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正有造詣的營銷,在下以為并沒有一招一式的什么固定格式,正如華山的風清揚老前輩一樣,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以無形應有形。能不能打通企業的任督二脈,完全在于企業的造化問題,如果通過短短幾天的望聞問切,服幾貼膏藥,企業就能死而后生,微軟公司真的得改名叫巨硬公司了。這樣的磚家和大師云級人物,依在下看來,完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想當年的何陽就是把企業推到沙灘上,因為下不了水被活活曬死的。只是現在這些的大師學聰明了,索性掉轉方向,不推到沙灘上,而是往深海中推,只要不會遇上大風大浪,多少都能捕到食物吃。哪怕只逮到一條小魚,也都是大師的功勞。只是苦逼了這些無奈的中國企業家,基本都得去燒香拜佛,祈求神明能夠保平安!由此催生出“王林”這樣的“杰出”大師,他的無所不能,不但可以說是雷的兒子,還可以說是風的女婿,能開光,能指點企業江山,特別是跟各種島礁還有扯不清的關系。
因此,營銷的公式化,基本成了魚龍混雜的“人民公社”。只要能言善變的,能吆喝的,能逆襲復制的,都基本成了營銷界"靈魂“級人物。在下曾經數過國內一個大師中大師的高論,短短1000字,”著名XX派XXX專家認為“的幾個大字居然出現過十七次,不知這是在貼狗皮膏藥,還是在賣文字的價錢。如此做營銷,似乎已經做到骨子里面去了,容易走火入魔,岳不群練的氣宗,似乎一直成不了氣候,所以不得不劍走偏峰,最后還閹了自已。營銷界,最可悲的事,就是“大師”們拿著一批不成品的“布料”,忙著給生病中的企業,拉姻緣做“嫁裳”,結果不小心卻做成了壽衣,即損人又害已。營銷的公式化,非但不能把企業從深海中拯救回來,而且面對風云變幻的海平面,企業的風險系數倍增,終于在一個風高月黑的晚上,企業家要么撞上暗礁的危險,要么被大浪無情的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