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常常思考:對于一個新興珠寶品牌來說,在成長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產品?渠道?營銷?是的,它們每一個都非常重要,失去其中任何一個,品牌都有可能被市場淘汰。
但就珠寶行業來說,產品并不像服裝行業那樣有著明顯的潮流性,至今鉆戒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款式依然是百年經典的爪鑲。渠道的“被復制性”極高,你出現的地方他也出現,因此,最能讓你和競爭對手區別開的,是最后一個—營銷。
營銷是個大概念,而我現在想講的是,新興品牌應該如何嫁接外部資源,進行跨界合作,“借力”營銷,最終實現品牌的跨越式發展,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
在中國這樣一個長期以來都很注重實體營銷的市場環境中,新模式的珂蘭并沒有成規可循。我們看到,如果一個品牌想要打響,通過電視媒體,一年可能要投入3000多萬元,平面媒體可能是這個數目的一半,但是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幾百萬元的投資,所以營銷成本相對低廉的互聯網成為我們的首選。
在線上,電子商務企業很痛苦地面對一個局面,要把物流、供貨、銷售等上中下游產業鏈全部整合起來,已經不是怎么找到用戶了,而是要分析用戶的行為軌跡,知道他們從哪里來。據我們了解,客戶一般是先上百度搜索產品信息,然后到淘寶看看價格,再去B2C機構進行價格對比,最后選擇一家信得過的商家成交。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對產品已經有了相當多的了解。因此,與其他流量較大的網站合作就有一個入口的作用,使用戶可以從更多的方面了解我們。
首先是人氣極旺的SNS社區。消費者可能不會去網上看結婚需要買什么,但他一定會去問身邊已經結婚的朋友,結婚證怎么領,婚紗照怎么拍,鉆石買誰家的。所以SNS社區推廣,首先是要在這些目標客戶心目中植入一個印象,珂蘭是賣鉆石的。比如,我們與國內人氣論壇天涯有合作,在天涯上開辟了一個品牌專區,其主要職能不是直接達成銷售,而是交流與普及鉆石文化,是回應潛在客戶或者說相關愛好者咨詢的地方。通過雙方合作,我們完成了品牌展示。
其次,線上眾多電商企業,比如京東、當當、卓越、淘寶、走秀網等,也是我們合作的對象。針對這類合作伙伴,我們選擇的標準是人群。比如,我們說服京東商城進行平臺合作,成為第一家在京東商城賣鉆石的品牌。為什么選擇京東?除了其平臺價值外,更重要的是其用戶以男性居多,而這些男性用戶是我們要極力爭取引導的準客戶。
這種線上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培養客戶消費習慣的營銷,可能從短期看,我們并不能很快受益,但是從長遠看,培養了相當的用戶群,告訴大家不僅僅是大商場、珠寶店里可以買到昂貴的鉆石,互聯網上一樣可以,而且更加經濟實惠。
實際上,在對潛在客戶群的劃分上,我們往往是在線上選擇男性用戶多的企業合作。而在線下就變得直接了,以選擇女性用戶多的行業企業為主。我們與美容院、購物卡或打折卡公司、銀行大客戶部、媒體的讀者俱樂部,乃至基金公司(如海富通基金)、酒店(如桔子酒店)等進行合作。
在與線下企業的合作中,我們認識到要在發展相對成熟的婚慶行業尋找目標客戶,因為各個企業占據著婚慶行業的各個環節,從不同的角度切分,因此這種互補性不僅更容易讓我們合作,而且更為精準。
與婚慶行業鏈條上下的企業分享客戶資源,是非常有效的精準營銷手段,也是提高ROI(投入產出比)的殺手锏。婚博會是珂蘭進行跨界合作的重要舞臺。這里集結了婚慶行業各個環節的企業,珠寶企業一般在整個鏈條的后端,這對于我們進行跨界合作是非常有利的。我們甚至想到了很多不為人注意的細節。比如,考慮到一些早早來參加婚博會的消費者可能來不及吃早餐,我們就與康師傅、中糧悅活合作,送上面包和飲料,對消費者表示關懷。
珂蘭總是在尋找著盡可能多的合作機會,通過“聯合營銷”,不僅品牌之間互相進行品牌背書,而且節約了營銷資源,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在“聯合營銷”的過程中,我們往往開展的大多是鉆石講座、鉆石清洗保養服務體驗會等帶有公益服務性質的活動,著眼于品牌宣講、口碑營造、優質服務體驗等。恰恰因為公益服務的性質,珂蘭的營銷變得溫和,更容易讓人自然地接受。
在我看來,跨界合作的一個原則,就是不要老是目的性特別強,頗有侵略性地想著要馬上達成銷售。我們不要“銷售式營銷”,我們甚至主動降低預期,把眼光放長遠。
跨界合作的另一個原則則是,盡力實現雙贏,要與自己的合作伙伴共享利潤,及時回饋,只有這樣合作才能長久。
現在,企業之間競爭激烈,但是行業內外的企業不妨多多跨界結盟,互相借力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