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因為一場營銷戰(zhàn),或許 “格瓦斯”這個詞并不被全國大眾關注,這是一種面包發(fā)酵釀制的飲料,是東歐及俄羅斯等區(qū)域的含低度酒精的飲料,顏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紅色,在中國哈爾濱,吉林,新疆的伊犁,塔城,烏魯木齊也比較流行。但是,娃哈哈點起的一場戰(zhàn)火,讓“格瓦斯”頓時進入全國消費者視野。
2012年底,娃哈哈正式宣布進軍格瓦斯市場,之后,《我是歌手》、《非誠勿擾》等當紅節(jié)目的熱播,以及隨處可見的三個金發(fā)碧眼風情萬種的俄羅斯美女廣告,娃哈哈格瓦斯的知名度呈幾何級倍增,幾乎要成為格瓦斯的代名詞。而這個動作,引起了百年格瓦斯老字號盤踞東北的秋林格瓦斯關注,最近,秋林公司通過網(wǎng)絡,發(fā)布了主題為《拜托“娃”,山寨也要認真點》的系列海報,聲稱娃哈哈模仿秋林公司。秋林的官方微博說:“拜托‘娃’,山寨也要認真點,兌點麥芽汁也敢叫格瓦斯?加點蘋果汁也敢叫格瓦斯?套個琥珀色馬甲也敢叫格瓦斯?格瓦斯不是啤兒……模仿,也請用心點!!!”這個微博,說明了娃哈哈格瓦斯跟秋林格瓦斯的區(qū)別,秋林認為自己才是中國最早的格瓦斯,制作工藝也是面包發(fā)酵而并不是高熱量的麥芽勾兌。
娃哈哈宗慶后則公開反擊,稱格瓦斯其實并非品牌名字,而是一種產(chǎn)品品類,“誰都可以做格瓦斯,重要的是消費者認誰”,他說,娃哈哈采用的麥芽汁發(fā)酵更先進、安全,宗慶后介紹,娃哈哈格瓦斯推出三個月之后,獲得了1000萬箱的預售成績,說明市場對于娃哈哈格瓦斯是認可的。
夏天是飲料行業(yè)旺季,熱銷之日,也是商戰(zhàn)之時。娃哈哈和秋林這兩個本不是一個量級的競爭對手就打起來了,因為一款叫做“格瓦斯”的飲料。娃哈哈否認“山寨”說,拋出“市場論”,認為“正不正宗,消費者說了算”;秋林則大打“正宗牌”,強調(diào)“面包發(fā)酵才是真正格瓦斯”。
格瓦斯之爭,不同于加多寶、王老吉的涼茶之爭,因為后者摻雜了所謂秘方、商標、所有權(quán)之類商戰(zhàn)元素,短兵相接,利害攸關,更為復雜慘烈,誰都輸不起;而格瓦斯之爭其實簡單得多,不過是秋林認為娃哈哈仿冒得太低級。但秋林也應該看到,是娃哈哈做格瓦斯,才讓這種飲料被中國消費者認知,從東北三省走向了全國,市場空間大大擴寬,秋林自己的空間也大大拓展了秋林格瓦斯已開始籌劃在南方設廠,逐步擴大“勢力范圍”,雖然秋林沒有公布具體數(shù)據(jù),但相信秋林的銷售額也會大大增長。
所以,格瓦斯之爭,將會是娃哈哈和秋林雙贏的局面。這就是上升市場和飽和市場的區(qū)別。飽和市場的競爭,是此消彼長的競爭,是市場份額的重新劃分;而新興上升市場,是大家都能從市場的擴大中獲得好處。若沒有娃哈哈的強勢營銷,單憑秋林等企業(yè),讓全國消費者認識格瓦斯可能需要很長時間,這個飲料品類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出來,甚至永遠做不出來(很多飲料品種就永遠局限在特定區(qū)域內(nèi))。而娃哈哈一做,再加上山寨之爭,廣告效應就出來了,秋林可以順勢推向全國,并且在消費者明白了格瓦斯的本來做法之后,它的競爭優(yōu)勢反而凸顯出來,這等于是娃哈哈免費替秋林做廣告。
對于口水戰(zhàn)的焦點,以麥芽汁代替面包發(fā)酵是否“正宗”,宗慶后說得很藝術:“正宗不正宗,消費者說了算”他并沒有給“正宗”下定義,但卻用了“市場為王”這一最終評價企業(yè)成功的根本標準,概念轉(zhuǎn)換了。在此后競爭中,當然娃哈哈依然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營銷、渠道、品牌、生產(chǎn)能力等),但“正宗”一說依然將是娃哈哈的短板,可能會一直被競爭對手抓住攻擊,需要對此早作籌劃。
中國人做碳酸飲料做不過可口、百事,全世界都做不過,但不妨礙各國都有自己的飲料巨頭,尤其是中國這樣規(guī)模大、層次多的市場。涼茶是中國特色,這幾年做到了幾百億的規(guī)模,碳酸飲料在中國耕耘了20多年也不過才做到這個份上,罐裝飲料市場份額上加多寶甚至超過可口可樂。格瓦斯是外國引進的,以前每年不過幾億元銷售額,娃哈哈介入后今年能到20億-30億,未來有可能也成為一個新興的快速增長的飲料品類,達到數(shù)百億的市場銷售額,傳統(tǒng)的秋林、新晉的娃哈哈,都應該是獲益者。
市場的充分開放與競爭,是行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保障,對企業(yè)好,對消費者更好。這是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規(guī)律,適合飲料業(yè),也適合其它所有行業(yè)。格瓦斯這個飲料品種,也會體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