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娛樂元素融入產品或服務,以促進企業取得市場收益的 營銷 FromEMKT.com.cn策略,是營銷娛樂的最顯著特征。相關調研數據表明,美國人有1/3的時間用于娛樂,有2/3的收入用于娛樂,有1/3的土地面積用于娛樂。如今,娛樂經濟已經成為新的世界通貨,娛樂營銷已經成為企業與消費者重要的溝通手段。
不過,當前娛樂化營銷暴露出諸多問題,缺乏新意、沒有連續性、文化內涵不夠、惡意炒作等案例比比皆是。下面,筆者就以絕味、周黑鴨為例,簡單談談鹵味行業的娛樂化營銷思路,以供相關企業借鑒。
一、明星代言——借明星來娛樂
名人和明星,尤其是頂級當紅名人明星,自古至今都是一種稀缺資源。西漢時期社會就曾廣泛流傳“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可見名人季布在當時的影響力,而且還用貨幣進行了衡量。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其故鄉山東小城高密原本默默無聞,只因本次獲獎,名聲大噪。但凡與莫言稍有關聯的、高密當地的吃喝玩樂等等行業,都在借機生財,一時風生水起,好不熱鬧。
尤其是影視體育明星,對消費者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曾幾有時“明星代言=值得信賴的品牌”幾乎成了中國消費者的一種價值判斷。借助明星的強大影響力來撬動成千上萬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一直以來是廣受眾多企業追捧的一種品牌傳播策略。
朗朗代言招商銀行,在較短的時間內便初步塑造了招行年輕、杰出、高雅的品牌形象;韓寒代言凡客,用獨特的方式直擊80、90后內心,引爆網購狂潮;柒牌服飾起步時總資產僅5000萬,卻不吝耗費2000萬聘請李連杰代言,最終大獲成功。
鹵味行業在明星代言方面,可能還略顯稚嫩。絕味有自己的電視廣告,卻沒有自己的明星代言人;周黑鴨高調海選代言人,卻沒借明星造勢。縱觀整個行業,除臺灣主持天王徐乃麟化身鹵味王子,為友人的鹵味品牌代言外,再無明星代言鹵味的消息。其實作為休閑食品的鹵味,選用合適的代言人,對其市場的推進是大有裨益的。今年5月周黑鴨冠名王力宏巡演時產生的傳播效應,足可說明這一點。
明星代言是娛樂營銷的一顆重磅炸彈,鹵味企業如果用得好,勢必威力無窮(關于代言,詳見筆者《李娜適合代言什么品牌》、《對邢質斌“新聞聯播”風波的思考》等文章)。
二、冠名贊助——伴大腕來娛樂
冠名是企業為提升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而采取的一種階段性宣傳策略。蒙牛酸酸乳冠名“超級女生”,加多寶冠名“中國好聲音”,華為冠名意大利超級杯……形式多樣的冠名活動天天在上演。
電視節目可以冠名,電影可以冠名,建筑物、甚至列車、路標、公交站牌都可以冠名。2011年末,網上一則新聞稿《“下一站,‘周黑鴨’江漢路站”?》如是開篇:“乘客您好,歡迎乘坐武漢軌道2號線。下一站,‘周黑鴨’江漢路站,要下車的乘客請準備。”周黑鴨公關稿將其冠名地鐵站點之事公諸于眾,雖遭質疑,但其推廣效益無疑已經達到。
2010年劉若英武漢演唱會上問歌迷:“武漢的家人們,你們知道我最愛吃武漢的什么嗎?”全場幾萬名粉絲齊聲回答:“周—黑—鴨!”
2012年5月,周黑鴨冠名王力宏世界巡演武漢站,借新浪微博平臺,聯合線下活動“全城粉絲節”火熱推進。演唱會現場的品牌廣告植入,以及5月17王力宏生日之際網絡首發的微電影《歌迷之道》,為粉絲及大眾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話題;快樂而溫情的現場體驗,更為年輕族群帶來了耳目一新的品牌感受。
在伴大腕冠名贊助營銷方面,周黑鴨比絕味玩得更有聲有色、游刃有余。
三、特色活動——靠創意來娛樂
特色活動營銷,前提是需要有特色,要有很好的idea,也許這個idea只是出自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一個小小的創意。2008年奧運圣火傳遞期間,可口可樂聯合騰訊,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在線QQ火炬傳遞活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參與人數便突破了6000萬。自此,掀開了通過網絡開展大規模娛樂營銷活動的大幕。
在鹵味行業,以絕味、周黑鴨為代表,也各自展自開了特色活動營銷。
絕味“吶喊鴨幸運拍,大家一起來”活動,線上線下聯運,好玩還有獎。
絕味通過對“吶喊鴨”形象的打造和傳播,傳遞出了自己鮮明的品牌形象。歐洲杯活動與線上“吶喊鴨”聯動,強化了絕味鴨脖“痛快”的品牌內涵。值得一提的是,絕味在應對市場變化時,能審時度勢,及時整合資源,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創意活動方案,于西班牙奪冠后當即推出“冠軍紀念版公仔免費送”活動,取得了巨大成功。
周黑鴨“青春夢工廠”全城巡回活動遍布武漢三鎮各大時尚潮流商圈,以“體驗式營銷”為活動的核心,現場演出與游戲體驗交叉進行,讓觀眾在觀看精彩演出和參與游戲體驗的同時,更有效地接受產品信息。好看、好玩的活動,瞬間掀起一陣狂潮,吸引了數萬青年的積極參與,有力地詮釋了周黑鴨“會娛樂更快樂”的娛樂精神。
傳統的線下活動人們早已司空見慣,未來,營銷活動往往是線上線下同時操作、同步進行的。
四、微電影——拍短劇來娛樂
微電影是當前風頭最勁的娛樂營銷方式,它不同于商業化的影視大片,也不同于大眾言論的視頻短片,而是介乎兩者之間,沒有廣告那么生硬,于敘事中融入品牌,在潛移默化中搶占消費者心智。微電影營銷,目前還處于起始階段,較成功的案例有凱迪拉克《一觸即發》、益達《酸甜苦辣》等。
微電影之所以火,一是中國廣告業發達,受眾傳播越來越依靠網絡渠道,二是廣告主對廣告效應的追求,尤其在投入與效益比上,更加對微電影情有獨鐘。
鹵味行業在“微電影”這種新時代營銷工具的運用上,可以說是剛剛起步,2012年5月17日網絡首發的《歌迷之道》則算是開了行業之先河。微電影可借助視頻網站,如優酷、土豆、酷6等進行分享傳播;同時,再結合微博等載體,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