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2016年05月10日    李叫獸     
    推薦學習: 歐洲大學商學院,企業家學者學位教育領航者。翹首以盼,點燃我們學習的熱情,共同探尋個人成長企業發展新思路。歡迎加入歐洲大學商學院(EU)博士學位>>
    新產品了,很多公司都在砸錢做營銷做市場,忙著把廣告貼在電梯,忙著在微博購買轉發,忙著在電視大規模給用戶洗腦,但是往往并不清楚:砸錢做市場,到底是在做什么?

    是的,我們到底為什么要砸錢?

    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砸錢做營銷做市場,是為了直接帶來巨大的銷量——人們看到廣告后,會被廣告中的美女、嬰兒以及產品賣點所吸引,從而瘋狂上街購買。

    這種流行觀點如此符合一個人的直覺,但又如此不切實際(只要你想想自己作為消費者有多少次這樣做就知道了),給大量的企業帶來誤導。

    再次舉真實例子:

    一個O2O上門修電腦的公司,服務體驗好、價格低廉,也花錢聚焦目標用戶進行地面推廣——定點北京的幾個高端小區,投電梯廣告等,但收效甚微,區區幾個下單的用戶完全無法彌補高額的營銷費用。

    為什么呢?

    因為在這個營銷計劃中,全部的營銷都是公司市場部做的。

    而真正有效的營銷,是消費者幫你做的,市場部只不過起到初始刺激的作用。

    設想一個正常的小區居民,接受營銷唯一的渠道就是電梯上的廣告(花的市場部預算),而其他多種免費的強力營銷方式,他沒有任何渠道接觸——他不會在修電腦的時候跟鄰居詢問用哪家服務好,也不會因為看到鄰居用了某個修電腦服務,進而因為從眾而使用該服務(因為一線城市高端小區的居民幾乎是沒有什么相互溝通的)。

    這就意味著:這家O2O公司所有的營銷成本,都被自己的市場部承擔了。

    而真正的營銷專家應該有這樣一個基本常識:沒有一家公司能夠一次性承擔所有營銷活動的成本。因為每一項營銷活動的成功,都必須依賴后續的連鎖反應:

    看了廣告而下單的人很少,甚至遠遠無法彌補廣告投放的巨大成本,但廣告投放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少數人看到、下單后,能夠在一個群體內引發連鎖反應——比如推薦給周圍的朋友,比如使用產品被周圍的人看到后跟風購買等。

    而如果一項營銷活動沒有刺激這一系列連鎖反應,也就相當于沒有使用市場上巨大的杠桿力量,完全在憑借自身的力量來進攻市場——這當然是不行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可以直接改變成千上萬人的行動。

    所以,你認為營銷活動是由市場部做的,但其實不是,營銷活動的主體是廣大的消費者,而市場部的作用只不過是刺激他們幫你營銷。

    想想你自己購買嘗試新產品(比如某個新型化妝品)的經歷就知道了,有多大比例是因為你看到周圍朋友使用、被周圍人推薦(杠桿力量),有多大比例是因為看了廣告后覺得激動人心而購買(市場部本身力量)。

    正因為如此,幾乎沒有營銷人員,能夠在相互無法交換意見的群體中,實行任何有意義的營銷計劃(比如在北京某高端小區推廣上門修電腦服務),這也是上面案例企業推廣失敗的重要原因。

    你真正要做的,是進入一個相互參考意見的群體(上一篇文章的內容《做市場的人,不一定知道什么才是“市場”》),然后用有限的營銷預算,為市場提供初始刺激,再利用其引發的連鎖反應(比如消費者討論、示范、推薦)來進攻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利用杠桿力量,放大有限市場預算的效果。

    那么,一個消費者群體里,到底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杠桿力量呢?

    實際上,市場上能夠被有效利用的杠桿力量,主要有兩種:

    意見參考效應——我們被別人推薦、跟別人討論等

    展示效應——我們看到別人使用了產品

    第一種杠桿力量:意見參考效應

    關于意見參考效應,有個更通俗的說法,叫做“口碑”——消費者在購買某種商品時,向其他人詢問意見,或者你用了某種商品,主動推薦給其他朋友。

    大部分新產品,即使進入了正確的細分市場,仍然推廣緩慢的原因,就是沒有有效激活群體內的意見參考效應。

    比如前段時間做咨詢遇到這樣一個客戶:

    一個做有機食品的企業(有機匯),生產高性價比的有機食品,在分眾打廣告講自己的各種產品有機、健康等,結果推廣轉化率不高。

    這樣的推廣信息,必然無法激起一個群體內的有效口碑效應。試想一下,假設你看到廣告后真正購買了這種有機大米,吃完了之后,你有多大可能性分享給自己的朋友呢?

    很少,因為這個產品推廣

    缺乏新奇性——即使最好吃的大米,帶來的感官沖擊并不大,至于健康,更是感知不到的了,所以用戶幾乎不會分享這種不奇特的信息。

    缺乏分享必要的知識——即使用戶想分享,那么分享什么呢?普通用戶能知道有機大米和綠色大米、生態大米等一系列概念的區別嗎?如果你自己就不懂,怎么會推薦給其他人?

    缺乏分享的話題——宣傳中只講了大米本身,那么只有當用戶討論到大米話題時,可能才會想起有機大米。可用戶談論大米話題的頻次太少了,也就很難想起來。

    總之,用戶沒有感覺到奇特,沒有理解產品,更沒有討論相關話題的習慣,自然就不會經常推薦。

    那怎么辦呢?選定了一個市場后,如何激活口碑?

    1、提供有意義的新奇性

    人是典型的群居動物,在進化之初,就擁有了“向所在群體分享新奇事物”的本能——遠古部落的獵人看到一個從沒見過的野果,或者看到一個潛伏在附近老虎,肯定會迅速把消息傳遍整個部落,這種信息分享機制,保證了部落的延續。

    現在也是一樣,我們發現了超預期體驗的餐廳,奇特的新聞,或者特別的口紅,都會分享給自己的朋友,甚至適度夸張。

    而如果你想激活這種分享推薦機制,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提高信息的新奇性。

    反觀上面有機食品的信息:關于最好吃的XX,有機的生態的XX,健康的XX這類廣告,早就已經充斥滿大街,幾乎不具備任何分享價值,更何況用戶根本不知道“有機”是什么意思,代表著什么。

    所以首先要提高信息的新奇性:這個產品的優勢特點,與什么存在反差?為什么這種反差是有意義的?

    然后我們發現有機產品的幾個特點:種植周期長(不能催熟)、土地每次用完要休耕3年、復雜的國家認證體系、耗費大量人工來除蟲(而不是靠農藥)等。

    這個與什么存在反差?

    當然是與當下流行的追求效率速度、工業化、低成本化有反差。(而不是與“無機”有反差)

    所以,其實可以包裝“慢”的概念,而不是“有機”的概念,因為前者既更加概括了這類產品的最大特點(生產慢、成本高),又與目標市場一線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產生反差,還以此暗示高成本以支撐高價格。

    總之,要想引發群體內的討論、推薦,必須提供可以被理解的新奇性信息(“有機”既不新奇也難以被理解),并且想辦法打破預期。

    什么叫做打破預期?

    當我們聽到辦公室有人喊“蟑螂”的時候,第一秒就會讓眼睛掃向桌子底下;當我們聽到有人喊“蜘蛛”的時候,第一秒就會讓眼睛掃向墻角——因為我們過去已經建立了“蟑螂”、“蜘蛛”一般在哪里的知識,聽到信息的那一秒,就會喚起過去的記憶(比如蟑螂在桌子下),瞬間建立預期。

    而這種預期一旦被打破,就會產生反差感。

    比如你叫了一個師傅上門修電腦,這個時候對上門的師傅已經產生了預期(想想中可能是一個穿著藍色工裝的工人),結果上門的是一個穿著鋼鐵俠衣服的人,就打破了預期,更容易主動與別人分享。

    如果你的產品、服務、營銷等任何一個環節有打破預期的體驗,用戶自然就會提高分享率,主動跟朋友談起這件事。(當然,如果你的產品讓人大失所望,也算打破預期,這個時候人們也會主動分享,只不過這對你是不利的。)

    2、創造知識落差

    什么時候,人們會主動分享知識、信息和商品?

    當人們發現就某個問題存在“知識落差”的時候——比如你朋友買了普通大米吃得很開心,而你知道這種大米不夠健康,就會產生沖動告訴他可以買有機大米。

    這個時候,你的知識(懂大米之間的區別)和朋友的知識(他不懂)就產生了落差,這種知識落差會刺激你主動分享信息給朋友,也會刺激你的朋友主動向你詢問信息。

    而如果要刺激用戶的分享,激發他們的連鎖反應,就要想辦法創造這種知識落差——主動提供給用戶必要的知識,讓他們擁有超過別人知識的優越感。

    比如小米手機在初期營銷的時候,大力宣揚手機行業暴利,說明為什么小米高配低價,秒殺各種高檔手機等。

    這種宣傳,讓第一波看到廣告的人,產生了超過其他人的知識(比如更懂手機行業),他們會為了優越感等原因,逐步在各種場合宣揚這種知識——“原來大家都用三星啊,你知道嗎?三星4000多的手機,成本和1999的小米差不多!手機行業就是……”

    而上面的有機食品廣告,就沒有創造這種“知識落差”,消費者看完了所有海報廣告,仍然不會比沒看過廣告的人更理解有機是什么、對生活有什么意義,自然也就不會分享,該企業也就無法利用市場上的杠桿力量。

    3、綁定分享話題

    要充分利用市場上的杠桿力量,就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消費者什么時候能夠討論到你?

    在上面的有機大米的廣告中,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只有當消費者討論到“什么才是更好吃的大米”的時候,才能討論到。

    可是,你稍微回想一下就會發現:“大米”是一個消費者熱門討論的話題嗎?消費者經常討論“什么才是最好吃的大米”嗎?

    當然不是。實際上,大米是如此不起眼、所有人都習以為常的食物,消費者幾乎很少討論到這個話題。

    那怎么辦呢?一般的做法是把產品同更加容易被討論、參考的話題進行綁定。

    比如方太油煙機:

    油煙機也是一個我們不經常討論的話題,它在家里一直不起眼,而且屬于耐用品,好幾年才買一次,真正被討論的頻率,估計還不如礦泉水。

    所以方太去年新的廣告,把油煙機這樣一個難以被提起和討論的產品,同護膚話題、母親生病、眼睛健康等建立聯系。

    比如“買高端護膚品保養皮膚,但敵不過低質量油煙機的摧殘”——油煙機是一個低頻話題,但女性護膚是一個高頻話題,幾乎所有的年輕女性,都經常就護膚問題交換意見。

    把油煙機綁定到護膚問題上,就容易引起討論,畢竟,只要人們沒有就某個問題交換意見,就意味著你無法利用群體中的杠桿力量,無法通過一次性營銷,刺激連鎖反應。

    同樣,上面的有機大米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思路,跟某個大家經常討論、想要解決的問題綁定。

    再比如當年西少爺肉夾饃剛出來的時候,寫了一篇創業文章,講了五道口北漂的心路歷程,還包括被女朋友甩了的經歷。

    然后發現:當人們就肉夾饃選購交換意見的時候,會提到西少爺。當人們就年輕人創業交換意見的時候,會提到西少爺。當人們就北漂的困苦交換意見的時候,也會提到西少爺——它跟很多人們喜歡交換意見的問題進行了綁定。

    總之,高效的營銷者會通過初始刺激,激活目標群體消費者就某個問題的意見參考,他們會主動提供有意義的新奇信息,創造知識落差,綁定熱門問題等,以激活消費者的連鎖反應,利用杠桿力量。 

    第二種杠桿:展示效應

    除了“意見參考”,另一種利用群體內杠桿力量的方法是展示效應,換個更通俗的詞匯就是“從眾”。

    比如,當你看到周圍的很多人使用羅技牌鼠標,也會從眾買一個相同牌子的鼠標,這就是受到了展示效應的影響。

    如果說羅技完全通過廣告等市場部的營銷手段,獲取一個新用戶(之前沒聽說過羅技)的成本是100元,那么剛剛你受到“展示效應”的影響,買了羅技鼠標,就相當于幫羅技市場部省了100元——這就是巨大的杠桿力量。

    再比如你刷朋友圈,連續看到十幾個朋友都在轉一篇文章《將混沌序列變換成均勻偽隨機序列的普適算法》,即使它的標題已經爛到了沒有運用任何標題技巧的程度,看起來毫無趣味可言,你仍然很有可能點開看看。

    因為“跟從別人的行為”會對我們產生巨大的刺激力量,這種力量幾乎超過一切Y型文案所能起到的最大效果。

    比如之前心理學家做實驗,想看看多少人會因為看到街上有人抬頭看天,也停下腳步抬頭看天。

    然后發現,當路上有一個人抬頭看天的時候(即使這是一個毫無意義的舉動),有20%的路人會跟著看天;而一旦有5個人抬頭看天,就會有超過80%的人也停下腳步,跟著看向天空(即使天上啥也沒有)。

    “展示效應”如此巨大,竟然能讓80%的人停下匆忙的腳步做無意義的事情,如果有哪個街邊廣告能達到這種轉化率,絕對能讓歷史上所有知名廣告黯然失色。

    那么,如何提高展示效應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高形象的獨特性、統一性和外顯性,以讓消費者能夠一眼看到群體中其他人在用你的產品。

    獨特性:讓產品形象跟同類產品區隔

    比如三精口服液是藍瓶的,跟同類產品顯著不同(三精在廣告中也提示消費者“認準藍瓶的”);

    比如之前所有耳機線是黑色的(便于遮蓋),蘋果率先使用白色耳機線,增強了獨特性和辨識度——所以你不能一眼看出人群中誰在使用AKG耳塞(因為它是黑色的),但是能一眼看出人群中誰在用蘋果耳機。(當然現在情況已經變了)

    統一性:所有的產品能夠用統一形象元素。

    比如巴寶莉的圍巾全部都采取格子設計,有統一的形象識別,讓人很容易看到周圍某個人是不是戴了巴寶莉圍巾。而如果采取10種設計風格,你就無法識別。

    外顯性:產品的使用能夠被群體內其他人看到。

    比如上門修電腦如果不是在小區推廣,而是在公司推廣,就會提高修電腦服務的外顯性,讓周圍的同事都能看到——在家里的話,就只有你一個人能看到。

    這樣,你的行為就相當于對群體起到了參考、展示的作用。下次別人修電腦時,就會來問:"小王,你上次修電腦用的什么APP?"

    通過初始的刺激,讓一部分人先用起來、展示起來,然后再利用群體的展示作用,就相當于有效利用了市場上的杠桿力量。

    結語

    幾乎任何人都無法單純依賴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市場部也是。

    市場部的作用并不是做營銷本身,而是利用有限的資金預算,通過給市場施加一些初始刺激,來激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利用市場上的杠桿力量。

    最常用的杠桿力量有兩種:

    意見參考效應

    展示效應

    畢竟,營銷不是市場部做的,而是被市場部刺激后的消費者做的。市場部的最高目標,就是公司不再需要市場部。

    所以成功營銷的一個結果是:當你停止任何的營銷行為,公司仍然存在新訂單。(比如2013年的微信即使不打廣告,也會自動增加用戶,主要靠用戶的相互推薦等連鎖反應)

    因為只有這樣,才說明你真正高效利用了市場上的杠桿力量。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奧巴馬鄰居賣房的啟示》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后不久,就離開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爾和兩個女兒入住白宮。面對多家媒體的采訪,奧巴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歡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園的老房子,等任期滿了之后,他還會帶著家人回去居住的。這個消息可讓比爾高興壞了,因為他是奧巴馬的老鄰居。


    幾年前,比爾曾經和人打賭,他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標還遠未實現。現在,機會終于來了。他的房子因奧巴馬而身價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國總統奧巴馬做鄰居,這是多么難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滿懷希望地將自己的房子交給中介公司出售。

     

     

    為了推銷自己的房子,比爾還特意建了一個網站,全方位介紹他的住宅:這幢豪宅擁有17個房間,近600平米,非常實用舒適。更重要的是,奧巴馬曾經多次來此做客,還在他家的壁爐前拍過一個競選廣告。這是一棟已經被載入史冊的房子!比爾相信,有了這些賣點,他的房子一定能賣出300萬美元以上的高價。

    不出所料,這個網站很快就有幾十萬人點擊瀏覽,然而,讓比爾大跌眼鏡的是,關注房子的人雖多,但沒有一個人愿意購買。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買家們望房卻步呢?

     

    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爾仔細地查看了網站上的留言。原來,大家擔心買了他的房子之后,就會生活在嚴密的監控之下。是呀,奧巴馬和他的妻女雖然都去了白宮,但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護奧巴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場合也都被密集的攝像頭所覆蓋。只要出了家門,隱私權就很難得到保護。

    更要命的是,等奧巴馬屆滿回來之后,各路記者肯定會蜂擁而至。那時,鄰居們的生活必將受到更嚴重的干擾。到那時,每天出入這里,恐怕都將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對待犯人那樣的檢查和盤問。這樣的居住環境,跟在監獄又有什么區別呢?就連朋友們,估計也會因為怕麻煩而不敢上門了!

     

    就這樣,過了1年多,房子依然沒賣出去。比爾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諾過,房子賣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現在還不能兌現諾言。他和朋友打的賭也眼看就要輸了,正在這時,一個叫丹尼爾的年輕人找到了他。丹尼爾告訴比爾想買房的原因,他和奧巴馬一樣,都有黑人血統。奧巴馬是他的偶像,不過,他還從未和奧巴馬握過手。如果他買下這里,就有機會見到總統了。

    房子終于有買主了,比爾激動得差點掉淚。雖然丹尼爾非常愿意買比爾的房子,但問題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錢。比爾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買主,當然不愿輕易放過,他作出了很大的讓步,最后,兩人簽下了如下協議:丹尼爾首付30萬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萬,5個月內共付清140萬美元。房子則在首付款付清后,歸丹尼爾所有。

     

    比爾很高興,雖然房子的最終售價遠遠低于當初他期望的300萬,但20多年前,他買下此房時,只花了幾萬美元,因此還是賺了。何況,上了年紀的他早想落葉歸根,搬回鄉下的農莊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爾給丹尼爾留下了自己的賬號,然后帶著家人出去旅游了。出發那天,他得知丹尼爾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貸了一筆款。等半個多月后回來,比爾發現丹尼爾竟將這棟豪宅改造成了幼兒園。原來,丹尼爾本來就是一家幼兒園的園長,因此,在這里辦個幼兒園不是難事。

     

    當房子的用途從居住改為幼兒園之后,那些過于嚴密的監控就顯得很有必要。這個毗鄰奧巴馬老宅的幼兒園,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兒園。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這里來。

    為了給幼兒園做推廣,丹尼爾還聯系到了不少名人來給園里的孩子們上課。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們為奧巴馬感到驕傲,也為能給奧巴馬隔壁的幼兒園講課而激動,再加上這里是記者們時刻關注的地方,來這里與孩子們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們都很樂意接受丹尼爾的邀請。

     

    第一個月,丹尼爾用收到的首期學費輕松地支付了比爾30萬。幼兒園開張兩個月后,奧巴馬抽空回老家轉了一圈,順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鄰居們,這一下,丹尼爾幼兒園更加有名。越來越多的名人主動表示愿意無償來與孩子們交流。更有很多家長打電話,想讓自己的孩子來此受教育,為此多付幾倍的學費他們也樂意。

    很多廣告商也開始爭先恐后地聯系丹尼爾,他們想在幼兒園的外墻上做廣告,這里的曝光率實在太高了,不做廣告太可惜了。為此,丹尼爾打算進行一次拍賣廣告墻的活動。想來參加競標的品牌很多,但像煙、零食、酒這樣的廣告,無論出多少錢,丹尼爾都不允許他們參加競標。

     

    5個月后,比爾就收齊了140萬美元的房款,終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償地成了百萬富翁。不過,比爾明白,這場交易中,最大的贏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奧巴馬的新鄰居——幼兒園園長丹尼爾。

     

    啟示:高度決定了深度與遠度!我們每天都能有機會觸摸到丹尼爾那種商業機會,可惜,我們缺少敏銳的眼光與果敢,放任那些商機擦身而過,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羨慕別人的財富,機會取決于自己平日的觀察和不斷學習的商業知識!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导航|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精品热久久毛片|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语自产拍精品香蕉在线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99久久精品影院老鸭窝|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国内精品卡1卡2卡区别 |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