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咨詢業務,挑對客戶最為重要,軟性服務的價值是飄逸的,只有遇到真需求、真知音才能煥發光彩。在九種情境下,客戶企業最需要營銷咨詢,分別是:門縫看人扁、茶壺煮餃子、稻草捆黃金、耗子欺負貓、老鼠鉆風箱、向心戰離心、服務大可為、戰略踏征程、決心贏信心。葉敦明發現,不僅是中小企業,甚至大型企業,都會遇到上述五種情景中的若干,營銷發不出應有的力量,市場的窒息感時刻縈繞,請營銷咨詢的念頭產生了。
1、門縫看人扁:被低估的好產品或服務
被客戶低估、被爛對手糾纏、被關聯者看淡,這樣的產品或服務,就如同股價與內在價值嚴重偏離的情形,價值投資者可以出手了。關鍵是,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能不能在短期內找到讓客戶接受的強觸點。
消費品和工業品,品牌和技術多半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再好,一開始也被釘死在固定的中檔和中低檔,往上走的路基本堵死。遇到這樣的客戶,營銷咨詢或品牌策劃人,喜歡勸說客戶企業從品牌制高點先做勢能,進而達成營銷的勢如破竹。葉敦明覺得,但凡聽上去絕妙的主意,用起來就會遭罪。從企業運作角度看,沒有足夠的銀子,就不會有足夠的耐力,而品牌,無論多么實效,見效的周期都不會太短,以未來之水救今日之火,縱使浩蕩如江海,也不如杯水車薪。一鳥在手,四兩肉的麻雀,也勝似遠在天邊的大鵬鳥。
面對被嚴重低估的好產品或服務,一個訓練有素的營銷咨詢團隊,往往會采取價值投資的戰略思考。首先,問自己:若我是投資者,我會投嗎?然后,找到被產品或服務遺忘掉的、看似不沾邊的優質客戶。最后,獲得非主流市場的主流份額,進而謀取主流市場的利基或縫隙機會。
2、茶壺煮餃子:外部營銷釋放內部運作的價值勢能
內向化管理,是向確定性要成果。類似少林寺之類的硬功夫,總有千難萬難,都是看得見的。付出十分,至少收獲五分。敢于付出百分,就能收獲千分。而
戰略管理
(包括業務戰略、
營銷戰略
),是面向不確定性要成果,一層窗戶紙便能擋住千軍萬馬。
而出口導向、
銷售
導向的企業,長期忽視
市場營銷
,軟功夫煞是欠缺。葉敦明認為,外部營銷的軟腳蟹,通常有四苦:看不清的未來,無法用今天或昨天的軌跡來丈量;找不準的商機,不能用現時成功者的套路來設計;控不住的過程,不能用
生產管理
加以克化;算不準的市場投入,無法用成本核算加以化解。
內向化管理的上乘功夫,是內秀而外孬,這樣的企業一旦找到市場機會的泄洪口,內部積蓄的價值勢能,短時間內匯集成強大的市場漩渦,憋足氣的球,彈起來的高度自然了得。營銷咨詢,就是要找到這個泄洪口,它可能存在于:全新的客戶群、全新的感知與體驗價值、老產品的新用途、喧賓奪主的角色換位等場域。其實并不難,當大家一股腦擠在正向營銷的獨木橋上,你不妨瀟灑踏上自己設定的陽關道。
正向營銷,是認為大家一致認為的價值就是客戶需要的核心價值,因為群體的智慧與市場的調節,現有的供求關系是不可能出錯的。潛臺詞是:市場是理性的,它不會欺騙你的。我想問:是嗎?市場究竟是眾人實實在在的幻想,還是只有少數人看得清的本真呢?有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人人看好的東西,要么是天大的錯誤,要么是天高的價格,此時跟進投資基本上無利可圖。真正的好買賣,必須在買進時就已經賺到錢,而售出只是兌現而已,并不產生額外價值。高價值的買進點,是投資的杠桿力,也是營銷的泄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