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從赤手空拳的服務業,發展為基于信息技術的服務業。作為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市場營銷,受這種影響將發生的最大變化,很可能是從基于渠道的競爭,轉向基于平臺的競爭。
人們對基于平臺的競爭有可能成為主要的市場渠道創新形式,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我想結合電信運營商的實際談談這個問題。結合電信運營商,主要是因為8月17日我給中國移動第六次就“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講課時,剛對市場部談過這個問題。
“從互聯網角度怎樣理解市場”這個問題沒有解決
我首先對市場部的人講,互聯網興起后,許多美國IT公司紛紛取消市場部,以市場經濟起家的美國,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不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市場經濟了,而是市場本身發生了變化,“市場”原來那個第二次浪潮(工業化)的含義,不足以準確概括第三次浪潮(信息化)下市場部要做的事。
1、運營商的邏輯
第二次浪潮下市場經濟配置資源主要有兩種結構,一種是企業,一種是市場。企業是分層結構,市場是扁平結構。傳統渠道對應的是分層結構,所謂市場渠道(這里的“市場”不是指扁平結構,而是指流通),對專業化的營銷組織來說,就是用企業化方式(分層方式)組織流通的組織結構。我國流行的五級批發體制就是由這里來的。
在互聯網上搞營銷,組織形態更接近向企業和市場哪個方向演變?對互聯網略有了解的人們不約而同想到的是扁平化。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互聯網對渠道的改造主要在于渠道扁平化。運營商大多也是這樣想的。
現在電信運營商從事市場渠道活動時思考的邏輯,可以概括為三步:首先,是在自有渠道與外包渠道之間進行選擇。其次,是在分層渠道與扁平渠道之間進行選擇。目前運營商在自有渠道上的策略,主要是通過渠道扁平化來降低成本。第三,在實體渠道和電子渠道間進行選擇。電子渠道當然也符合扁平化的特征。
即使是外包渠道,社會化渠道大多也在考慮甚至實施扁平化管理??磥?,扁平化真的就是未來重心了?
2、扁平化思路的局限
但是且慢。扁平化思路有個重大漏洞,它沒有考慮到,在互聯網條件下,市場本身的定義,將要發生何種變化。互聯網條件下,到底什么叫市場?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有種普遍流行的理論觀點,認為互聯網使企業市場組織化,意思是使分層組織(企業)非分層(市場)化。扁平化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也很重要,但單憑這一點來概括互聯網市場演變趨勢不全面。
我們可以反證,如果互聯網市場的特征只是扁平化,自古以來市場從來就是扁平化的,互聯網等于什么也沒增加。我正面的看法是,互聯網既有企業市場化的一方面,也有市場企業化的一方面,是揚棄企業和市場兩種組織形式的結果。與上述說法的區別在于,互聯網并不是僅僅是將分層組織改造成了扁平化組織,而且也改造了市場這種扁平組織本身,在其中融入了企業的分層特征(如雙邊市場分層經營)。企業和市場都是第二次浪潮的組織形式,互聯網作為第三次浪潮,不是簡單回到其中一樣,而是把它們一起改造,各肯定一半、否定一半。我理解,這是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美國人紛紛取消市場部的深層原因。
如此看來,當前運營商經營策略上的渠道扁平化潮流,問題在于只注重了企業市場化一方面,而沒注意市場企業化這另一個方面。
基于平臺的渠道建設是服務發展的重要方向
1、全面理解市場結構與產業組織的變化
渠道的電子化和扁平化,固然代表著互聯網渠道的新特征,但在我看來,這只是初級階段的特征。眼睛只盯在這上面,容易忽略互聯網渠道從初級階段到深化階段發展的新動向?;ヂ摼W渠道向深化方向演變,主要是深化到與市場結構和產業組織的質變相同步上來。市場結構和產業組織的質變,就是“市場本身是什么”的質變。
扁平化思路的局限在于,組織形式雖有進化,但與市場結構和產業組織的前沿演進不完全同步,仍然存在不能適應新市場變化的風險。所以我們先要來看看互聯網條件下,市場結構和產業組織變化的大局。我認為市場的以下實質變化,值得高度重視。
第一,市場結構由完全競爭向壟斷競爭演化,要求渠道?;ヂ摼W技術發展對市場結構的影響,突出表現在,技術驅動力越強,商業競爭越從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完全競爭是同質化競爭,壟斷競爭在經濟學上是差異化的同義語。市場本性在于競爭,完全競爭導致利潤為零;而企業動機卻是尋求壟斷,差異化要求獲得利潤。后者好比地殼的造山運動,而前者好比地殼的風化運動(平原化趨勢)?;ヂ摼W不光是風化運動(把世界變平),還有相輔相成的另一方面,就是通過造山頭,尋求超額利潤。如果只有企業市場化、渠道扁平化,雖然可以削除**力,但也會在高技術條件下重新陷入成本競爭和價格戰。判據是,當別人也扁平化時,大家都無利潤,陷入“中國制造”的困境。市場企業化是指,通過壟斷競爭,通過產品差異化、服務差異化和個性化定制,超越成本競爭,轉向高附加值。
我對市場部的人講,從這個大局看,渠道的戰略設計就不應只突出扁平化一個方面,還要顧及另一個方面,即差異化的設計。但不是撲上去自己直接實現差異化,而是為別人實現差異化創造平臺條件。
這是新的壟斷競爭形式。壟斷競爭中的壟斷不同于傳統壟斷,要求運營商從行政壟斷型的自然壟斷,轉向基于差異化和多樣化的自然壟斷。技術標準、API和原代碼,都是技術型自然壟斷的關鍵平臺要素。平臺的本質就是自然壟斷,壟斷競爭要求渠道平臺化。互聯網的不同在于壟斷競爭的基礎變了,從規模經濟轉向范圍經濟,從營造規模化平臺轉向經營差異化平臺。我認為聯發科模式就是范例。它通過從整機退后半步做平臺,以模塊化的方式,實現了手機成品的多樣化,通過基礎業務的自然壟斷,促進了增值業務的差異化競爭。
第二,雙邊市場和雙層經營將改變競爭格局與游戲規則,要求渠道從單一結構,變為雙層結構。用互聯網方式經營渠道中的市場企業化,不是指模仿金字塔結構建立企業形式,而是借鑒分層這一點,將業務普遍區分為基礎業務和增值業務兩層,作為雙邊市場,進行雙層經營。比較一下渠道扁平化策略,其中差別一望而知。它并不是把互聯網市場趕回到第二次浪潮中市場的形式中去,而是使市場與企業發生的中和反應,使市場具有了原來不具有的企業的結構化特征。
總的來說,對互聯網市場的完整理解,應是同時吸收市場扁平化與企業結構化兩方面優點,形成的渠道扁平化加渠道平臺化的新市場結構。
2、市場渠道上的越位與缺位
比照上述分析,運營商當前渠道經營上的越位與缺位就**露出來。越位表現在,過分深入互聯網增值業務,進行赤手空拳的營銷競爭,陷前方將士疲于奔命。缺位表現在平臺建設不足,一是基礎技術支撐平臺(如手機操作系統、定位平臺等),二是基礎業務支撐平臺(如支付、認證等)。從指導思想上說,這與市場建設中沒有充分進行平臺與增值業務區分有關。
我建議中國移動應重點加強像MM這類開放平臺的建設,使之成為孕育未來搖錢樹的土壤。要充分估計到,未來業務新的增長點很可能不是賣有形產品,而是無形服務和體驗。對無形服務和體驗來說,可以助益增值業務的平臺與赤手空拳只能賣基礎產品的渠道,實在有太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