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創業者削尖腦袋、鉆進了世博會的大門,也不意味著真的獲勝了。特許產品會不會積壓庫存?提供的服務會不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為世博會進行的大筆投資究竟能否收回?世博會平臺能為后續的發展提供哪些支持?
不可否認的是,大型活動早已成為企業推廣品牌、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機會平臺。無論是作為活動的贊助商還是服務提供商,都可以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從韓國三星借漢城奧運會成為國際品牌,到李寧先后借亞運會、奧運會升級,他們曾經的成功經驗無疑可以為那些希望借力各類大型活動的創業者提供參考。
豐田:充分展示科技魅力
公司:豐田
借力活動:愛知世博會
成功訣竅:新奇科技,園區展示互動
雖然如今深陷“召回門”,但5年前豐田公司利用愛知世博會進行的宣傳推廣,仍值得廣大創業企業學習。豐田館的機器人樂隊至今仍令當年的觀眾記憶猶新,那幾乎是愛知世博會最好的一張標簽。
與眼下面臨的困境迥然不同,2005年是豐田風光的一年,即將沖破800萬輛的年總產量大關。在主場舉辦的愛知萬博會上,豐田意在通過新奇科技的展示達到品牌形象的提升。豐田館內,7臺樂器演奏機器人和1臺DJ機器人組成的機器人樂隊為“未來世界”的表演拉開序幕,之后,未來概念車“i-unit”登場,其外型酷似企鵝,能夠根據速度的快慢變化形狀,低速行駛時只有輪椅大小,高速行駛時車身便逐漸平躺下來,增強穩定性。
而在世博園區中,豐田則展出了“智能多模式交通系統”(IMTS)。通過在道路的中間埋設磁鐵,每輛無人駕駛的大巴都可以自動識別道路,而且多輛IMTS之間可以交換信息,在車站自動停下來。從中所體現出的節能與環保,都為公司的形象大大加分。據悉,在 上海 世博會中,也有許多創業企業得到了在園區內的展示機會,他們能否利用先進的研發技術抓住游客眼球,值得拭目以待。
三星電子:借機蛻變
公司:三星電子
借力活動:漢城奧運會
成功訣竅:本土優勢,選準重點產業,決策迅速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前,三星只不過是那屆奧運會的韓國國內贊助商之一。但之后,奧運會讓三星的品牌形象有了質的飛躍,從此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至今仍是全球電子產業里的佼佼者。
奧運會前一年, 李健熙 成為三星的新社長。上任后,他遇到的一個問題是:盡管每條業務線看上去都不錯,但缺乏突破口,無法將品牌帶上新高度。漢城奧運會成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三星開始學習可口可樂和IBM參與奧運會的方法,他們發現雖然業務領域比較單一,但可口可樂與奧運會的關系似乎更緊密,其體育營銷也更有效果。
奧運試水幫助三星選擇保留了消費類電子產品、金融貿易等優勢業務,而其中受益最多的三星電子也逐漸成為集團的核心公司。精簡后更為集中的組織結構,成為了三星奧運營銷策略得以最大效率發揮的前提。
1997年,摩托羅拉和國際奧委會就贊助費用討價還價的時候,三星則與國際奧委會在短短3天內就敲定了贊助方案,成為了全球“TOP10”。漢城奧運會上取得的成功讓三星的體育營銷計劃一發而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