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也殺入移動社交渠道市場
有心人或許會關注到,蘋果在微博上投放了第一則廣告,這也是微博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第一次投放廣告,蘋果為自己的Music在新浪微博上投放了一則廣告。那么為何蘋果會選擇新浪微博,而不是微信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度時間微信的火爆讓人們以為微博的市場機會或許會越來越渺茫,就如同博客的衰落一樣。不過經過市場的洗禮和發展之后,微博并沒有被微信淹沒,相反有煥發第二春的趨勢。那么為何會這樣呢?我們觀察這是幾方面的趨勢造成的。
其一是微信的火爆是熟人社交模式,尤其是微信朋友圈中開始出現了大量的營銷廣告,包括一種“殺熟”的行為出現之后,更甚的是一些面膜等廣告營銷直接帶壞了微信朋友圈的友好模式,再加上大量的偽劣產品充斥期間,讓人不勝其煩。這也導致了很多朋友直接屏蔽了朋友圈廣告,或者拉黑了一些人。這是熟人社會的一種尷尬,因為是點對點的定點傳播模式,因此帶來的“騷擾性”顯然更重。
其二是微博在移動社交媒介的點對多傳播效果更明顯,因為微博的屬性決定了它的傳播更寬泛,擁有更多的可選擇性,而且是是一對多傳播,能夠覆蓋的的范圍更廣。用戶的選擇也可以更簡單和直接,自己喜歡的可以去看看,不喜歡的直接忽視了。尤其它是陌生人的社交空間,沒有什么不好意思。這樣的社交屬性決定了它的渠道傳播優勢外延更廣泛。因此在這樣的社交渠道做營銷推廣,更直接,精準性也會更強。
其三是新浪微博經過了長期發展和沉淀之后,已經筑牢了國內第一微博的地位,其他競爭對手幾乎已經“全軍覆沒”,這時候的價值自然也就凸顯了。蘋果選擇在微博投放廣告而不是選擇微信,也就顯而易見了。
蘋果會不會引起社交營銷的風向轉變?
蘋果選擇新浪微博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就是借助這個社交陣地進行營銷傳播。那么蘋果的選擇會不會成為國產手機廠商追逐的一個目標?我們關注這個事情主要有幾方面的可以參照的意義:其一是蘋果的投放進一步證明微博營銷對于手機廠商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在于社交媒體不可替代的營銷價值,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微博用戶層面的穩定增長,智能手機客戶端覆蓋的行業地位。
其二是有《智能手機微報告》的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底,微博記錄了近百家主流手機廠商超過7000款主要機型的微博使用數據,幾乎囊括了市面上所有的智能手機型號。基于微博大數據探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規律更加精準化。
其三是我們也發現現在很多國產手機廠商對于微博這個營銷陣地非常在意。其中小米、魅族、樂視、oppo等被公認為的最具備互聯網思維的手機廠商都在微博這個陣地上發力,眾所周知的“雷布斯”幾乎可以說就是靠新浪微博造就了小米的一片營銷新天地。其他幾家手機廠商在微博上的營銷也是做得風生水起,類似于“微首發”這樣模式的營銷已經成為各家手機廠商的新玩法。甚至聯想(楊元慶)等傳統勢力也摸清了方向,開始積極擁抱微博。這或許都彰顯了一個新的社交媒體營銷發展趨向。
如今蘋果也加入到這個陣營,是不是說明微博這種社交媒介更適合于手機營銷,對于手機廠商而言,會不會下一步在這個社交陣地上進行更深入的布局?當庫克也在新浪開通了微博之后,當蘋果的移動廣告也開始在微博上發布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可以揣測到一種新的營銷發展方向。那就是借助移動互聯網社交化屬性帶來的全新認知,以及引領用戶習慣性消費思維的轉換。
可以說,新浪微博的社交屬性帶來的價值也一直和微信有分庭抗禮的效果,下一步的營銷模式是不是進行更深入的轉移,我們不妨再多觀察一下,對于喜歡跟風的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或許微博陣地的挖掘還會將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