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的白酒業或者說白酒業下的新媒體,無論站在哪個角度看,我個人覺得,都離不開5句話20個字。
第一個,圈子文化。
無論論壇沙龍這樣的落地圈子,還是基于企業在公共微信或者官方微博上打造的圈子,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道理。其中,江小白的一些嘗試,給我很大啟發。未來品牌基于應用新媒體、新工具的落地推廣,一定是基于以地級市或者以某個縣為單元打造的一個一個圈子,在全國范圍內,你想一下子做一個多大的圈子,那反而是一種形式,沒有實際價值。只有落地,基于以地級市或者以某個縣級單元、縣級市場一個一個來打造不同的圈子,這才有可能轉化為你的消費者,然后才有可能產生商業價值。
包括我們在鄭州創辦的醒客會俱樂部THINKERCLUB(編者注:副名稱為“河南青年經理人俱樂部”)也一樣,也是基于這樣的圈子打造的,只不過我們沒有更多的大規模應用新的工具而已,但是微博、微信、QQ群都有。我們目前更多的還是一個交流,大家基于共同的志向、興趣。但是這樣一個經理人俱樂部,在全國范圍內也是規模比較大的。我知道的數據是,截止到上周,共有236個總監級會員,來自各行業、各企業,其中房地產總監80多個。這樣的圈子不可能沒有價值。我們俱樂部做活動,有很多品牌愿意贊助,因為對于很多品牌來講,這個圈子里的人都是目標客戶,是有真實消費力,購買力的人群。包括珠寶、服裝定制等企業,都愿意為我們的活動提供場地、贊助。雖然現在還沒有專業去做俱樂部的商業價值,但將來一定會有的。等圈子做大了,商業價值自然就來了。
圈子文化一直都存在,只是說由于新媒體、新工具的出現,為圈子進一步的融合和放大提供了可能。所以這是第一,圈子文化。
第二,社區屬性。
圈子再往下發展,就出現了很多虛擬的圈子。回到早些年,在沒有微博微信這些工具之前,網站上的社區屬于比較有粘性的。微信微博出現之后,黏性要比原來純粹網絡社區的大得多。這剛好滿足了人們的社區屬性。例如有些QQ群,被會員們稱為萬能的群。何故?因為大家都是營銷人,但又來自不同行業,每個人提到的任何問題,幾乎都有人能夠回答,或者幫助解決。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和實際需求,社區的黏性就更高了。這種圈子甚至可以被稱作“自組織社區”。
人都是部落化生存的動物,從幼兒園開始直到邁入社會,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個不同的部落里,你打工是加入一個部落,創業則是創辦了一個部落。無論如何,人都離不開部落生存。部落是什么?就是一個個現實或虛擬的社區。因此加入一個組織、一個圈子、一個社區,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源需求。理論上講,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加入或創辦不同的部落社區。
第三,資源整合。
無論打造什么樣的圈子、打造什么樣的社區,資源的豐富是必要的。大家可以來自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這些行業企業之間,這些圈子的朋友之間,第一它可能是互補的,第二這里面有些資源是可以互相整合來用的。江小白的案例剛才已經提過了,就是圈子里面產生的資源整合。包括我們的THINKERCLUB也是如此。三星電子在春節前做了一個圣誕節所有新品的特價專場,那一天我們的不少會員也去消費了,就是因為發起人里有三星的人。不同行業之間,一些互補性資源的整合應用案例更多,所以“資源整合”,這是應該看到的第三個關健詞。
第四個關健詞是工具創新。
如今有微博、微信,有陌陌,也許明天還有其他更多的工具,工具永遠在創新,永遠有新的工具誕生。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工具所驅使,不要過多地依賴某一個工具,而是要學會整合應用這些工具。
最近,我都在刻意控制自己看手機的時間間隔,包括每天發微博的數量,也要比以前少了,甚至有朋友在微信上呼叫,我可能停半天才看到。這些都是為了刻意控制自己對工具的依賴。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道理都是一樣的,要學會整合應用這些工具,而不是形成工具依賴癥。這是第四個關健詞。
第五個是商業價值。EMBA
當前面這四句話的十六個字:圈子文化、社區屬性、資源整合、工具創新,你都用的很好之后,商業價值自然就來了。無論是個人基于微博微信的觀點抒發也罷,企業基于微信為平臺去打造真正具有自媒體屬性的公共微信帳號也好,抑或基于微博這樣一個互動工具的客服維護也好,甚至時下流行的許多自媒體也好,都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把前面四個理解透了,最后一個商業價值自然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