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觀察,一般產品推介大致有兩種通病:一種是介紹內容太多,從公司成長說到產品研發過程,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專注度;另外一種是方法單一,只按邏輯走線:先介紹產品概念,再談技術原理,最后談使用效益。細化的提綱是:1、什么是XXX技術?2、XXX的特性和優點。3、過去為什么不能得到運用?4、XXX的應用前景。5、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整體以“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的三段式框架來介紹,這種波瀾不驚的演講不走心,難以吊起聽眾的熱情。
過多地宣講產品的原理,幾乎是我服務過的所有技術出身的老板們的特點,因為人總愛講自己擅長的。而事實上,聽眾并不關心你的技術,他們只想知道哪種產品更能幫到他們完成訂單,提高企業的效益,賺更多的錢。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生活,讓生活過得更好。
當你在介紹一款產品時,最好選出其中能夠讓人們津津樂道的特殊功能或者有益之處,并且確保你的大部分時間在介紹這些特色內容上。當我要求客戶改變以往的習慣時,其過程一點也不瀟灑。我通常會先給他們看幾個平庸的推介會演講視頻和講稿,請他們盡管挑刺兒。一般他們看了一會兒就不耐煩了:“別啰嗦了,我比你更了解市場存在著競爭”;“怎么一上來就自夸產品?煩人!”;“閉嘴,客戶真正要的是能夠得到幫助”。一旦火候到了,我再請他們反觀自己的視頻和PPT,這時他們的嗓門兒就不那么大了。怎樣做好產品推介?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擅長新產品發布的,還是史蒂夫·喬布斯。他一次演講,就能夠為蘋果增加天文數字的美元收入。可惜的是,人們常常覺得那是偉人之舉,凡人學不來。
我給我的教練對象打氣,論產品,蘋果和橘子不能比;論演講技巧,蘋果和橘子還是能比的。喬布斯到底憑什么牢牢地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我問了不同的客戶,他們覺得起碼有兩點還是學得會的。第一,喬布斯是客戶導向,而我們只是從自我出發,一味地從自己的角度來販賣產品;第二,喬布斯講外行聽得懂的話,簡單、通俗、有趣,聽眾記得住;我們是堆砌數據,羅列專有名詞,信息龐雜,貌似強大。所以緯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同了。
先說“客戶導向”。喬布斯一直在找市場“痛點”。奧辛斯基曾經這樣闡述其銷售理念。奧辛斯基拿著一個水瓶,說這個水瓶可以對外出售。他要求聽眾說出購買的理由。第一位說:“該水瓶可再生利用。”第二位說:“因為我很渴。”第三位說:“這個瓶子很好看。”同一種產品,人們說出的理由不同,這就是這些人的“痛點”,或者叫“熱點”。假如你認清了客戶的需求,并且加以滿足,那就能夠成為問題的解決者,而不再是以銷售者的面孔出現。喬布斯的真正秘訣是:憑著對普通消費需求的直覺,一切從聽眾的視角去描述,重點將聽眾最關心的利益表達清楚,而非信息的堆積。
再說“讓外行聽得懂”。喬布斯最關心的是聽眾聽得懂嗎?能理解消化嗎?最后能夠記住嗎?為什么人們聽喬布斯的產品發布會不累?有專家對喬布斯和比爾·蓋茨所用的詞匯量做了比較,前者難懂的詞匯僅有2.9%,而后者則是5.11%。聽懂喬布斯的演說,只需要受5.5年的教育;而聽懂蓋茨的演說,則需要上10.7年的學。例如喬布斯在2011年推出的第一款iPod時介紹說:“口袋里的1,000首歌曲”,對MacBook Air的描述是:“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喬布斯還像變戲法一樣,從信封里抽出了全球最薄的筆記本“MacBook Air”,或從牛仔褲的裝飾口袋里掏出縮小版的iPod shuffle。這種令人驚掉下巴的促銷方式,沒有任何詞語可以取代,不僅令人過目不忘,更讓創業者同客戶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密起來。
喬布斯唯美的PPT和蘋果的產品一樣,讓客戶一看就明了、就感動。PPT深藍色背景配上白色的字體,不僅達到了最好的清晰度,而且給人以力量感和穩定感,突出了主題。喬布斯堅信:“簡潔并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也不僅僅是把雜亂無章的東西變少或抹掉,而是要挖掘復雜性的深度。要想獲得簡潔,你就必須要挖得足夠深。”這樣做的好處是,PPT簡潔了,語言也必須配套簡化。時尚的幻燈片加上演講風格的調整,不僅使演講者丟下包袱、充滿自信,而且訂單也增長了數十倍。
卡邁恩·加洛在《喬布斯的魔力演講》中提出,只要按照史蒂夫·喬布斯的“模版”進行演講,所有人都能夠大大提高自己演講的質量和效率,不管他們使用的是微軟的PowerPoint還是蘋果的Key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