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行為的背后往往有利益驅動,利益驅動下的行為固然包含服務因素,但更多的是要從你這里整合的,不管是錢財還是時間,內心的支持還是口頭的聲援,或者如大街上賣藝的,你有錢的時候讓你幫個錢場,沒錢的時候讓你站腳助威,湊個人氣幫個人場。
被譽為“微博
營銷
教父”的杜子健先生很專業地針對網絡危機進行詳細分析破拆,以事件源為核心朝外呈漣漪狀擴散,第一環節是親友團,第二環節是看熱鬧的圍觀團;第三環節是消遣找茬型的成見團;第四環節是以尋找選題為職業行為的媒體團;第五環節的陰謀團往往是整個事件發酵的策動者。
當杜子健先生所說的這個陰謀團是可以前置到核心事件源的時候,我們不難想像,陰謀團在事態的演變的整個過程中,在資本的力量支撐之下,也可以把輿論導向朝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發展。由此各個環節的每個人都被資本或者主流輿論所收買。
不要恥笑別人看不穿,并成為利益集團進攻與防守的工具,草根通常都不是很具有全局觀念與前瞻性眼光。假如自己所得到的都是切實的眼前利益,那么即使在戰略上有所缺失,都在所不惜。
當人處于很無聊的情況之下,一點點的蠅頭小利就可以把TA們收買,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把自己閑置的資源變得充實,并讓那些貌似充實實際卻是無聊的時間給自己帶來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但假如你是輿論的操縱者,就要看自己的言行會帶來的衍生效果了。畢竟我們每個人所發表的言論與思想觀點,所采取的行動所帶來的成效,這是會跟隨自身的一輩子功過榮辱的。
在
市場營銷
傳播之中,你是利用了別人,還是被別人利用了?這就是商務社會核心糾結。
你用自己的情感,投入自己的時間與金錢,結局卻被證明是被人利用了;內心的失落可想而知,而假如你利用了別人,在面臨終極審判的時候,卻證明自己是爬錯了墻,讓數不清的人成為在侵蝕良心的利益集團手中的工具,內心所受到的譴責會更強烈。
我們所面對的現實是:那些輿論的發端、演變以及在被利用之下朝哪個方向走,確實是很難控制的。我們處于草根中往往會冒出精英,基于草根的精英往往會擁有更為強大的力量,甚至是可以達到持弱深強的效果。
其實危機無處不在,碎片化的傳播之中,事態往往會失控。從嚴防死守的角度,跟別人相比你永遠會慢半拍,即使你可以保持跟別人同樣的節奏,不被時代拋棄,也會生活在極度焦慮與恐慌之中。
一轉身就落伍了,一閉眼就被淘汰了。這個社會太讓人焦慮了。速度感的傳播,快信息讓人更加焦慮。更多的焦慮與恐慌。
危機公關處理的核心是樹立并傳播正面形象,需要建立你自己的正面形象,讓別人對你有加分,即使沒有辦法加分,都至少讓自己不要成為負分,身正不怕影子斜。
面對公眾,不管是在內部面對下屬員工,還是在外部面對媒體與市場的各個環節,成熟的
危機管理
者首先是說話的頻次增加,說話要有客觀性的支撐,同時在很多時候,你自己少說話,只有如此才能盡量少留下供外界猜測與挖掘并抨擊的把柄與機會,由于絕對的安全狀態是不存在的,所以就牽涉到危機公關管理問題。
危機公關的核心是感知管理,而不是事件管理,是外界對你的事件的感覺,而不是事件本身。更注重的是你對待事件的態度,你對待別人的原則,態度、原則與細節呈現,將直接影響各方面受眾的感受與情緒變化。
你需要用你的感性喚起別人的同情心,經得起對方反復推敲,而不是讓自己在迷失之中去追求瞬間的快樂與充實。
在網絡上,每個人都有的傾向性是“找到想要的東西”。所以才會有搜索引擎的大行其道。互聯網的營銷具有自主性與互動性,凡事自主性就要求必須真實而確切地表達自己的立場與觀點,而互動性的往往是答案營銷模型。
有問有答之中會讓人形成對在網絡之中咨詢的習慣與依賴性,但你所表達方式的不確切往往會讓你在尋找大奧的過程中大費周折,比如百度問答與互動百科,絕大部分是以前的信息,甚至有很多是垃圾信息與誤導性的信息。也只有專業的、權威的解答,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當然那最主要的是你的身份與表達方式問題。
微博問答是點對點的,是當下的,但你需要具備至少三個要素:首先是落實是否問對了人,TA是否專業,是否有意愿認真對待你的咨詢,這個更多的是你需要能找到TA,TA想回應的時候能迅速找到你,你們之間存在相對直接的關系紐帶,其次是考察你的措辭是否準確。你需要給對方無法拒絕給你答案的充足的理由,給他回答的空間。
設想一下,當你想買車的時候,你會傾向于從誰那里得到建設性意見?坐車的、賣車的與修車的這三類人之中,通常是肯定是問那些修車的,因為他們不會告訴你車有多好,更多的是會告訴你車有多壞,壞起來會如何?
專業的售后服務團隊有很多你所不掌握的內情,比如哪些零件與元器件是容易出毛病的,你當前會在哪些方面可能被人蒙騙,或者多付了錢財,或者是會潛藏什么樣的隱患。你未來會遇到哪些麻煩,這些是需要有更為前瞻性的視角與能力的人才會指點給你看的。
專業人士只有在相對中立的角度,才能得到信任,擁有信任是理性,奠定信任的深厚根基是內心的感情,所以才會有營銷領域的近親說服,口碑傳播。那是建立在客觀角度的技術支撐,專業到權威的素養基礎之上的。
你的朋友總是希望你不要受騙上當,不要為了趨小利而深陷泥潭無法自拔。TA們的建議對你而言是非常有價值的。越是有相對能撇得清的關系,就越是會顯得公允并得到信任。
當下的社會與輿論環境跟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通訊與互聯網技術將以往的那種時空規則都打破了,不再由于你跟某個人之間曾經是同學、年齡相仿或者同處在一間辦公室,近在咫尺就會形成更多的信任,那種老鄉之間、親戚之間的親密關系會更多地摻雜商業利益因素。
任何傳播與影響都是基于人的因素,人又受到感情與情緒波動的影響、立場與成見的影響,被輸入商業利益,并進而使得一切親情營銷都成為殺熟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