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強獨大,二虎相爭,三足鼎立,四分五裂,六七八糟,九十無門。
自從市場經濟來到中國,市場的競爭就無處不在,而市場的競爭是有規律的,每個行業,只要他不是國家計劃行業,他就逃不出這個規律的折磨。
以中國最成熟的服裝行業為例,最早進入中國的品牌之一皮爾卡丹,對中國的服裝行業可謂是功莫大也,就是因為象這類外兒狼的加入,讓中國本土的企業發現,原來做服裝還可以做得這么高檔,看起來賺錢這么輕松。于是大家紛紛崛起。首先起來的是一批國企,他們有著先天的原始積累和國家扶持,于是他們響起來了,這其中就有我們70后非常熟悉的一批品牌,如上海開開,我記得當初他們是拼了命地投廣告,中央電臺是主戰場,名氣有了,但第一代注定要成為前浪。把前浪推在沙攤上的,當然是后浪,第二浪,雅戈爾、杉杉、紅豆是其中的代表,但第二浪其實是迷失的一代,他們迷失在自己的王國里,而不是自己的行業里,衣食住行最重要的一塊領域,他們認為已經沒有空間了,于是向住發展,住者, 房地產 也,野心很大,也嘗到甜頭,但最終那塊石頭落地了。
現在,以各區域的強勢品牌為代表,第三浪已經成為了市場的主流,如果第一浪企業是運氣的話,第二浪就是魄力,而第三浪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引領行業發展的品牌,從30年前的一二家,到三四家,到現在的越來越多,誰能說自己是行業的絕對領導,雅戈爾也不能,因為他氣虛。
總結各行業各業的歷史發展,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這個規律如果你生活在高度成熟的商業歐美,也許能永遠不會發現,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強獨大,二虎相爭,三足鼎立,四分五裂,六七八糟,九十無門。意思是說,這個行業只有一個絕對老大時,這時是這個行業的起始階段,也是新進入者的最好時機,當二強相爭時,無暇他顧,也是第三者插足的有利時機,當三足鼎立時,那么其它人進入的又要有企圖心的機會就少了,但你可以在一些細分市場做一些補充,再后來者,那么他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下壓下擠,情況會越來越糟糕,那么在九十以后,除了做跟隨以外,也只能打打小野味了,大獵物與你無關。
瓶裝水行業的發展,正是這么一個現象,剛開始行業啟蒙時大小廠家一哄而起,在這段群斗期間,樂百氏由于其在其它行業的優勢,成為了行業老大的潛在者,然而在樂百氏與娃哈哈異軍突起的二虎相爭時,最后樂百氏因為各種原因輸給了娃哈哈,這個時候是娃哈哈最純凈水為益氣風發的時候,但又出了個農夫山泉,農夫山泉以獨特的天然水概念的廣告創意和策略異軍突起,但不忙,康師傅也不示弱,以礦物質水分得了市場的第三強。在這個的水戰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的企業加入,包括今麥郞和加多寶,但他們的都沒有成功撬動這個三足的情勢,連四分五裂的機會也沒有。更不論后面的進入者了。
同樣,在可樂行業也是類似,可口可樂一家獨大時,百事可樂出現了,他宣稱是更年輕的自己,年不年輕誰知道,反正他自己說自己年輕他就年輕了,而消費者還真相信,所以,有的時候,產品是狗沒關系,你自己說他是貓就行了,重復1000遍也就是了,現在還有很多人把這尊為不二法門,不過,現在做這種策劃,產品準得死。回過頭,二樂相爭,而且都到了中國,也是二樂核戰爭,當中國的可樂企業紛紛跟進時,沒過幾時又紛紛敗退,因為二樂在城市的 營銷 轉圈,把那些國內企業紛紛給摔出去了,而只有非常可樂遠走農村得以幸免,第4第五的品牌,人家根本不給你任何機會。
在這里,我們發現,一強獨大時,這個行業還存在著巨大的進入機會,二強相爭時,就必須有一些細分和區格,等三足鼎立時,進入的機會就比較少了,當然,如果你只是作一些市場補充,沒有什么企圖心的,那也無妨,想進就進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