,與其他平臺開店不同,開貝店的門檻是必須要在貝店購買商品。最低消費398元就能一鍵開店。成為貝店店主后,在朋友圈發商品鏈接是最主要的推薦方式。
在網上隨處可見如何在貝店平臺上開店的文章
想要開店需先買商品
貝店的宣傳資料顯示,銷售貝店商品的傭金在10%-40%。但記者在百度貼吧、知乎等平臺發現,諸多貝店店主似乎對靠銷售商品賺錢并“不感興趣”,而是熱衷于發展線下粉絲開店。因為,根據貝店的規則,一位貝店金牌店主直接招募一家新店主可獲得200元傭金。其“下線”的普通店主招募一家新店,除自己獲取100元傭金外,金牌店主還會獲得100元傭金。此外,金牌店主還享受其直接或間接發展的所有店主的銷售商品傭金的20%。
記者在貝店開店商品專區看到,包括烤涮一體火鍋、床上四件套、家用刀具等,產品幾乎涵蓋家電及生活用品多個品類,而在淘寶平臺上,記者也發現有疑似貝店店主掛出鏈接,標明“貝店禮包,送店鋪”字樣。一些消費者在接受中國網科技采訪時直言,這種運營模式有點和“網絡傳銷”類似,尤其這種熱衷于“拉人頭”的形式十分令人生疑。
到底算不算“傳銷”?
針對“類似傳銷”的質疑,貝店運營主體貝貝集團公關負責人對中國網科技表示,市場有質疑聲音,是因為大眾對社交電商本身結構還不是很了解。目前,社交電商已經進入2.0時代,它的結構特點在于,每個人走向平等,每個人都是分享者,也是消費者,需要形成新的社群和網絡形態,才能跟用戶走得更近。
中國網科技注意到,公開資料顯示,此前環球捕手等多個平臺,因運營模式中存在“拉人頭”、“多級分銷”等問題遭到了相關部門處罰。據一位行業內部人士對中國網科技表示:“這種通過‘拉人頭’形式,就是在利用傳銷的模式在運營。”
北京市君祥律師事務所律師拜北斗告訴記者,從國務院《禁止傳銷條例》中對傳銷行為認定標準來看,貝店具備了“入門費”、“拉人頭”這兩個明顯特征,但對于貝店計酬方式,就目前而言尚不能完全定性。他提醒,電商平臺在進行銷售活動時,應努力避免銷售模式與傳銷的相似性,避免增加違法的風險性。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中國網科技分析,“社交電商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將現有流量進行轉現,而社交電商平臺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注意是否擁有良好用戶結構,其次要考慮是否擁有足夠流量以及資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