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人類學還是經濟學對人的研究,都不是生理學的研究,而是人類文化的研究。文化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因素,她是在人類一個活動周期內普遍性的社會認同,在這個認同的基礎上,人才能得以解放,獲得自由。而由此需求的營銷活動就是滿足這種“自由”的需要的一種方式,只不過是這種方式是一種物質和文化相結合的方式,或者是說歷史原因先滿足生理需要再滿足文化需要而形成的一種“歷史商品”概念。
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是營銷的重要屬性,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范圍內,營銷才得以發揮。文化既是一種土壤,又是一種功能。品牌是一種文化;營銷既是一種文化,又是一種藝術。當營銷在滿足文化的需求時,營銷就契合了人們的需求。這也是品牌后于商品的原因,也是今天品牌得以重視的文化代表之一。
例如:時下拉菲葡萄酒和茅臺酒是宴請的餐標之一,這就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時的,也是客觀的、發展的結果。當然,對于品牌來說,所塑造的文化是一種尊貴的體現,需要得到較多人的認同,還得有人響應和跟風,然后就成為一種文化、社會現象。有了這種文化,營銷就不僅是一種“文化”體現,更是一種藝術,因為文化已經是一種功能,而在這個基礎上,一瓶酒已經不是“需求”本身,而是要把營銷變成了藝術活動的載體。
文化是品牌的重要標志,品牌塑造的重要特征。當寶馬車成為駕駛的文化代表;沃爾沃成為安全的代名詞;海爾成為家電的代名詞,就把產品從物質上升為品牌。這種品牌文化就是一種人“類”的商業文化,它滿足于文化形成的各要素。而定位理論所倡導的貌似保守,實則現實的方法,就是根據人“類”的特點,把同一時期、同一行業的文化,“差”異化為“自己”的文化。從而形成自己品牌的獨特文化,滿足屬于自己的品牌的“特殊”群體的需求。
假如以上是一種“滿足”文化,那么品牌營銷就應該是一種滿足和推動的結合體。既要滿足現實的需求,也應該塑造一種消費者能夠馬上認可的新文化,從而以“發展”促“
銷售
”。這就是所謂的創造市場。從文化的角度,推動行業進步首先就是得到消費者的“認知”認可,然后才是以商品為載體進行傳播和演繹。這其中包括了廣告的宣傳,產品及其包裝的配合。
定位強調的是與競爭對手的較量,這也是一種營銷文化。這種營銷文化是一種現實需求,是一種橫向文化“類”別。對于領導品牌,需要的是一種縱向文化和橫向文化相對稱的營銷文化。橫向就不用說了,它就是競爭文化;縱向文化,則是需要滿足人類生產生活需要的同時,倡導一種人類需要的積極文化。^
在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文化的穩定性受到了挑戰。各類宣傳工具、遍地廣告載體的今天,塑造一種文化成為了墻頭上的毛狗草。文化被社會泡沫化,我們找不到營銷所需要的文化是什么?消費者也不知道自己所處的文化氛圍究竟是什么?該相信誰、該買誰的?這一些恰恰就是一種社會文化,我們生活在一個動蕩頻繁、各種吵雜混淆視聽的信息環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