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媒體行業的這一格局,用戶對媒體的消費也逐漸顯現出了一種非線性的模式:作為用戶,只尋找并消費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非線性廣告的出現從另一方面來講,其實也改變了用戶消費的方式——對廣告不再心存好奇,獲取信息的方式由被動變為主動,對不喜歡的內容有了說不的權利。
而隨著用戶媒體消費方式的不斷變遷,廣告主們不再確定要通過哪種恰到好處的信息和渠道才能準確地觸達受眾。因為在這個多元化媒體的時代,一個渠道極有可能會對其他渠道帶來連鎖反映,并且最終效果也很難評估。對廣告主而言,找到能準確觸達受眾的廣告內容和渠道非常重要——最終的廣告效果要與受眾相關,并且具有非常大的號召力。
因此,非線性廣告需要以用戶為導向,與用戶相關并且具有相應的品牌號召力——不僅要能夠體現出品牌的價值,更要滿足用戶的心理預期。
非線性廣告的具體案例
事實上,非線性廣告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所以適用與很多場景。以下將為讀者展示一些現實中的應用實例。
Facebook ads
Facebook可以說是非常巧妙地對跨屏追蹤做了結合,廣告主們能夠通過移動端、桌面端等多種方式定位并追蹤廣告。從理論上講,這也意味著用戶愿意去接受并點擊廣告,但事實上,卻并不如預期所料。也有一些人會質疑,認為那些非常生硬的原生廣告又該如何?答案是:完全適用。通常來講,程序化定向廣告若是對用戶產生價值,那它也算作非線性廣告中的一種。
iBeacons
蘋果公司在2014年為零售和戶外廣告行業推出了iBeacons,該技術經常會結合數字戶外一起使用,以促成手機用戶的互動與購買,并被大部分做市場和廣告人員大量使用。具體而言,它能幫助手機用戶獲得地理位置上的相關信息,包括產品和服務的促銷等,廣告主也可通過該技術實現更為精準的廣告投遞。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技術充當了促進企業、戶外和手機用戶之間連接的橋梁,而戶外、iBeacons和手機的結合也可為客戶提供廣告活動效果的實時報告,準確記錄有關受眾互動參與和實際銷售的數據。
社交化視頻
過去十年,社交化媒體對視頻領域已經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品牌主們開始熱衷于生產可在線分享并且更加簡短的視頻(包括有趣的、情感化的等)。品牌主們喜歡將同一個視頻進行不同的包裝,并分發到不同的社交平臺,而用戶也可以選擇性的觀看廣告主在視頻內插入的視頻廣告。
更甚的是,由于社交媒體觸達用戶的范圍很廣,所以像NIKE這樣的品牌愿意去大膽嘗試,摒棄短視頻,使用長達幾分鐘的故事形式的視頻廣告將信息傳達給那些忠誠度高的粉絲用戶。
新型廣告的出現吸引著用戶的眼球
對出版商而言,若是想要通過非展示廣告的形式來實現變現,同時又能取悅那些經常使用廣告攔截的用戶,又該如何呢?下面來看幾個例子。
Unlockd
Unlockd近期與特易購移動公司達成了一項合作寫協議,即當用戶通過特易購移動公司的XtrasApp瀏覽內容時,就會支付3英鎊的費用。廣告和offer也能夠根據地理定位在特定的時間展示給用戶。
Unlock的CEO和聯合創始人,Matt Berriman也表示,有關廣告攔截的計劃也只是緩兵之計(移動廣告將不再依靠數據,與用戶相關性更高并且更安全),而事實上,這也不能給用戶帶來非常大的價值。
就目前來看,特易購還未能從廣告攔截中獲取收益或是看到威脅,因此,對發行商和媒體公司而言,廣告攔截也就成了他們博弈的籌碼。
但事實上,廣告攔截并不能為用戶或特易購實現真正的價值互換。毫無疑問,用戶使用廣告攔截的意圖非常明確,但卻仍然無法阻止特易購賺取收益。同時,那些能夠通過傳統媒體方式獲得價值互換的用戶對移動端也體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這也就不難理解特易購移動公司為何會傾注如此多的精力去搭建不同的商業模型——擁抱廣告和內容營銷,與用戶進行價值互換。
People.io
People.io的受眾并不是發行商,而是那些想要了解用戶意圖的廣告主。People.io能夠讓用戶通過分享個人的信息或是參與到個人相關的內容建設的方式來獲取信用,目的是探索用戶的對廣告的興趣所在。而信用的積累可以根據offer、訂閱內容、新產品和慈善捐助等來積累。
總結
對全球用戶、發行商和廣告主等來說,觸達、共鳴、反應是構成成功廣告營銷活動最重要的三大要素。如今廣告形式日漸多樣,投放平臺眾多。而能否有效觸達目標受眾,確保廣告積極地引發受眾共鳴,進而獲得預期的消費者行動,就成為廣告主們制定廣告投放策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