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霸主麥當勞利潤豐厚,長盛不衰。有人認為麥當勞的標準化作業和QSCV黃金準則(質量Quality、服務Service、清潔Clean和價值Value)起到作用。實際上,麥當勞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標準化作業之外,更為關鍵的是,它更加了解消費者,能夠有效契合目標客戶群體的真實需求,更加懂得利用合作聚攏目標客戶群體,懂得利用“副業”獲得更多的營銷機會。
所謂功夫在詩外,有的時候企業要善于從其他領域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挖掘機會。因為顧客不是生長在真空中,他們有很多需求,具有多元屬性。只有基于對顧客的理解,并設法迎合他們的多種需求,企業才能保持更強的吸引力。麥當勞深諳此道,所以他們為顧客服務時講究一心一意,但做快餐時卻是“三心二意”——用其他業務吸引顧客。
“三心二意”的麥當勞
一直以來,麥當勞從來沒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洋快餐”。相反,它總是有些不務正業。不是兼職干干這個就是業余從事點副業。
當然,麥當勞的三心二意并沒有對其主營業務造成負面影響,反而每次麥當勞都在自己的專一多能中有所收獲。
在早期,麥當勞進入中國時因沒錢在黃金時段投放廣告,只好選擇下午3、4點投放。而這個時段一般看電視的觀眾都是一些兒童。于是麥當勞就創造出一個愛吃快餐的小丑形象。并且在廣告中稱:某某時間段,你來麥當勞我們有好多玩具可以送。于是,孩子成為麥當勞的營銷對象,而這些營銷對象能夠決定真實消費者(父母)的動向。從此,麥當勞意識到玩具和兒童樂園是必不可少的。從此麥當勞兼職干起了“兒童游樂園”。
前幾年,麥當勞業余做起了“VIP月票中心”。麥當勞率先在中國大中城市的連鎖店代售公共汽車月票,減少了人們在街頭排長隊費時費力之煩惱。讓你可以邊享用麥當勞美食,邊辦理月票業務。借由自己龐大的網點,麥當勞餐廳不僅分擔了社會公用事業的壓力,還得到政府和民眾的好評。當然,他們也由此吸引了更多的顧客,收到“一石二鳥”之功效。
總之,麥當勞深知顧客有很多需求,快餐只是一個方面。在享用快餐時順便解決他們的某些需求,也是一種附加值的提升,自然會成為吸引顧客光顧的一個因素。
近年來,麥當勞一直注重于年輕化,請偶像明星王力宏代言,與動感地帶合作等等,無疑是要把主要的市場轉向大學生群體。而大學生目前的主要業余時間都用在了網絡交流上。針對這個事實,為了促使更多大學生進入麥當勞消費,今年六月,麥當勞推出了為期三個月的夏季全國“見面吧”主題活動,以人人網(校內網)為合作對象開展有針對性地營銷。
麥當勞:做線下SNS
一個是國際知名的餐飲龍頭——麥當勞,一個是校園SNS社區網絡的霸主——人人網(校內網),二者隸屬不同業態,似乎沒有關聯。但顧客和用戶的重疊卻讓它們走到一起,激情碰撞,產生令人難忘的化學反應。
大學生是麥當勞主要的目標客戶群之一。而人人網(校內網)可以說是大學生群體的大本營,是中國大學生市場中具有壟斷地位的校園網站。實名制的特點讓大學生們不僅提升了交流效率,同時也降低了交流成本。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們習慣于登陸校內展示自己、結識新朋友、找到老同學以及進行交流分享。
隨著大學生的網絡屬性越發加強,社交屬性卻趨于減弱。可以說,目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不容樂觀。很多人熱衷于SNS社區網絡,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迷戀在虛擬世界一發不可收拾。此時,社會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機會,促使大學生群體產生更多線下活動、開展真實交流,這樣才能保證這些人的社交能力。
此外,類似于校內人人網這種SNS社區網站也需要利用線下的互動強化平臺的粘性。于是,“見面吧”這個雙贏的活動應運而生。
“見面吧”主題活動旨在鼓勵大學生在暑假期間告別網絡,走進生活多與朋友進行面對面的真實交流,享受更多豐富多彩的社交生活,并為學生的社交生活指定一個好去處——麥當勞。
于是麥當勞成為了大學生心目中的“快餐店+見面吧”。成為SNS線下聯絡站。對于大學生而言,邊吃邊聊,還有優惠,樂哉樂哉。
這樣,麥當勞攜手中國最大實名制網絡互動溝通平臺校內人人網,由麥當勞提供有吸引力的促銷活動,由人人網提供有人氣的網絡平臺。雙方充分發揮彼此的力量,利用豐富多彩的線上和線下互動,上演了一場精彩的SNS營銷。
活動三步走
麥當勞的活動總體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放置了一個誘餌,并附帶了多把魚鉤,“暗藏殺機”。
第一階段是6月17日到7月21日,在校內人人網參與“真朋友大測試”,召集真朋友在麥當勞見面,消費者即有機會贏取麥當勞總計6萬元的“見面禮”。
眾所周知,校內人人網是大學生最重要的集散地。在這里發起召集,能夠快速地得到用戶的響應,使得麥當勞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提升其人氣指數。此外,真朋友測試能夠激發用戶的興趣。這樣,麥當勞利用配合活動主題的“見面禮”將校內的用戶巧妙聚攏起來,不僅提升了校內的人氣,又活化了麥當勞的客源。
第二階段是7月22日到8月25日,推出“再遠也要見面吧”。趁著暑期邀請遠方的朋友見面體驗家鄉美,將有機會贏取麥當勞的見面路費。
這一階段,大學生群體處于放假的狀態,但是麥當勞鼓勵他們邀約朋友到訪家鄉,使得大家在麥當勞聚集倍感親切,也為麥當勞之聚提供了話題——“曬下自己的美麗家鄉”。于是,有些學生群體的老鄉會也將自己的聚會場所轉戰到麥當勞。
第三階段是8月26日到9月22日期間推出的“甜蜜一刻見面吧”。選出在校內人人網最知心的網上密友,分享和朋友在麥當勞的甜蜜時刻,上傳照片分享見面故事,獲最多朋友投票的網友即有機會贏取價值1萬元的九寨溝雙人旅游獎金。
麥當勞利用這些方式深化話題引發互動,并且憑借顧客的體驗強化麥當勞的正面口碑,“捆綁”了顧客的情感,創造出熱迷體驗。
有了清晰的三步規劃之后,為了保證整個活動順暢,并且進一步鎖定大學生群體,麥當勞在吸引顧客的產品線上做了充分的準備。
豐厚的產品助力情感交流
為了讓大學生把見面場所鎖定在麥當勞,同時配合今夏主題推廣活動——見面吧,麥當勞推出了包含多款夏日優惠美食及禮品。以不同的產品吸引學生群體。除了半價促銷的麥炫酷和冰咖啡,他們還推出了超酷的限量傳情大使,幫助朋友聚會時表達情意。這些獨特產品很好地配合了見面主題,為見面和交流活動增加了趣味,對目標客戶群產生了吸引力。
以利益引誘,調動顧客的力量
SNS網站一大特點就是用戶的參與和貢獻。每個用戶都能夠對其他用戶產生一定的影響。相互交織的關系可以形成很強的粘性。這樣,SNS網站還具備更大的活力。麥當勞深知顧客具有充分的能量,而一個活動成功與否,更多取決顧客是否熱情,是否樂于參與。這其中當然要從顧客的利益出發,調動他們自身的力量。
所以,在活動期間,麥當勞承諾,如果一周內“見面吧”主題活動的支持人數超過十萬,證麥當勞將為參加聚會的網友提供半價優惠。
于是,為了半價享用麥當勞美食,很多麥迷自愿充當了麥當勞的義務宣傳員,號召大家支持麥當勞活動。這樣就引發了一種自發傳播效應。
麥當勞初期的努力,在利益的引導下轉變成大學生用行動支持的動力。“見面吧”主題活動的支持人數不斷攀升。后來,很快就突破了10萬支持人數,麥當勞也如約推出活動,從6月17日開始到6月23日,每晚十點至十二點,大學生憑高等院校學生證即可在全國麥當勞餐廳享受所有正價產品半價。
你可以留意這個時間段,對于餐飲業而言,絕對是個淡季,麥當勞卻把這個時段拿來促銷,不僅為見面活動增添了砝碼,更將自己的營業淡季轉變成某類目標客戶群體的旺季。
引爆流行,創造新風尚
SNS網站是口碑傳播的集散地。因為每個SNS用戶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一個具有足夠網絡關系的圈子成員。他的每一個喜好、行為就能夠誘發其關系人的關注和參與。
麥當勞利用此點,針對目標客戶群的狀態,制造了一個新的風尚——“別宅了,見面吧。”于是,年輕人在麥當勞見面悄然流行。
因為現在大學生之間需要真實溝通,需要真實的情感。麥當勞通過見面吧主題活動,借助校內人人網這一廣受大學生歡迎的互動溝通平臺,在夏天這個社交時間比較充裕的季節提供多種有趣又有意義的見面理由,讓大家能在麥當勞里和朋友開心聚會,共同品嘗友情真滋味。
社交網站本身就是對人際交往進行高仿真模擬,麥當勞借由“見面吧”讓人際交往現實化。相對于網絡造成的“宅文化”,麥當勞借由“別宅啦,見面吧”這樣一個主題呼吁引發了一個潮流。
游戲化活動進程
在整個活動期間,麥當勞在校內人人網征集101個見面的理由,如果上傳的理由能贏得最多網友贊同,便可以獲得麥當勞頒出的特別獎項——免費邀請朋友來麥當勞見面。
畢竟,只有能夠激發用戶互動的營銷活動才更有生命力,更能持久獲取關注。
101個見面理由相當于做了一個調查問卷。要得到最多網友贊同,除了理由得到大家認同之外,還有一個關鍵:你的社交網絡夠不夠大,你的人脈關系夠不夠多。
要想得到更多人支持,還要參與者本身有一定的先天條件,人緣好,大家愿意支持。結果,很多人為了得到支持,很多網友拼命地拉票,與其他人進一步互動。在此過程中,不僅校內讓人網的人氣得到提升和固化,而且麥當勞的品牌也在此過程中深入人心。
用邀約協同消費者的力量
現代營銷需要有效協同消費者的力量。讓他們自發投入企業的營銷實踐中去。讓他們主動營銷,幫助企業完成客戶開發和維系的工作。
因為消費者是一個群體,群體之間的交織和緊密聯系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感知價值。群體之間非常簡單的營銷手段就是鼓勵邀約,賦予顧客一定的利益,讓他們主動為企業帶來顧客。
2009年6月24日至2009年7月21日,校內用戶在麥當勞“見面吧”活動網站上邀請校內好友見面,成功發出見面邀請就能獲得麥當勞手機優惠券,以及每周三份5000元獎金,用于和老朋友見面。
每個用戶每次成功發出的邀請記作一次抽獎機會。用戶可以反復發送邀請,發送邀請的次數不限。但是不能重復邀請相同好友,這就勢必要求用戶向自己的朋友發出多個相聚麥當勞的邀請。
麥當勞用手機優惠券和5000元大獎引誘用戶群體積極地投入活動中來。
俗話講,無利不起早,有利盼雞啼。任何活動,要想得到更多的關注,就必須引入足夠的利益,讓參與者有所收獲。
此外,現金見面禮的中獎通知在每個抽獎周期結束后的一周內以校內站內信的方式發出。利用這種方式保證了用戶能夠經常登陸校內網。這種活動本身也為校內網這個平臺增強了活力。于是,在抽獎的誘惑下,給朋友發邀請成了校內用戶的熱門活動。
此外,麥當勞運用這種賄賂策略,巧妙獲得用戶的聯系方式?;顒悠陂g,麥當勞每日
要送出20000份麥當勞手機優惠券,凡是成功發出邀請的校內用戶可以在手機優惠券頁面提交手機號碼以短信形式獲得手機優惠券,每人每日
最多可以下載三份,先到先得。
你看麥當勞獲得用戶的聯系方式如此簡單,有了用戶的手機號碼,就可以直接發送更多促銷信息和優惠券,直接綁定顧客。
假如麥當勞有1萬名用戶的手機號,可能給一萬名顧客發送一個電子優惠券,這比去電視媒體發放廣告的營銷效果要更直接、更有效。
還有一點值得肯定,麥當勞可以利用一次活動引發更多的參與和互動,同時也巧妙獲得客戶的正面評價。而所有成功發送的邀請和所涉及的邀請方和被邀請方的校內用戶名,及其文字,主辦方將對其享有自由存儲,刊載及在相關推廣活動中使用的權利。
可以說,在利益的驅動下,麥當勞引發了大規模邀約運動,激發了消費者的營銷潛力。
麥當勞:打造線下見面平臺
好的營銷傳播活動講究一個覆蓋率,要使得傳播范圍形成縱深化。這就需要整合更多的營銷伙伴,擴寬傳播的廣度,提升傳播的深度,將一個主題活動做深做透。
伴隨著“見面吧”活動,麥當勞還聯合大旗網,在北京、天津、沈陽、大連四地推出“抱團吃早餐”活動?;顒涌谔柺?ldquo;抱團吃早餐,歡樂齊分享”。
活動的宣傳語非常有趣:“還宅呢?還在獨自吃早餐嗎?或是隨便買個包子就打發了?你有多久沒有和好朋友見面聊天了?機會來了,現在登陸大旗網,參加麥當勞‘抱團吃早餐’活動,就有機會享用一個月麥當勞的免費早餐。”
結果,活動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網友的積極響應,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上線1個多小時,團長人數已超過100名。無數M友皆由網絡社區、論壇、博客以及即時通訊等手段開展自發傳播。免費吃麥當勞早餐也成了時下熱門話題。
從抱團吃早餐受歡迎的程度可以判斷,現代年輕人具有渴望與朋友溝通分享、娛樂交友的強烈需求。而麥當勞將自己打扮成線下最貼切的平臺,通過與線上網站的合作,即完成了傳播,又提升了客戶基數。
“抱團吃早餐”在“見面吧”期間推出,其目的與“見面吧”一致,鼓勵更多人將麥當勞作為線下相聚的最佳平臺。
從麥當勞此次營銷活動,我們可以看出,當麥當勞將自己轉變成校內人人網和大旗網等網絡平臺的贊助商,為其用戶提供一定的利益,那么,這些網絡平臺反過來又成為麥當勞最大的魚塘和口碑載體。二者互補有無,借力共贏。上演一通傳統企業與新型網絡媒體整合營銷的佳話。
可見,當我們的企業陷入營銷困境,不知道如何突破時,不妨學習麥當勞的精確打靶,向目標客戶群體聚集區開炮。從目標客戶群體的狀態出發,契合他們的需求,創造一種可以流行的潮流和風尚,并有效地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融入其中,完成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營銷效果。
當“去麥當勞見面吧 ”成為大學生們之間網絡問候語,當高校網友聚會漸成新時尚,作為活動的始作俑者,麥當勞成功地轉變成線下SNS的樞紐,成為線上用戶真實交流的線下平臺。
傳統餐飲業借由新型2.0網站開展的互動營銷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營銷應該以“多變”應萬變。“多變”是對消費者的把握,這種把握不局限在自己的業務領域,應該完成一種更深刻的洞察,然后尋找合作伙伴,共同把價值和促銷信息傳遞給目標客戶,用彼此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帶去最大化價值。這樣做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顧客選擇,也升華了自己在用戶心中的品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