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定位能量大
產品在營銷4P中地位之重,隨互聯網經濟的影響,地位越是重要。產品定位是對目標顧客細分的結果,瞄準時下需求痛點,最大化滿足顧客的需求。互聯網經濟發展,使信息高度透明化、同質化,顧客在消費生態鏈條中地位空間提高,顧客的主導地位形成了買方市場。顯而易見,最大化滿足顧客需求,提高顧客滿意度,是當前營銷所要關注的重要。產品是商家與顧客之間溝通的介質,廠商通過產品滿足了顧客的需求,顧客通過消費廠商產品獲取了較好的滿意度,在自媒體、微商媒體中口碑宣傳,形成社交圈影響力,流量的不斷放大帶來了潛在顧客消費,廠商品牌得已形成。
產品定制化生產
傳統大訂單規模化工業模式下,廠商占主導地位,產品信息不對稱,填鴨式的產品設計強加于消費者,經傳統媒體發聲形成影響力,消費者無怨無悔被動接受。隨互聯網經濟的沖擊,形成買方市場,信息高度透明化、碎片化、無邊緣化,廠商想當然的思維模式逐步失去了光環。消費者逐步在工業鏈條中占據主導地位,時刻想發出自已的聲音,逐步參與到工業產品設計環節中,形成定制化生產模式。這對企業的產品研發、賣萌式的包裝設計理念、大數據研究消費者需求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對消費者的需求上不斷地細分下去,找出自己的目標顧客群體,研究顧客群體的屬性、愛好、興趣點,找出需求痛點,形成產品賣點,不斷滿足顧客消費需求。企業對顧客需求的不斷細分下,形成小眾單品,小眾市場的集成,即所謂的“大品類、小單品格局”,不斷引領行業風向標,延長產品生產周期,與傳統工業化生產形成對接。
B2C渠道的現在與未來
B2C渠道分為傳統渠道與電子商務渠道兩大類。傳統渠道分為KA、專賣店、直銷工廠店、流通社區點渠道及經銷商渠道、特通渠道等。傳統渠道經中國幾十年、西方國家上百家的積累沉淀,經營套路較為固定,模式固化,缺乏標志立新的亮點,競爭早已白熱化,企業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加之電商、微商渠道顧客分流,渠道整合、資源優化、業務流程重組成為必然。
KA渠道近年來伴隨租金成本、人員成本及經營壓力等因素的影響,賣場生意越發不好做,轉嫁于合作商家的費用水漲船高,想從賣場盈利已成為異想天開了。依目前KA渠道還有一定的影響力,我們也不能完全右傾地放棄,而要優化壓縮,選擇區域有影響力的重點突破,做精做細,從精細化經營中奪效益;改變傳統做商超思維模式,與超市簽訂聯合生意計劃,共同去經營管理,提高與店方談判的籌碼,從而樹立形象、標桿地位。一句話,盡量減少直營門店數量,盡量交于經銷商合作伙伴去做,減少資金占壓。
專賣店、直銷工廠店因受到人員、租金、日常人流量的壓力,與KA賣場的經營現狀差之秋毫,但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從店面創意、品類管理、日常管理精細化上下功夫。國內專賣店做的好的,如良品鋪子、來伊份、不二家、百草味、優衣庫,共同點就是:有創意、高逼格的風格、吸引人的產品策劃、別有用心的營銷策劃等。良品鋪子和百草味主營零食起家,豐富、獨特的產品品類,親和力較強的營銷創意,在眾多零食專賣店中脫穎而出。從研究受眾群體的需求出發,想他們所想,做他們所想,重視社交媒體,推出有創意、接地氣的營銷方案與受眾互動,形成社交圈粉絲群,與線上渠道合作,形成O2O閉環。
流通渠道和經銷商渠道可歸結于一個渠道,廠商直營可操作性不強,交于特約經銷商或分銷商分而治之。經銷商作為企業的合作伙伴,應從尊重合作伙伴合理利益出發,不能過度地壓縮經銷商毛利,也不能一味添油加柴式滿足經銷商的利潤,損失公司利益。設置好特約經銷商的勢力范圍,保護合理權益,堅決打擊假貨、竄貨行為,顧問式或保姆式地幫助客戶開發渠道,解決難點,讓公司產品有利可圖,而不為成為包袱。依當地市場習慣、競爭狀態出來,規劃出暢銷對路的產品線,重點突破,培養出明星產品,進而以點及面帶動草根產品。娃哈哈的經銷商聯合體模式已成為營銷界的大師之作,把經銷商與廠家綁在一塊,利益共享,保證客戶的合理利潤及要求,讓客戶真正意義的賺到錢,讓企業賺到錢或資源,我們應該從中吸引有機營養,結合公司現狀,創造獨有的經營模式出來。
電商是近年來營銷上的熱點,大家都在高談闊論地談電商、微商,不談點電商好像就掉隊似的,各企業爭先恐后在成立電商事業部,但真正做會電商,把電商做好做強的還在少數。還是那句話:真理永遠在少數人手里。電商特有的無地緣化、信息傳遞快、成本低等特點,成為打破傳統經濟增長放緩的利器。電商經營側重于大數據、店面流量、消費者互動等,與傳統渠道操作有很大的不同,傳統企業經營電商會產生不適應或走彎路。很多企業成立電商部門過于形式化,隨大流而做電商,但沒有流量,沒有投入精力去做,形同虛設。定位好產品的受眾群體,研究年齡層、社會層、區域性的屬性、興趣點,產品與店面設計、營銷創意是年輕態,還是商務化,做平臺是自建平臺,還是借勢第三方平臺,選擇適合企業產品定位的第三方平臺,投入精力專注去做,才能做好。傳統行業做電商也有其自我優勢,線下渠道網絡較健全、穩定,線上流量更容易對接,形成互動,相互借力,形成O2O閉環。
B2B業務流通渠道是行業發展的未來
B2B渠道分為電商B2B,如阿里1688與餐飲渠道、企業團膳渠道等。這里要闡述的是線下業務流通B2B,即餐飲或企業大客戶。西餐連鎖餐飲業,如麥當勞、啃德肯等,因其固定的供應鏈、業務流程標準化,后廚部門較較資產,選用的食材是預備菜,工廠+店面模式使之發展迅猛,反觀中餐行業,連鎖較少,中餐固有的后廚重資產化,業務流程和食材配菜沒有形成標準,阻礙了中餐業的發展。不過近年來,隨中餐與西餐的融合,加之方便菜企業的不斷強化,如真功夫、大娘水餃、包天下等發展勢頭較好。后廚重資產、食材非標準、成本高、效率低,是中餐行業的硬傷,方便菜產業抓住其痛點,成為朝陽產業。國內速凍行業的領頭羊,如三全、思念,紛紛成立餐飲事業部或成立子公司(如思念千味央廚),進軍線下B2B渠道,取得驕人成績,如思念的油條進駐了啃德基、真功夫等。
B2B渠道操作側重于產品定制化,中央廚房概念逐步向私廚理念發展,注重其大客戶的需求,與餐飲協會、國內名廚、餐飲店的后廚溝通交流,提煉出需求點,形成小品類,實現工廠化標準生產供應,降低成本,提高流程效益。如餐飲渠道領頭人李錦記,常年業務人員在后廚蹲點,與廚師交流,不斷改進現有產品及創新新品類,與國內八大菜系名廚建立較好關系,舉辦廚師大賽,成立廚師培訓學院等舉措,極大提升其品牌的地位。
傳統營銷思維需要不斷裂變,注入互聯網思維新鮮營養,優化公司的產品及渠道結構,重組企業的業務流程,適應電商的發展需求,形成自身特色的營銷環節閉環,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