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某民營醫院的邀請,最近協助他們出了幾個小點子,醫院上下反響極大。在一個非正式的場合,邵珠富與醫院運營總監劉總監聊了起來,L總監非常苦惱的是:活動策劃搞了,如果銷量上不來,醫院領導還是會責備他,為此他非常苦惱。
對此,邵珠富對他進行了開導:
“你知道一天當中,太陽什么時候最毒嗎?”
“當然是中午12點了。”
“那你知道一天當中,什么時間最熱嗎?”
“是下午兩點。”
“所以任何活動,不論搞得有多么地出色,要想見效都有個滯后效應,你可以將這個理念告訴老板,只要你是在做對的事情,而且是把事情真的做對了,今天可能沒有回報,或者是沒有看得見的回報,但不是不報,是時辰未到啊!”
L總監滿意地點點頭。
同樣的道理,理論上來講,午夜12點理應是一天當中最冷的,但最冷時間一般會出現在夜里兩點左右,這里也有個滯后效應的問題。
而無數次邵珠富都經歷過,往往在黎明前的一段時間里,天氣恰恰是最黑的,所以這號稱“黎明前的黑暗”,至于什么原因,學心理學、做過多年編輯、現在又搞營銷和策劃的邵珠富也解釋不透。但現實中的例子就是,我們越是快成功、離成功最近的時候,往往越感覺到是最艱難和最力不從心的時候,而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在臨死前的一剎那間往往都會出現一種“回光返照”的現象出現,至于為什么?邵珠富解釋不了,但它的的確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研究過中國歷史的人大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最牛B的朝代有兩個:一個是漢朝,后來我們的民族號稱“漢族”,據說與大漢的輝煌分不開的;另一個最牛B的朝代是唐朝,據說現在在美國等國家,還有“唐人街”這樣的地方,美國邵珠富沒有去過,但卻堅信有這么回事。
那么,唐朝和漢朝的興盛,真的就是他們當代君主的功勞嗎?這當然不能完全否認,但偏激的邵珠富堅持認為,他們的軍功章里至少有“秦始皇”和“隋煬帝”的一半。試想,如果沒有“秦始皇”修的萬里長城,省下當時強大的邊防力量,單單北方的匈奴每年就要牽扯到大漢朝多少的精力啊?浪費到多少的真金白銀啊?!甚至直到現在,秦始皇的萬里長城(據說現在我們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但這并不能抹殺秦始皇的功勞)和西安的秦皇陵還在造福著當代人民哪!“隋煬帝”的功勞也不小,一條京杭大運河,溝通和打通了南北大動脈,比現在的京廣鐵路和京滬高鐵還厲害和牛B,直到現在還在運轉著,還在造福著運河兩岸的人民。要知道中國的高鐵絕對是世界一流的水平啊,現在一條并不起眼的京杭大運河卻仍然造福著人們。你能抹殺得了二位的豐功偉績嗎?
但修建萬里長城肯定是要落罵名的,勞民傷財是難免的,以至破壞分子“孟姜女”還不時得到人們的表揚;同樣,修建京杭大運河也讓“隋煬帝”落下了千古的罵名,勞民傷財禍國殃民。更有意思的是,后代卻一個勁地在享受它帶來的好處之同時,一邊罵著和數落著他們的不是,一邊享用著他們留下的資源,這道理怎么說也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啊?!直到2000年后的今天我們卻還在享受著他們用罵名帶來的資源啊?!所以對中國歷代君主的評價,我一直認為貢獻最大的不是“漢武帝”也不是“唐太宗”,而應該是“秦始皇”和“隋煬帝”了。
當然這樣評價,有可能會讓歷史學家不恥,甚至會落下罵名,但以一個營銷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真的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中的“前人”,盡管他們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其創造的資源。
回到現實中來,L總監所在的醫院最近搞的活動挺多:又是與醫學會聯合組織女企業家健康管理活動,又是發展了“婦博會”活動,又聘請企業家和媒體的主持人、記者編輯、總編輯做顧問并有效地進行了傳播,又是通過義診活動等不斷地提高著醫院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同時還準備成立盛夏醫療超市、“紫光鏢”健康護航行動、協和醫院專家座診、愛心扶貧活動等等,這些活動既有“上天”的——能提高醫院形象和美譽度的、也有“入地”的——能夠實現并達到落地目的的活動,即便是眼下還暫時沒有看到效益,因為你干的是對的事情,而且又將事情干對了,反響出來后,效益自然也會接踵而來。
當然,用“邵珠富營銷策劃21條”中的一條理念來比照,“策劃當學德國隊,包裝就學阿根廷”,策劃任何一個活動都應該是簡單的,但如何包裝好活動才是最重要的。同樣,活動過后的營銷才是最最重要的,因為活動只是提供了一個好的營銷和傳播的平臺,至于在這個平臺上能夠結出多少豐碩的碩果,則更看重的是你的“活動后”營銷的能力和水平了。偏執的邵珠富堅持認為,前期的活動策劃你搞得再好,可能也最多只能得80分,不論贏利與否這都是必須做的基礎性工作,后面的20分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幫助你的活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點,此時每提高“1分”,收益都是大大的,這也符合邵珠富“1厘米營銷”的理論。只可惜的是,現實中,大多數人的水平僅僅能夠停留在前面的80分上。這也是諸多企業活動可能會搞得有聲有色,但就是不贏利的一個重要原因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