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人們總是會有選擇地提取和加工與當時情緒相一致的信息:處于愉悅情緒狀態下的個體會記起更多令自己愉悅的事情,選擇樂觀的信息,對事物作出樂觀的判斷;而處于消極狀態下的個體,容易回憶更多令自己傷心的事情,作出悲觀的判斷和選擇;更重要的是,如果客戶處于相對消極的情緒下,則會緩慢系統地精細加工所吸收的信息,注意力集中在當前刺激物的細節上。
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當關注每一個信息的細節進行分析加工時,很容易落入不確定的境地,無法做出抉擇,最終猶豫之下錯失機會。所以身處愉悅之中,是客戶可以合理決策的基礎。
面對不確定的市場,長期投資數據鼓勵客戶進行投資是必經的路途。投資之路漫漫,收益越高的產品虧損的幅度會越大,且虧損的時間會越長。長期復利的力量構成人生財富的百倍差異,如果投資者只關心每日的漲跌,面對短期漲跌而產生焦慮,并把焦慮轉嫁到相關方,最終難以獲得應有的回報。
在客戶決策之時,應為客戶梳理決策前的邏輯與信息,提高正確投資的概率。在不確定的市場面前,幫助客戶認識影響市場要素與邏輯,解增強了客戶對不確定市場的控制感覺,可以增加客戶的投資信心,并使投資者更容易進行決策。為客戶提供的信息、分析與建議,還可以降低客戶的決策投入程度,降低了客戶的信奉程度,使決策短期錯誤時(這在不確定的市場下是無法避免的),使客戶容易坦然面對這種決策失誤,更好的行走在投資的路途之中。
最后,通過短期的想象催化投資者決策,是推動者最后一步。
無論長期的數據多么誘人,長期的績效多么有說服力,邏輯多么嚴密,但恐怕只有“最后一米”的數據才能夠促進決策的行為,尤其在這個輿論泛濫的時代。人們的閱讀已經走向輕松、娛樂,媒體關注的是對讀者的吸引,長期、邏輯對讀者而言是沒有時代感覺,沒有可閱讀性的,即不是讀者所喜好的,也就不是媒體能有意愿去傳播的,只有近期的變化才容易引發觀察者的思考、對近期的想象才能引發傳播者的興趣,激發出投資人的追捧。制造一個適宜決策的周邊媒體環境需要短期的數據分析與想象,面對不確定的市場,讓投資人跨出最后的決策之步也一樣需要短期的想象。雖然市場走勢并不確定,但投資人的問話最終會走到“什么時候買?買誰?”這樣的問題上,在這兩個問題上給投資人一個相對確定的理由與想象,最終幫投資人進行行動。
營銷的目的就是為了推進客戶決策,采取行動,雖然這種決策未必是最優的,但比起投資人片面地追漲,被推動的決策是更優的決策。
為了讓客戶在市場未追捧的階段能夠采取行動,首先必須讓客戶處于愉悅的狀態;然后用長期的數據來激勵投資人;還要幫助客戶建立投資邏輯,提供相關數據,幫助客戶感受相對的確定、控制感的滿足,同時降低其信奉程度;最后往往還需要用近期的,并且與決策直接相關的數據,激發對未來的想象,讓投資人感到立刻行動的必要,才能夠催化投資者的行動,使投資人的決策比起其自身的情緒化決策更進一步。
秦紅,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先后任職于博時基金、易方達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在基金行業有10余年從業經歷。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在基金投資心理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在金融標準委員會會員內刊《理財師》等多種雜志刊物開設專欄,發表系列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