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營銷 又能起到啥作用嗎?真要拿企業經營與航船相比,戰略是舵,營銷是發動機,生產制造是燃料,品牌是帆,客戶需求是大海。營銷這個發動機,須是渦輪增壓式的高效機器,尋求動力與燃油效率之間的均衡。屠夫式、炸金花式營銷投入,先是毀掉對手,接著耗干自己,然后葬送消費者的好感,最終是品類市場遭滅頂之災。
營銷的乘法效應,其實就是我們常常念叨的杠桿力。小而美的公司,很少有資源與政策的沃土,一顆希望的種子,要想長成參天大樹,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黃山松的堅忍不拔,孤獨的身影傲迎風雪;另一條是榕樹的獨木成林,又土就扎根,根深而葉茂。葉敦明認為,營銷精神可學黃山松,而營銷運作則要學榕樹,有耐力、善運作的企業營銷,才是好營銷,才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乘法營銷。
乘法營銷,追求的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效果,憑的就是“善于借勢,勇于創新”的思維與實踐。模式復制,是乘法營銷的第一條路,且是走的最為成功的路。對于連鎖店而言,樣板店的代表性,是連鎖復制的基因。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樣板店打造,猶如溫室里的花朵,移栽成功率很低。樣板店,在于“量化可控”的客戶選擇、產品服務組合、資源投入比例、內部運作方式、升級接口預留。量化,才能將個性化經營與隨機的成功,變成可持續、可拷貝。而可控,則是指投入產出比、機會風險比,不放衛星,務實經營,找到風光背后的風險。
單店經營成功是靠系統促成的, 供應鏈 至關重要。在客戶開發、價值呈現與品牌推廣方面,要多學電商。而在 供應鏈管理 方面,則要多學傳統企業,特別是超市、大宗交易產品制造企業。信息獲取、客戶成交的快速,必然會要求快速交付,沒有強大的供應鏈則會自食其言、自亂陣營。葉敦明建議:傳統企業要學電商的客戶化,電商要學傳統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取長補短是個好辦法。
財務管理 ,高層關注的多,中層掌握的少。 職業 經理人 構成的企業,目標達成經常凌駕于資源消耗之上。完成目標,對自己的職業有交代,對自己的事業有幫助。而至于資源消耗,賺多賺少,那是老板要考慮的事情,只是在與目標達成不沖突的時候,自己才懶得被逼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苦逼境地呢。葉敦明認為:不懂財務的總經理,只是一個管人有余、管事不力的窩里橫;不用財務思維與管理營銷的職業經理人,則是一棵順風能吹牛、逆風則跑路的墻頭草。
融資租賃等 資本運營 ,不用說已經映入到眾多企業高層的眼簾。資本的大材小用,比比皆是。拿著資本狂轟濫炸的,以為資本可以實現一切,這是狂想派。拿著資本做促銷手段的,幫助經銷商或客戶減輕資本負擔的,結果是 銷售 額上去了、利潤下來了,而且應收賬款風險也水漲船高了,這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派。還有,沒有客戶數據挖掘、沒有產業鏈規劃的,直接拿著資本就奔向復制性擴張、多元化擴張或并購擴張的,這是找死派。資本最佳的用場在哪兒?茲以為,客戶價值對應的產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是最值得資本投入的地方。只是,資本要沉下來,找到自己的作業點與行進路線。當資本傍上營銷時,營銷有了杠桿力,資本有了落地力,皆大歡喜的局面不是不可能的。
人力資源 ,是乘法營銷的第四條路。職業人改事業人,內部人走出去創業;事業人改職業人,小型供應商、經銷商團隊的職業化再造,都是企業值得花力氣去做的事情。老板最懂人事,老板就是在做人事,似曾相似的論調,事實中往往相反。葉敦明覺得:玩弄人、糊弄人的老板,是玩火自焚。培養人、善用人、成就人的老板,才是乘法營銷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