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經濟形式和流通方式。商務部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在2011年APEC中小企業峰會電子商務主題日上介紹說,中國的網上
零售
額達到500多億元用了近10年時間,但是從500多億元達到2010年的5000多億元只用了短短三年,這足以證明中國的電子商務在快速發展。
中國電子商務代表企業敦煌網首席執行官王樹彤說,電子商務在中國突飛猛進成長,即使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8年和2009年,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并沒有停滯,2008年B2B交易額有兩萬億人民幣,2009年到了2.8萬億人民幣,這些數據的背后就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對于電子商務的歡迎程度,以及電子商務推動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力量。
從以上數字我們不難看出電子商務市場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另外,在今年的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禮上,電商教父馬云和商業地產大佬
王健
林在現場立下了一個1個億的賭注。即2022年,如果電商市場份額占到50%,王健林給馬云1個億,占不到馬云給王健林1個億。這個賭局體現了電商教父馬云對電子商務市場前景的樂觀,而在商場摸爬滾帶數十年的王健林沒有對電子商務盲目樂觀,自然也有其理由。
盡管中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前景看好,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壓在發展上面的“三座大山”信用、支付、
物流
仍然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不可逾越的問題。“現在電子商務行業有很多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缺少誠信。”易寶支付的CEO唐彬說。
如今網絡詐騙、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已經成為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調查顯示,80%的受訪者擔心商品假冒問題。“假貨門”的淘寶網,2010年共處理侵權產品1400多萬件,處罰的賣家達59萬人次。
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針對外界關于淘寶售假的質疑作出回應。他說:“淘寶網從來不縱容售假,只要售假就能查出根源在哪里,讓誠信直接產生價值,網購或許能成為打擊假貨的最好途徑。”
信用的問題在商品質量上得以體現之外,同時還表現在支付環節中。除此之外,涉及支付的問題目前還包括其安全性、方式的統一性等幾個重要方面。同樣是在探討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上,8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副總裁梁春曉在天津明確表示,目前最大的束縛因素在于物流問題。
上海商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鐘偉說,電子商務從2B模式轉變到2C模式,是對物流行業的一個巨大挑戰。“有一次,一個電商網站取消了當日63%的訂單,按照現有物流水平,未來三個月都無法完成貨品供應。”
李忠
偉說。
物流行業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瓶頸,國內物流行業發展速度顯然跟不上電子商務的腳步。從2010年下半年后,快遞公司更是頻頻出現“爆倉”現象,快遞也變成了“慢遞”,電商與消費者的投訴不斷。譚小芳(官網www.tanxiaofang.com)老師對當前的電子商務市場做了深入而具體的分析,提出了電商死亡的10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