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流行語不斷涌現,從“俯臥撐”到“打醬油”,從“躲貓貓”到“70碼”,從“被自殺”到“被就業”,從“裸油價”到“壓力差”……可以說,每一個網絡流行語背后都對應著一個新聞事件。
而反過來,網絡流行語在新聞事件的傳播中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力。這些流行語不僅加快了新聞事件的傳播速度,還由于這些詞匯往往不僅指向某一具體事件,并且高度濃縮某種社會心態或社會現象,從而具有更廣泛的新聞學意義。此外,與網絡流行語相關的事件往往是起源于網絡,而通過傳統媒體的積極介入擴大了傳播范圍,并在雙方的共同作用下促成問題解決,因此,還促使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形成輿論監督的合力。從更深層次上來看,網絡流行語在大范圍中得以流行,還體現了社會寬容度的提高以及輿論監督空間的提升。
流行語助力新聞事件傳播
從互聯網使用開始,就存在著不少網絡流行語,如“MM”代表美眉,“伊妹兒”代表E-MAIL,“恐龍”代表不好看的女孩,等等,但這些流行語沒有太多的社會含義,只是一些簡化或戲謔的網絡用語而已。但近年來,伴隨著網民隊伍的擴大和素質的提高,很多熱點新聞事件和新聞現象,都會催生一批網絡流行語,而網絡流行語的產生,又反過來加速了新聞事件的傳播和對社會現象的探討。這些與社會新聞事件相聯系的網絡流行語,較之“MM”代表“美眉”這類簡單的諧音,有著豐富得多、深刻得多的社會學和新聞學涵義。
“俯臥撐”是最早大面積傳播的網絡流行語之一。
去年6月,貴州甕安一名14歲的少女溺水身亡,然而,當地相關部門在就此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中稱,在少女溺水之前,其同伴曾制止過其跳河行為,見其平靜下來,同伴“便開始在橋上做俯臥撐,當做到第三個俯臥撐的時候,聽到少女大聲說‘我走了’,便跳下河”。這一匪夷所思的解釋讓輿論嘩然,“俯臥撐”一詞在網絡上不脛而走。在隨后的媒體報道中,“俯臥撐 ”一詞無不成為焦點,事件的社會關注度也隨之升級。此后,“俯臥撐”一詞還成了網友對一些問題因某種原因引而不發、不在意、不理睬、冷淡漠然甚至不為所動、做立場中立狀的代名詞。
一個“甚至連感冒都沒有”的年青人,卻因一個游戲玩出一條人命,這是“躲貓貓”一詞流行背后網民的追問。今年2月,24歲的男子李蕎明因盜伐林木被關進云南晉寧縣看守所,2月8日下午受傷住院,4天后在醫院死亡。當地公安機關解釋,當天李蕎明受傷,是由于其與同監室的獄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貓貓”游戲時撞墻所致。一時間“躲貓貓”傳遍網絡,也傳遍大江南北。在對李蕎明之死真相的關注當中,“躲貓貓”也成為社會質疑有關方面掩蓋事件真相的尖銳諷刺。
今年5月7日,杭州鬧市飆車案中,富家子胡斌駕駛跑車在人行道撞到大學生譚卓,造成譚當場死亡。次日,杭州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案發時肇事車輛速度為70碼左右,這與目擊者稱“受害者被撞飛5米高、肇事車車速至少每小時120公里”的說法,形成強烈反差,“70碼”由此成為諷刺官員袒護富人、權力與金錢“結親”的流行語。
網絡流行語不僅加速了某一具體事件的傳播速度,由于其具有的引申含義,還常常引發人們對于某一類社會現象的關注。2008年年末,從山寨手機開始,“山寨”一詞紅遍大江南北,關于這種起源于深圳沿海,以快速模仿、小作坊起步、簡單復制為特征,由民間IT力量發起的產業現象, 也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起初引起社會熱議的是山寨手機存在的合理性,爭論山寨手機應被招安還是被圍剿。隨著“山寨”一詞傳導到數碼相機、液晶電視、筆記本等領域,關于對山寨現象、山寨產業的討論,也逐層深入。“山寨”是涉嫌抄襲,還是體現草根智慧,不斷成為輿論焦點。隨后,關于“善打擦邊球,行走在行業政策的邊緣”的事物,更被稱為“山寨文化”,并成為一種現象的代名詞。
這些與新聞事件相關的流行語,無不在加速新聞傳播、提升社會關注度方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一方面,這些流行語因其背后具有的深刻含義,或幽默,或諷刺,或引申,產生新奇別致的效果,常常讓人會心一笑之后又掩卷深思,因此頗能吸引眼球。
如“被自殺”、“被就業”這些詞看似匪夷所思,實則意義深刻。“被自殺”一詞來自一些案件報道,其中警方關于受害人“自殺”的結論不能令人信服,所以網民們創造了這個詞來表達不滿。“被就業”一詞則是近年來面臨嚴峻就業形勢的大學生們發明的——有高校畢業生網友稱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已經就業了,就業協議書上赫然是一個從沒聽說過的公司的公章,他于是發帖慶祝自己“被就業”。
另一方面,網絡流行語往往是與熱點社會事件相關的關鍵性話語,是對新聞事件的概括和濃縮,一個異常簡潔的表達,卻潛藏著豐富的潛臺詞——一種事物, 一個比喻, 便指代著某種現象或事件,暗喻著網民復雜的心理感受,濃縮了民眾的社會情緒。當公眾參與新聞事件的討論時, 無需過多的說明和解釋,只需一個詞,一切盡在不言中,因此極大地提升了事件傳播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