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層、經營層與人員要充分的結合,執行才能成為可能。
執行力就是將人員流程、戰略流程、運營流程相互并合理進行運用,以達到戰略規劃的實現和改進。從營銷上講,就是如何把總部制訂的市場計劃、銷售計劃貫徹下去,并產生最大效應,達到預期目的。下面結合自己實際工作談談如何提高營銷執行力。
一、加緊盯催--強化緊迫感
當進行某一項活動的時候,要通過各種手段與渠道進行跟蹤,時時監測項目的進程與進度,確保做到心中有數,以更好的貫徹執行。如通過進度控制信息表的傳遞與抽查結合監測項目進度。事實上,好多策劃案做的很優秀、很全面,但由于缺乏盯催,使活動進度節奏控制弱化,營銷力大打折扣。
加緊盯催的優點是營銷成本相對較低,能不斷強化執行人員的責任心和緊迫感。但是盯催對駐外機構而言,只是一個遠程的監控,即時效果不錯。如果時間一長,走動管理與監督跟不上,效果則可能越來越差。
二、設立項目小組--嵌入式管理
當進行某一項目的時候,很多公司把各種需要執行的文案向各駐外機構下發后,然后再下一個補充通知,要求必須嚴格執行等等。其實,這樣做的效果我們大家都非常清楚,效果并不好,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缺乏監督,自然缺乏執行。建議成立項目小組,項目的推進進度及結果由項目成員全權負責,然后項目小組人員包干分片,深入到各駐外機構,對各地的項目執行情況進行學習
、指導與跟蹤,實施嵌入式服務,并不斷的對項目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及時和總部人員聯系溝通,對項目進行調整。
辦法優點是執行力確實比較強,做事情比較專業。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因為建立項目小組對大企業來講,確實是個好主意。但是如果對小企業來講,建立項目小組,一是需要大量的專業的人員,另外是費用較高。
三、成立督導隊伍--稽查巡檢
目前,許多內企中流行督導巡檢制度。督導制度是很一個提高執行力的一個好方法,但任何一個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督導制度也是一樣,問題是我們去如何趨利避害。目前有個別企業的督導巡檢制度并沒有真正發揮太多的作用。當然這有操作方面的問題,如督導人員長期不更換,和駐外人員關系熟悉后,看到問題瞞而不報,甚至引發腐敗現象。如果把這個督制度用好,必須優化督導的流程,從制度上解決督導制度中出現的問題,如多途徑收集信息,與其他執行方法相結合等。
此方法的優點顯而易見,督導人員直接對總部負責,提高了其執行力。但缺點為費用較高,督導人員管理需要不斷加強,也容易引發各種官僚問題的出現。
四、設置垂直機構--執行專業化
有些公司的盯催也做了,并建立有督導制度,但卻一直找不到提高營銷執行力的辦法,造成實際執行力不強。這些公司大部分都以為執行力不足是管理方面的問題,而著重從管理上解決,而事實上造成執行力弱化的原因在結構中也是存在的。因此,可以在分公司等駐外機構設立和總部相同職能的部門,形成專業化運作。如總部、大區、分公司都設置專業的市場人員、策劃人員等,從而提高市場運作、活動執行的專業化程度與水平。由于駐外機構費用高居不下,這樣設置組織機構的一般是財大氣粗的外企或大企業,對中小企業并不適合。因此,費用太高也是制約中小企業進行組織變革的阻力。
五、重視計劃與溝通--強化軟執行
在中國存在相當多的企業,有大企業,更有相當多的中小企業,每年度并沒有一個詳細的戰略計劃方案。只有一個大致的思路,在到達某一時間后,然后再進行產品、市場、廣告方面的策劃活動,如果遇到惡性突發事件,就只有死掉。有的企業年初制訂的有計劃,但事實上并沒有按計劃來執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我們必須在年初前制訂好市場營銷計劃,并且不能是一套計劃。應該象打仗一樣,需做幾套方案(包括出現突發事件的應急方案),這種方案遇到特殊情況下行不通,那么就啟動別外一套方案,以確保最終目標的順利實現。
《執行力》上講,戰略層、經營層與人員要充分的結合,執行才能成為可能。如果我們的計劃駐外機構人員不太清楚總部的戰略,駐外機構能執行好一定是怪事。
有的公司有全年計劃和方案,由于種種原因,并不通知分公司,或者說是沒有和分公司充分的溝通,結果導致實際中出現許多錯位,總部與駐外機構的步調不一致,造成營銷資源白白浪費。
另外,從企業文化上建立執行力文化,企業高層要對執行力高度重視,從激勵機制上,獎勵執行力強的人,處罰執行力差的人等等。總之,方法有很多種,但每種辦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綜合使用這些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執行力,又能規避各種局限性最好不過了。最終使自己的團隊成為一個具備執行力精神的團隊,戰無不勝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