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做大,必須注重
營銷
。它好比一個杠桿,讓你用很少的力,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在
營銷策劃
時,就必須講究效果,講究策略。要想在營銷方面有所作為,就必須采取“三板斧”。只要揮舞好“三板斧”,就能使你走向營銷圣殿。
一、先樹品牌,后打市場
每個企業對于品牌的塑造有著不同的想法,在現實當中,很多企業都是先做產品,再做品牌,他們都是希望以自己的產品來說話,他們始終認為先要有好的產品,然后才會有一個好的品牌。這是中國大多企業走的路。但是,企業要走向輝煌,就必須另辟蹊徑,走出不同尋常的一條路,那就是“先樹品牌,后打市場”。
現在是大浪淘沙的競爭時代,每個企業都想做品牌,在看似很時髦的誘惑里面其實危機四伏。商場如戰場,市場經濟的殘酷性逼迫千軍萬馬為擁有品牌奮勇拼殺、全力以赴。在這其中,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盲從國外經驗,照搬其品牌運作與管理模式,在廣告刺激拉動和其他宣傳手段造勢下積累知名度,他們為此兢兢業業,在爭創品牌路上辛勤跋涉,恨不得早日建造起品牌大廈;另一種是根據自身的客觀實際,目標明確,有的放矢,揚長避短,一步一個腳印,通過持續的服務和口碑來疊加信譽和信任。這方面娃哈哈總裁宗慶后獨具眼光,他曾在一次談話中講道,我們選擇的先通路后品牌,先農村后城市的策略,在和國際大品牌的競爭中發揮了獨特的優勢。這種“聯銷體”的
銷售
網絡,是基于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與國際銷售理念相結合的一種營銷模式,在市場競爭中還是游刃有余的。事實上是怎樣的呢?前一種情況最終離品牌愈來愈遠,因為他們沒有自我,最后也只能棄自己而去;后一種情況則是依據自己的實際,不隨波逐流。由此,他們的品牌大廈逐漸穩固。
在這里,太子奶做的是比較成功的。1997年,太子奶仍然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當時太子奶的董事長李途純試圖通過企業孜孜不倦的奮斗,將這項有助于提高國民素質的生活理念播撒人間。為此,李途純在幾年的市場風雨中闖出了一條“科學家+企業家”的發展之路。但是,一種產品要先做“民牌”再做名牌。每一種都有自己一定的消費群體,在這個消費群里,它首先必須要是民牌,因為從它一出世始就必須要為這個系統里的消費者所接納、所承認。任何一種產品,它都不能停留在民牌這一個層次,它必須要千方百計地成為民牌中的名牌,否則,這種產品最終會被淘汰。
1998年,太子奶以8888萬元贏得中央電視臺黃金廣告段位日用消費品標王時,還是一個地方廠,資產總額尚不足競標的價格,但她居然戰勝眾多聞名遐爾的老大哥,獨占鰲頭。于是,冒險的李途純神奇般地拉動了那根巨額資金運轉的鏈條,他搏回了8個億的“太子奶”訂單。
正是這種背水一戰的豪情,使太子奶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發酵型乳酸菌飲料領軍企業。
二、零風險經營,推進渠道建設
企業經營常見的問題是融資困難、資本運營困難,現金流和資金鏈繃得很緊。錢從哪里來,沒錢怎樣經營企業,成為令每一個發展壯大后的企業老總寢食不安的難題。
“企業可以在一定時間或相當長的時間沒有利潤,但不可能一分一秒沒有現金流。”
一位企業老總曾非常感慨地說。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通常采用的辦法是經營信譽、信用經營,控制上游與下游。對上游供貨商,先拿來原材料和設備組織生產,賣出產品后再支付購買原材料和設備的款項;對下游經銷商,用其預付貨款組織生產,待生產出產品后再發貨,即產品還沒有生產出來就先賣出去了,或先賣出產品,再生產產品。采用信用經營模式,重在經營下游、招商打款,即面向全社會招商,讓加盟的經銷商預付貨款。無論是控制上游還是下游,都建立在良好的信譽基礎之上,在合作過程中,充分照顧經銷商和供貨商的利益,給以足夠的返利,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加盟關系。
要使企業產品能全面推向市場,真正實現名牌的愿望,企業還必須在銷售環節上下工夫。其中最為合適的方式是與經銷商緊密結合在一起,推行“零風險經營”方案。所謂“零風險經銷”就是保證臨期產品無償退換貨,這樣就可以有效解決經銷商庫存的風險,同時解決經銷商的后顧之憂。在解決這一風險的同時,企業還必須推出高回報措施。通過這種措施,讓經銷商緊緊跟隨在自己的身后,同時,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努力為企業的產品宣傳。正如一位企業老總對此方案的解釋是:“零風險經營就是要在銷售環節上把企業置于服務的位置。”讓客戶享受零風險服務。
在推廣此方案時,企業還要矢志不渝地推行全員營銷模式。每個員工都是營銷人員,把企業及其戰略、制度、文化推銷出去的品牌營銷是全體員工的職責。高層領導者,尤其集團董事長要身體力行,長期親自抓銷售其指導下,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各自分管一個市場,工作
績效
考核、
薪酬
待遇直接與分管市場的銷售情況掛鉤。在用人導向上,集團強調子公司一把手必須來自銷售第一線,這樣,才能保證銷售政策的可行性。
當然所有這些,不是停留在口頭層面上,而應該用制度來保證,這樣,執行才會有力。
三、結合二批,精細終端
有了品牌,占有渠道,這還不夠,還需要擁有終端。終端為王!我們的理解是,誰控制了終端,誰就成了王。在產品進入市場時,渠道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必須依*渠道來運作。一旦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有了,就必須依*終端。只有終端,才是最終戰場。
然而在渠道關系復雜、終端分布又相對分散的鄉鎮市場,想控制終端。又談何容易?首先會碰到的兩個障礙,一是分散的終端分布,決定了高昂的終端開拓、維護和配送成本;而眾多的二批及復雜的渠道關系,既增加了品牌控制終端的難度和不穩定性,又會在終端控制過程中無法避免與二批的矛盾和摩擦。
如何才能使終端建設與二批網絡建設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工作齊驅并進,并讓后者為前者服務呢?必須采取“結盟二批,精細終端”的鄉鎮終端工作指導思想,在這一指導思想下,采取層層推進的方式進行。
一般來說,“結盟二批,精細終端”的終端攻略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讓二批群成為自己的營銷平臺。通過對這個平臺施力,不斷刺激終端,讓終端為自己所用。
第二階段:組建重點二批網絡,推行重點終端建設。這里涉及到渠道管理。在中國,市場分布比較分散,尤其是鄉鎮市場,要進行全面掌控,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辦不到的。為此,就要進行渠道管理,使重點二批成為重點終端管理程序中的配送和執行環節。一方面減少公司的開支成本,另一方面,可有效控制終端。
在進行這一策略的同時,還不可忽視其他方面的策略,如:
1、口碑傳播:
就是通過口頭傳播的方式進行。企業在進行這方面宣傳時,一定要通過學習
全員統一傳播內容,包括產品優點及能帶給終端消費者的利益點;并要求業務員、促銷小姐甚至重點二批及他們的送貨員,在銷售及客戶溝通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傳播。
2、品牌曝光度
產品通過提高鋪市率、終端長期配送印有企業LOGO的贈品、終端生動化三方面專注的工作,提高產品及其品牌標識在終端的曝光率及與消費者的接觸面,達到“無處不在”的效果。 3、形象店建設
在店招/燈箱投放、生動化陳列、KT板海報張貼、冰箱投放等方面對形象店建設做出標準化要求,在每個主要鎮區都設立產品形象店;再輔以對餐飲重點終端大量的店招投放,把重點終端勾畫成一幅產品的品牌廣告宣傳版圖。
通過以上策略,來不斷夯實終端。這樣產品的忠誠度就會不斷提高。自然,產品品牌這個“地基”越牢固,銷量這座“房子”將可以建得更高。
我們深知,渠道及終端的建設,就是通過增加產品和消費者接觸的機率而達到擴大銷售的機會。鑒于產品價格等的市場定位,很多企業依舊是走的傳統渠道模式,但是,通過強有力的配合渠道商,及對終端特色性、扎實性的持續執行,在一系列的促銷拉動下,完全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地占據終端。
打造一個優秀的品牌,最重要的是品牌忠誠度,也就是讓消費者只消費你的產品,而不是競爭對手。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人吃快餐的時候,有的人會選擇麥當勞,也有人選擇肯德基,這就是品牌的定位和品牌忠誠度的不同造成的。
以上是企業常用的“三板斧”。任何企業只要把這“三板斧”掄圓了,那么它就會成為長壽企業。當然,不論怎樣策劃,怎樣營銷,產品的品質是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