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
早上,一只非洲羚羊醒來,
她就知道比跑得最快的非洲獅子還要快,
否則她會被吃掉;
每日
早上,一只非洲獅子醒來,
他就知道必須跑得比羚羊要快,
否則他就會餓死。
不管你是獅子還是羚羊,
太陽升起的時候你就得開始跑了。
你開始奔跑了嗎?
狼性十足——競爭之劍
戰爭年代,男人要當軍人上戰場;和平時期,男人就要做
營銷
拼市場。
廣告猛人葉茂中那廝說自己本應該屬狼,可十二生肖里沒有狼,就只好用猴對付了。他對狼性情有獨鐘,因為狼有三個優點值得營銷人和廣告人學習:一是富有戰斗力,任何時候都不屈不撓;二是具有團隊精神,它們攻擊獵物時總是團隊作戰;三是會思考,它是唯一在高速奔跑時還在思考的動物。
羊性與狼性
一頭羊到了天堂對圣彼得說:“我的頭上長著一雙角,是攻擊敵人和保護自己的武器,但我為什么總是被狼吃掉呢?”
圣彼得說:“雖然你和狼都是哺乳動物,但是你是以草、喬木樹葉為主;狼以食肉為生。在地球的陸地上,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野草和喬木遍地都是,你想吃的時候只要張張嘴即可,生存比狼容易得多;而狼的生存是寄托在戰勝對手,吃掉對手,否則生命不保。你們太安于現狀了,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雖有羊群,但無群體合力。而從狼身上可以看到它們具有敏銳的發現獵物的嗅覺,向獵物發起攻擊的時候,有那種勇往直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它們把兇狠和機智結合起來,提高了戰勝獵物的能力,并且狼群有協同對敵的精神和能力。換句話說,你身上只具有羊性,而狼具有狼性。這就是差別呀。”
“羊性”實際是說安于現狀,缺乏群體合作意愿,而“狼性”則是指積極主動富有競爭力和群體合作精神。在
營銷管理
中,選擇具有狼性的領導者是抵御競爭對手進攻,戰勝對手的關鍵前提。
競爭對手——發展之源
沒有對手,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就十分強調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原則,這也是一種競爭。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廣闊而浩瀚的市場空間,給了企業家施展才華的天地。競爭是一種威脅、一種壓力,但對真正的英雄來說,則是一種鞭策和鼓勵,就像百事可樂,經濟學家說:“百事可樂最大的成功是找了一個成功的對手。”
感謝你的敵人
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進行過研究。他發現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不一樣,每分鐘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對這些差別,這位動物學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屬類都相同,飼料來源也一樣,全以一種叫鶯蘿的牧草為主。
有一年,他在動物保護協會的協助下,在東西兩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們送往對岸。結果,運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運到東岸的10只僅剩下3只,另外7只全被狼吃了。
這位動物學家終于明白了,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在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為缺少這么一群天敵。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大自然中的這一現象在人類社會也同樣存在,營銷沒有競爭對手就不會發展。
競爭規則——市場之基
沒有規則,就沒有秩序;沒有秩序,市場就要衰落。
保健品第一次浪潮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業內企業間的明爭暗斗、爾虞我詐,把這個市場弄的混亂不堪,沒了公信力。最典型的要數“中國最神秘的保健品帝國”三株,它向各級管理層下發25號文件,要求徹底打擊對手:發現其有違法活動就立即舉報;對其義診活動進行破壞;拉攏、瓦解對手的公共關系;在其內部物色線人;派人進行應聘或通過他人介紹進入對手的內部任職;建立情報員(地下工作者)……
這樣的打擊對手像是敵我雙方的血拼,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健康的競爭對手都會恪守各自的責任,維護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青蛙與老鼠
一只青蛙看著自己的老鼠鄰居很不順眼,總想找個機會教訓教訓它。
一天,青蛙見到老鼠,勸它到水里玩。老鼠不敢,青蛙說有辦法保證它的安全,用一根繩子把它們連在一起,老鼠終于同意一試。下了水,青蛙大顯神威,它時而游得飛快,時而潛到水底,把老鼠折騰得死去活來。老鼠最后被灌了一肚子水,泡脹了漂浮在水面上。
空中飛過的鷂子正在尋找食物,發現了漂浮的老鼠,就一把抓了起來,相連的繩子把青蛙也帶了出來。吃掉了老鼠后,意猶未盡的鷂子把嘴又伸向青蛙。在被鷂子吃掉之前,青蛙后悔地說:沒想到害別人把自己也給害了。
競爭是有規則的,當我們采取了不正當的手段去對付競爭對手的時候,也許我們自己也已經踏進了失敗的門檻。
核心競爭力——競爭之魂
曾經有位不懷好意的記者問華為總裁任正非:“請問華為的技術并不是一流的,為什么能成為國內電信業的領頭羊?”任答:“我們的產品可能不是最好的,但那又怎樣?什么是核心競爭力?選擇我們而不是別人的產品,就說明我們擁有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很簡單,就是企業擁有“獲取顧客”的綜合能力。雖然華為的產品不一定性能最優,但一定最實用;技術不一定最先進,最前沿,但一定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并且幫助他獲取想要的效益和利潤。這種將技術導向戰略轉化為客戶需求導向戰略的“顧客中心法則”就是堅持了“企業顧客的持續一體化”,“獲取顧客”也就理所當然了。
我找到了
山里住著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在他不斷辛苦建造下,終于完成了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
有一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城里交貨,當他黃昏回家時,卻發現他的房子起火燃燒了。
左鄰右舍都前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于強大,所以還是沒有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只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
當大火終于撲滅的時候,只見這位樵夫手里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子里不斷地翻找著。圍觀的鄰人以為他正在翻找著藏在屋里的珍貴寶物,所以也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視著他的舉動。
過了半響,樵夫終于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鄰人紛紛向前一探究竟,才發現樵夫手里捧著的是一片斧頭,根本不是什么值錢的寶物。
之后,樵夫興奮地將木棍嵌進斧頭里,充滿自信地說:“只要有這柄斧頭,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
沒有一個成功的企業沒有經歷過失敗,關鍵是找到自己的核心動力(核心競爭力),這個企業就不會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