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已過,又到了各大手機廠商曬上半年業績的時候了。繼此前華為及華為榮耀、小米公布上半年銷量后,魅族也在今天也站了出來。通過財報分析,筆者也“挖”出了中興、聯想、TCL等品牌的相關數據,經過對比發現,幾家手機廠商半年業績凸顯出幾個問題:
1. 整個手機行業的增長已經顯示出乏力的狀態。
2. 國內手機廠商的座次正在形成新的格局和排名。
3. 很多廠商之前吹過的NB現在到了兌現的時刻,結果到底怎樣?
當然,敢于出來大聲說的,成績自然是不錯。在國內手機市場趨于飽和、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大背景下,國內各大手機廠商均在年初提出了更高的銷售目標,其中有不少都是要沖擊出貨量過億。那么,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他們離各自的年度目標還有多遠?
各家戰績盤點
華為:5000萬臺
最早發聲的是華為。6月25日,華為在北京宣布,包括華為品牌和華為榮耀品牌在內,上半年全球總出貨量為5000萬臺。而在5月,華為手機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臺,首次實現單月銷量過千萬。
華為消費者業務中國區總裁朱平稱,2015年全年,華為將全球手機出貨量的目標定為1億臺,其中中國區預期占比50%左右。
華為榮耀:2000萬臺
繼華為公布總體業績之后,華為榮耀也單獨發布了銷量情況。
據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在榮耀7發布會上透露,今年上半年,華為榮耀全球銷量近2000萬臺,銷售額達到26億美元,僅用了半年時間便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銷量水平。他同時表示,目前華為榮耀的季度增幅基本上保持在30%以上,“估計余承東將把榮耀的4000萬臺全年出貨量目標上調。”
小米:3470萬臺
昨日,小米也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雷軍在微博中稱,2015年上半年,小米手機銷量為3470萬臺,同比增長33%。
根據雷軍年初發布的微博,2014年,小米手機銷量為6112萬臺。而雷軍此前還透露,小米2015年的銷售目標為8000萬臺至1億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上半年并未達到目標的一半,但考慮到其近幾個月均無新機推出且下半年新旗艦小米5和下一代紅米可能到來,故其在下半年迎來爆發也并不意外。
魅族:890萬臺
今日上午,魅族也曬出了上半年的銷量——890萬臺,同比增長540%。隨后,黃章表示感謝魅友。“但離智能手機前三還有差距,下半年還要努力。”
自拿到阿里巴巴的投資以來,魅族擴張的步伐明顯加快。6月,其連續召開了兩場發布會,推出了魅藍note 2和魅族MX5。而在昨日,魅族與中國電信簽署了500萬臺的
終端銷售協議。有分析認為,其今年的出貨量將達到2000萬臺。
除以上幾家公布官方數據的公司外,國內另外幾家手機巨頭還并未發布其上半年業績。不過,根據其此前公布的財報和第三方機構數據,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TCL通訊:或超過3000萬臺
根據TCL通訊此前每月發布的月度主要產品銷量數據公告,我們可以推斷出一個估值。
綜合國內及海外市場,1月,574萬臺;2月,442.7萬臺;3月,566.2萬臺;4月,572.6萬臺;5月,550.8萬臺;前5個月合計約2700萬臺,若其6月的數據保持穩定,則上半年出貨量將超過3000萬臺。
對于目標,今年4月,TCL通訊COO王激揚曾透露,2015年TCL通訊內定的手機銷量目標是1億臺,力爭進入全球前三,國內市場進入第一陣營。
聯想:前3個月1870萬臺
由于聯想一般會在8月公布新財年第一季度(即自然年2015年第二季度)財報,故我們還無法看到其上半年的手機銷量情況。而根據其2014/15財年第四季度(即自然年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今年前3個月,聯想全球手機銷量為1870萬臺,其中旗下摩托羅拉為780萬臺。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方面是,聯想移動業務昨日進行了不小的管理層調整。現任聯想移動中國區產品運營和互聯網業務總經理楊峻升任聯想集團副總裁,并接替張暉負責中國區的手機銷售任務;現任摩托羅拉副總裁、全球銷售負責人趙科林以及摩托羅拉歐洲、中東和非洲區域銷售負責人Magnus Ahlqvist均將離職。此前,陳旭東已接替劉軍出任聯想移動業務集團總裁。
中興:第一季度1260萬臺
根據Gartner在6月公布的監測數據,中興通訊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1260萬臺。
今年5月,中興終端全球產品與技術發言人林瑋民曾表示,“中興手機今年手機銷量目標1億,其中6000萬臺智能手機。美國市場要實現占比1/3,中國市場占比1/3,其他國家占比1/3。”
完成全年KPI各家手里還有什么牌?
1. 出海:
面對國內市場的疲軟的和巨大的銷售壓力,國內手機廠商出海已成必然。有一些,已經走了很遠——對于華為、中興、TCL和聯想來說,海外市場已成為其重要的收入組成部分,且所占比例仍在繼續擴大;另一些,也已在路上——小米、魅族均已打入印度市場,并將其列為下半年的擴展重點。
2. 新旗艦到來:
6月,華為榮耀和魅族均發布了全新的年度旗艦并于本月開賣,而小米、中興的新旗艦也確認將在下半年推出。不過,在各家產品日漸同質化的今天,如何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也是各大廠商需要面臨的一個挑戰。
3. 進軍高端:
對于很多國產品牌來說,高端甚至中高端領域仍是空白。而從華為Mate 7取得的成績來看,國產品牌已經有能力在3000元以上的價格檔位獲得空間,而這將切入到蘋果和三星等國際大牌所占據的市場。
4、進入新的領域:
小米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雷軍曾在多個場合表示過手機市場的機會正在減小,于是小米開始廣泛布局智能家居、智能硬件領域,通過轉移產業集中的現狀,來保證,雞蛋沒有放在一個籃子里,但對于大多數手機廠商來講,這種多元化的玩法并不適用。
5、資本層面的變化:
=除了上述產品和市場方面的布局調整,國內市場也開始涌現一些新的玩法,也就是資本層面的運作,最近上演的酷派賣身狗血劇是典型代表。通過與互聯網公司聯姻,來尋求新的突破。
結語:手機市場熱鬧繼續
時至今日,國內手機市場仍然不缺少鬧劇和口水戰,在這些表面的營銷戰背后,銷量事實上是各家廠商的底褲。從上述6家廠商的半年業績分析看,不難看出,叫囂得最響的不一定是賣得最好的;廠商在拼低價的背后,還是以追求銷量、市場表現、利潤為最終目的。
熱鬧還將繼續,從半年的業績還沒發蓋棺定論,曾經夸下的海口能否實現,要到年底兌現;但整體看,半年的成績看,其實都是很危險的,所以,下半年還得出猛招,同時,可以預想,下半年的PK也會更加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