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學之一:感知賽過事實
傳統營銷者追求事實,他們通過調查事實、研發事實、生產事實、傳播事實、交換事實來開發顧客、打敗對手。
這些事實體現在產品質量、先進技術、顧客需求方面。他們相信更高質量、更好技術、更好需求洞察能夠幫助他們贏得商戰勝利。
營銷的新哲學則告訴我們,商業中沒有事實,只有感知,事實只不過是一種感知而已。事實固然重要,但商業實戰中只有感知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事實要通過感知來認識、解讀,你無法繞開這個環節。
新哲學強調感知賽過事實,并不是說事實不重要。事實從兩個方面影響著感知:短期看,事實給感知改進、進化自己符合事實的時間;長期看,如果感知不符合事實,事實將會站在既有感知的反面,給到新品牌新感知推翻老品牌老感知的機會。
新哲學之二:部分大于整體
整體大于部分,這是人所皆知的真理。傳統企業追求更多的產品、更多的性能、更復雜的概念,迷信大而全,其思想本質上即源于此。
但在大競爭時代,這個不適用。事實是恰好相反,部分大于整體。
商業是一場關于感知的戰爭。能否取勝,關鍵在被顧客感知而在顧客頭腦中立足。
大腦喜歡簡單討厭復雜,整體的東西因其包含太多內容太多概念太過復雜,不能充分被顧客感知和進入大腦,必然輸予部分的東西,部分的東西更簡單、概念更單一,更易于被顧客感知而進入大腦心智。
傳播學中的多便是少、少便是多的道理,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新哲學之三:第一強于更好
傳統營銷者相信,更好的產品才能勝出。
營銷的新哲學則告訴我們,第一強于更好。
更好是一個不可靠的概念,你認為的更好在顧客心目中不一定是更好。
顧客心目中的更好通常意味著它是某個品類中的頭一個。第一是天然的領導者,它才是原創的、正宗的,更好的,其余的都是抄襲的、冒牌的,二流的。第一天然擁有了更好的感知。不僅如此,第一還與顧客建立了某種情感上的紐帶。第一強于更好。
與眾不同是顧客心目中的另外一種“更好”的說法,這比直接說“更好”強多了。在所有的與眾不同里面,第一是最大的與眾不同。
新哲學之四:對立優于跟隨
傳統智慧很看重學習,尤其是對第一對榜樣的學習。他們認為第一——榜樣懂得更多,向他們學習,跟著他們干絕對沒錯,他們能成功,我們一定能成功。
在行業快速發展期或競爭不激烈的時候,你可能會成功,甚至會有大的成功;但在行業進入成熟期、競爭已經白熱化的今天,新的營銷哲學告訴我們:忘記學習,轉向競爭吧。
以顧客來講,有第一的時候,顧客不需要第二,你再如何學習如何跟隨,你最多只能做到第二。
以競爭來講,總有一天,榜樣會成為你的競爭對手,榜樣要形成市場壟斷,你成了它的眼中釘、肉中刺,你不能依靠跟隨與榜樣決戰。
對立讓你擁有了一個強有力的概念,特別是這個概念與榜樣的戰略性弱點相聯系的時候。
對立也讓你擁有了一個獨立的身份,正是這個獨立身份讓你成為品牌。
對立幫你找到了屬于你的第一。
不要擔心沒有市場。人性中有兩股力量,一種相同的力量,一種相反的力量。與榜樣對著干,總會得到一部分人的認可和歡迎。隨著時間的流逝、潮流的轉換,說不定未來的形勢更有利于你,你一開始就要做好準備。
如果你想打造品牌,做大自己的標準,你一定要忘記跟隨,轉向對立,這是新時代的營銷智慧。
新哲學之五:趨長勝于補短
傳統商業智慧認為,企業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財力投向業務較差的那一塊——補短,以求全面發展,實現企業成長。
這是站在企業內部的想法。問題是商業是一種戰爭,你首先要考慮的是你能否打贏,你有多大的概率打贏。
更有把握的是順著你的強勢、長項走,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資源配置到在競爭中表現優異的一邊,以幫你取得最終的壓倒性勝利。更具戰略意義的做法,是砍掉“短”的那一塊,把油料等資源供應給“長”的那一塊。
不是不“補短”,而是“補短”不會有效果,反而會連累“長”的這一塊。在商戰中,成功一開始就顯露出成功的跡象,失敗也一樣。你不能去做成功概率更少的事情。何況剛顯成功的這一邊激戰正酣,迫切需要更多的給養。
趨長勝于補短,這是大競爭時代新的營銷智慧。
新哲學之六:簡單高于復雜
簡單之所以有力量,在于舍棄、簡化信息。通過艱難的舍棄,最終聚焦一個詞、一項利益,更易進入顧客心智。
簡單之所以有力量,還因為它與常識——人所共知、顯而易見的智慧相關,你知道的,別人也知道,對于你顯而易見,對于別人一樣顯而易見,于是沒有溝通障礙,更易被大眾掌握。
最簡單的信息是一個字眼或一個詞匯。許多強大的品牌正是利用一詞占據心智而獲得了強大地位。
簡單這么有力量,為什么這么多人拒絕簡單?
原因之一是簡單讓你顯得沒有想象力——頭腦簡單,而復雜更多地代表智慧。
原因之二是你的簡單里可能真的沒有復雜。
不是不要復雜,復雜遮蔽了人的心智,簡單抓住了重點,厘清了復雜,重新點亮了心智。簡單生于復雜又高于復雜。
簡單從尋找到你能打贏的概念(簡單也是評價你的概念能否取作用的一個基本標準)開始。你的簡單化思維要圍繞這個概念展開,這是你在這個異常激烈的商戰中打贏的關鍵。
簡單的力量巨大,人類的貪婪、自大、自卑常常讓你忘記它。
新哲學之七:戰術先于戰略
傳統觀點認為,戰略先于戰術,戰略決定戰術,戰術支持戰略。
新的營銷哲學認為:戰術先于戰略,戰術導出戰略,戰略支持戰術。
傳統的戰略戰術邏輯是:戰略規劃出企業想要達到的目標,戰略驅動企業尋找更多的戰術、可行的戰術來實現戰略。
新的戰術戰略邏輯認為,戰術是一種競爭性的心智切入角度,表現為一個概念、一種觀念、一個字眼或詞匯,戰略是一致性的經營方向;企業首先是要找到能夠發揮作用的戰術,然后圍繞該戰術配置、整合資源,支持戰術實現。戰術導出戰略,戰略支持戰術。
新哲學之八:固守好于創新
傳統觀念認為,創新是管理的靈魂。企業保持成功的秘訣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新的營銷哲學認為:違反品牌定位的創新只會把企業拖向萬復不劫的深淵。回到原點,固守令企業成功的核心概念、核心業務才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
不是不要創新,關鍵是超什么方向創新。
屈于華爾街的壓力、領導人的增長欲望或者試圖迎合每一個市場的潮流去創新,創新必然走錯方向。
創新必須圍繞支持現有品牌進化,或用于創建一個新品牌進行。
如果不能鞏固現有品牌,或者不能用于創建新品牌,這樣的創新不僅是浪費,更有可能是禍害。
新哲學之九:理論源于實戰
現代社會,理論與實踐越離越遠,企業最高領導與前線基層越離越遠,這是文明社會進化(專業化分工)的結果,也是傳統營銷哲學越來越不管用的根本原因。
新的營銷哲學破除了許多盛行多年的傳統觀念,對實戰可能有更多的幫助,原因就在于它源于實戰、緊密聯系于實戰,從實戰中來又到實戰中去。它非常鮮明地體現在由外而內、自下而上這兩種思維方式中。
◎由外而內
企業成果只能從企業外部獲得,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無論怎樣折騰,你不能從企業內部獲得任何真正意義的成果。
這里的“外”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你的競爭對手。
為什么許多企業有令人激動的使命、宏偉的目標和周密的計劃,但最終無法實現?原因就是他們看不見對手、看不見既有的觀念,完全從內部出發,一廂情愿。
樹立由外而內的思維方式,有助于你重新回到商業實戰,面對企業根本問題。
◎自下而上
“下”指營銷前線、基層,指戰術。
“上”指營銷后方、高層,指戰略。
自下而上就是指好的戰略、思想、理論一定是來自于戰術、基層、營銷前線。因為那里有你需要的全部的事實、雙方力量的對比、觀念的較量等等。
“自下而上”本身也是一種“由外而內”的思維,自上而下管理者是內在導向型,自下而上者則是外在導向型。
由外而內、自下而上的兩種思維方式體現了理論源于實踐、實踐出真知的實踐認識論觀點,是商戰中的實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