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上映三天就輕松過億,是上周的票房冠軍。不但票房全線飄紅,上映層次加大,而且豆瓣上評星也是少有的8.0分。可謂賺了票房又賺了口碑。除了普通青年大討論,微博上各種大V如潘石屹、李開復、王石等他們也紛紛發微博推薦,為這部電影的升溫添油加柴。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兩三周,《中國合伙人》會一直保持旺火的姿態。
因此,這部電影之所以火爆,除了題材受歡迎外,還因為它精準而又嫻熟的
營銷
策略。
故事已新東方的創業故事為原型,既有時代感,又勵志
盡管電影才上映幾天,不堪粉絲打電話騷擾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不得不通過寫輕微博辟謠,說什么電影的最初劇本雖然是徐小平以新東方的故事寫成的,但導演陳可辛已經大幅修改,跟新東方已經沒多大關系;主人公跟他的性格已經相去甚遠,電影雖然精彩但現實比故事更精彩云云。但估計沒什么人聽他的,觀眾就是喜歡有代入感,也更喜歡撲捉名人的八卦。況且,電影一開始的宣傳,也拿這點做宣傳熱點。強調是以新東方鐵三角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的讀書、創業故事為原型的。這樣的題材,不但新東方的新舊學員有興趣,一直默默無聞奮斗的眾屌絲們有興趣,剛畢業不久的干著苦逼的活拿著微薄薪水的80、90后有興趣,而且更早到60后、70后也有興趣,也想緬懷一下已經流逝的青春。
社會化營銷策略運用出神入化
1.利用新東方的故事造勢
創業在全世界都是苦逼活,在中國就簡直不是人活。但中國年輕人創業熱情高,從各種創業節目和各種創業聚會的火爆就可以證明這點。電影以“新東方”的創業故事為藍本講述了一段創業故事,因為以真實的故事為藍本,不但避免了國產影片那種閉門造車的狗血故事,而且更有時代感,更真實,更有吸引力。俞敏洪本人在近日的一次演講中,雖調侃說自己和《中國合伙人》沒啥關系,但也承認“片中的一些臺詞確實是自己曾經用過的語言,”。電影中的三位主人公成東青、孟曉俊、王陽為改變自身命運,合伙創辦了英語學習
學校“新夢想”,歷經一系列風波之后,最終引領“新夢想”在美國紐約交易所
上市
的故事。這也是容易引起創業年輕人共鳴的屌絲逆襲的故事。我相信,不少人去看這部電影,不是沖著黃曉明、鄧超以及佟大為那三位帥哥去的,而是沖著土鱉教父俞敏洪去的。這個曾經被老羅調侃的校長,那些年到底干了什么事兒。相信等電視媒體、微博上打著新東方的故事的旗號宣傳時,不少人的好奇心已經蠢蠢欲動了。創業故事搬上熒幕,前有珠玉以馬克扎克伯克為原型的《社交網絡》在前,后有不得不推遲上映的“狗血”《喬布斯》,且不論劇情好壞,但這類電影引起粉絲興趣是很自然的,如果電影質量再有保證,那簡直就是想不火爆都不行了。
2.借勢營銷
不管有意或無意,《中國合伙人》都沾了《致青春》的光。《致青春》是青年人的致青春,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中國合伙人》是成年版的致青春,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青春。在3月份的某期《魯豫有約》中,趙薇借訪談宣傳自己的處女作《致青春》,黃曉明拄拐作為嘉賓出現,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黃曉明原來跟趙薇這么鐵。“有一種友情叫趙薇黃曉明”在微博上瘋轉,黃曉明祝趙薇生日快樂的微博也被瘋狂轉發。后來趙薇的《致青春》火了,黃曉明也博得更多人的認同,原先反感他的人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而作為《致青春》和《中國合伙人》這兩部電影的發行方光線傳媒。很多細心的人發現,在臨近電影公映時刻,《中國合伙人》開始刻意的搭車正在熱映的《致青春》。比如黃曉明會有意無意的談及和趙薇的情分,比如電影被稱作男版《致青春》,連電影中很多橋段也和《致青春》聯系在一起。因為近日《致青春》的票房成績很搶眼,王長田說,他們就想到把《中國合伙人》做成長大版的《致青春》,“青春合伙人,合伙致青春,我們鼓勵大家連著看兩部電影。”
3.“不要逼我體”的文案宣傳
在電影上映前一個月,電影的“不要逼我體”的文案出爐。很多名人紛紛轉發和模仿,在微博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出國受挫、事業受挫、野心受挫”,“姑娘走了、兄弟走了、夢想走了”,“高考失敗、泡妞失敗、教書失敗”的頹喪中,撂下狠話“不要逼我成功”、“不要逼我有錢”、“不要逼我發達”。影片中鄧超、佟大為和黃曉明三兄弟將一躍而起,上演了小人物的絕地反擊。
該組海報一出,模仿熱潮迅速涌起。網友紛紛以“不要逼我”造句PS。演繹出板藍根版“非典靠我,H1N1靠我,禽流感靠我,不要逼我拯救世界!”;李云迪版“彈鋼琴被黑,上春晚被黑,么么噠被黑,不要逼我組丐幫!”;微信版“短信收費,電話收費,流量收費,不要逼我收費!”;鳳姐版“春節相親,五一相親,國慶節相親,不要逼我結婚!”等眾多版本,迅速爆紅網絡。這樣的爆紅是有先例的,之前有過凡客體,甄嬛體,還有陳歐體,每次激發網友們樂此不彼的模仿和轉發。由于博上關于“不要逼我體”的討論也異常火爆,眾多加V微博加入轉發陣營。
不要逼我體之所以走紅網絡,是因為兩個原因:首先是文案用語簡練,易于效仿。主人公在重重打擊之下,還能說出“不要逼我成功”這樣的豪言壯語,激起了現代青年的斗志,引發了心靈的共鳴。其次,網友造句過程中,將板藍根、微信、彭麗媛、何潤東等都調侃一番,既有現實依據引人發笑,又讓人耳目一新,從而促進了“不要逼我體”的進一步走紅。
4.名人的推波助瀾
王石、潘石屹和王利芬等人看了《中國合伙人》后,紛紛發微博表示肯定。這自然引發這些大V們的粉絲關注和觀影的沖動。SOHO中國CEO張欣就說:“《中國合伙人》真棒!寫的是新東方俞敏洪幾個人的故事,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創業、掙扎、出國、海龜、土鱉、上市的故事。這里面的矛盾、困難、成功、喜悅我都經歷過。”在電影上映后幾天,俞敏洪寫微博辟謠,這更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更引發人們對名人的八卦的好奇,有些本來不打算看電影的人也因為這個辟謠而去看了。有一些企業銀行也紛紛包場,請客戶和員工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