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 營銷 在國內初現端倪,但大都處于無意識的狀態,一些企業家憑借個人的修養和對企業運營的成功經驗不斷強化自身的形象,創新自我的形象,提高自身形象對于企業、品牌的影響力。由于人們對總裁營銷的模式與內涵缺乏充分的了解,常常容易掉入以下七大陷阱:
個人品牌定位模糊
企業家在別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別人在背后如何議論自己,企業家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很多——企業家害怕自己所聽到的、企業家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企業家缺乏自省的意識,等等。結果就導致了企業家對自己的個人品牌缺乏了解,或者是企業家的語言、行為體現出的個人品牌形象不連貫。企業家試圖取悅所有的人,但最終卻模糊了個人品牌的定位。
個人聲望重于企業名氣
我們可分別從個人、企業和產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來衡量一個企業家的聲望。一個成熟的制度應該是激勵企業家通過營造產品和企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來提高其自身的聲望,從而使企業在一旦離開他時仍能繼續發展與生存下去。亨利-福特因其發明T形車和分工合作的流水線生產方式而全球著名,以至于一個世紀過去了,企業家換了好幾代,福特公司還保持著青春活力;而我國的企業,尤其是國有控股的公司,企業家努力把企業的影響力建立在其個人聲望的基礎上,從而使企業無法離開自己。
不注意自身形象
企業家形象是企業形象、品牌形象的集中體現,娛樂明星的緋聞或許能增加自己的人氣,明星企業家的生活作風稍有問題,卻可能影響整個企業形象,最后影響企業經營。企業家的經營手法若違反某種共認的道德準則,一旦揭露出來,也會給企業帶來災難,企業倒閉不要緊,成千上萬人的飯碗就可能被砸了。有些企業家有自知之明,弄一職業經理當明星,自己在幕后操縱。
做秀重于練內功
在現代信息社會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廣告、運作、策劃等宣傳手段,但企業的根基還是其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并能帶來利潤的產業和產品。王石說過,我現在所以這么風光,是因為背后有經營業績支持。如果萬科沒有做這么成功的話,他不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代言人,那么他也就沒有秀的資本。并不是說他因為善于做秀,所以他才把萬科做好的。而國內的某些企業家過度依賴宣傳,務虛重于務實,常常熱衷于炒作、策劃、玩空手道、評獎等,疏于以產業和產品經營為主要內容的實業發展、制度建設和內部管理。銀廣廈、鄭百文等在出事以前也曾在媒體上紅極一時。極個別的如牟其中,昨日還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的大富豪,來日帶上手銬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個大騙子。
水行舟止,物極必反,過度的炒作和夸張的亮相,使本可以正常的表現轉變為做作的表演,使本來無可厚非的商業宣傳演變為賺取“眼球”的純粹做秀。而一旦公眾發現這些由各種企業界精英構成的明星方隊中,有許多人所擁有的實力僅僅只是“做秀”的功夫,真正受損的,只能是“做秀者”本人。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人們更多認知的是產品,因產品而揚名的企業家是真的企業家,一味希望靠做秀而出名的企業家最終將被“做秀”捆綁。企業家需要宣傳,但宣傳不僅僅是做秀。
“秀”得太厲害的話,讓消費者心虛了,“秀”可就白做了。創業重于創新
我國的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在事業的初創時期一般有著一股百折不撓的銳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創業精神令人敬佩。然而,一旦創業成功了,有不少企業家就抱著老經驗不放,信不過外人,擺不脫家族控制的老路,不再具有冒風險的創新意識,從而銳氣日衰。我們知道,企業家在觀念、技術、制度、管理、產品、 市場營銷 等方面的不斷創新是企業具有持續捕捉盈利機會和永續生存能力的關鍵。當企業家失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時,企業就很快從轟轟烈烈的創業階段走向守攤、衰退、甚至死亡。這就是為什么我國的不少企業生得快死得也快的原因之一。
人治重于法治
一個成功的企業應該靠制度來約束有關當事人的行為,而人管人常常是靠不住的。具體來說,就是要在企業里構建出資人、 經理人 與生產者之間相互制衡、相互約束的機制,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我國的企業家則熱衷于營造個人權威,頗有朕就是真理的氣度,大事小事都由一人拍板,即使有制度也是墻上掛掛,嘴上說說。一旦制度與一把手的說法發生沖突,制度就被甩到一旁。企業作為一個等級組織沒有權威是萬萬不行的,但個人權威一旦過了頭,企業發展順的時候,企業家就被眾星捧月,難以聽到真話,決策錯了也沒人敢說;一旦企業背運了,就眾叛親離,甚至落井下石,企業家成為孤家寡人。
重政府輕市場
我國的企業家一方面痛恨行政干預,一方面想成為政府唯一的座上賓。這已成為其痼疾。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家常?;ㄏ喈敶蟮木τ握f政府,以獲得壟斷性優惠政策或者某些特殊領域的特許經營權,以至于部分老百姓對某些富豪財富來源的正當性提出了疑問。隨著我國加入WTO,政府將對中外企業保持中立的立場,企業借助政府的外力獲得競爭優勢的“內戰”戰法就會吃不開,遵循自由市場原則的“外戰”戰法必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