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是號稱國內最大的自媒體聯盟Wemedia,另外一方是號稱覆蓋人群最多的微媒體聯盟,兩方辯論的焦點也是自媒體群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自媒體聯盟是不是廣告聯盟,自媒體如何提高內容質量和商業化運營。
隔空爭辯
11月14日,Wemedia創始人青龍老賊撰文《自媒體聯盟不是廣告聯盟!》,矛頭直指另外一家自媒體聯盟,提出“自媒體人和聯盟都不應該追求短期利益,應該以優質內容為核心”,文章也引發業內人士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爭先評論轉發,并逐漸裂變成兩個陣營,一方支持青龍老賊的“不是廣告聯盟”,一方認為,微信營銷的收入對于自媒體人而言非常重要。
對此,微媒體聯盟負責人劉敏華在11月15日撰文回應稱,“自媒體聯盟到底是不是廣告聯盟,不是誰說了算,而是要由市場來決定。自媒體的發展需要產業鏈,如平臺、自媒體、經紀人(廣告公司)等,才能走的更遠。作坊心態、自封主流打壓別人的心態,只會阻礙自己發展。”
據了解,自媒體微信營銷發展到今天,聯盟化運營已經是一個主要的特征。比如Wemedia吸收了羅振宇、鬼腳七、程苓峰等自媒體人士形成一個圈子,雖然各自運營,但是對外統一報價,這對于自媒體人的微信營銷而言,是一個正規化的標志。
微媒體聯盟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目前覆蓋微信人群超過400萬人,覆蓋行業包括游戲,移動互聯網,娛樂,汽車等幾十個行業,各種合作機構近百家,并高調宣稱“歡迎合作,歡迎競爭”。
兩大微信聯盟的對仗仍在繼續,究竟是青龍老賊的“不是廣告聯盟”正確,還是微媒體聯盟劉敏華“產業鏈運作”更優呢?多位自媒體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自媒體人很苦逼的,經常為了一篇稿子多方求證調查,如果這些付出得到一定的回報,那么我們會更有動力去寫文章。內容和廣告是我考慮的兩大因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媒體人這樣說到。
微信營銷OR內容營銷?
知名評論人獨孤依風認為,自媒體融合營銷是一個趨勢,內容營銷現在已經越來越流行。所謂自媒體的獨到之處在于媒體傳播介質的改變,如果脫離了營銷,這個自媒體聯盟生態就無法閉環接地氣了。
“我感覺自媒體營銷要結合自身定位和用戶需求焦點來做,針對性比較強,附著力就比較強,點對點的模式符合自媒體的發展形態,通過漫畫等豐富內容樣式的高相關度廣告植入進行營銷。如果作者脫離了當初創作自媒體的定位路線,參雜一些毫不相關的內容廣告,那么粉絲數會急劇下降,營銷的效果幾乎沒有。”獨孤依風補充說。
產業鏈是突破關鍵?
對于微信營銷的走向,業內也有不同看法。
互聯網業內知名人士,著名IT評論家王易見認為,微信本來就是社交工具,微信的信息傳播局限于一定的圈子,比如微信好友,微信群等等,微信公眾賬號一天只能發一條信息,制約了微信營銷的發展,而且微信官方對微信營銷也進行較為嚴格的管控。
《站長》主編張小湖認為,對于微信營銷,搜狐的模式就不錯,提供平臺給自媒體,然后提供經紀人幫他們變現,自媒體人只要輸出內容就好。
“自媒體要當做一個產業來弄,包裝一個推出,再包裝一個再推出,比如跑龍套的一天工資是100塊+盒飯,目前很多自媒體還是龍套,誰有能力培養自媒體明星,誰就是好平臺,”張小湖說道。
微媒體聯盟負責人劉敏華也表示,未來自媒體將如何發展,自媒體聯盟又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對于Wemedia和微媒體聯盟兩大自媒體聯盟而言都充滿機遇和未知。但是有一點值得肯定,所有自媒體人團結起來,齊心協作,這一定就是自媒體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