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宅女”、“山寨”、“雷”、“囧”……之所以被津津樂道,還是因為觸碰、抓住了人們的某種心理需求和情感傾向,而這些也是非常好的營銷機會。
很“囧”,很“宅”,很“雷”,很“山寨”!
最近一年來,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熱詞時代,流行語的火爆非以往可比。即使歸納一下一年來消費者的喜好和生活狀態,也可以這樣來形容——人們感興趣的信息往往是“很雷很山寨”的,而日子過得呢,“很囧也很宅”!
流行語可以理解成消費者心智信息的標簽和風向標。“宅男宅女”、“山寨”、“雷”、“太CNN”、“囧”、“豬堅強”……的陸續“井噴”也絕非偶然。社會熱詞之所以被津津樂道,還是因為觸碰、抓住了人們的某種心理需求和情感傾向。若營銷人也能敏銳地抓住這些,將帶來非常好的營銷機會。
而且不管這些流行詞是繼續被“發揚光大”,還是短命一現,被更富意味的熱詞所替代,背后主導它們的消費者心理需求和情感傾向,卻將在相當長時間里保持穩定。
“山寨”無敵
“山寨”最初以“山寨機”之名闖入公眾視野,其后,山寨筆記本電腦、山寨家電、山寨明星、山寨建筑層出不窮,總會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但筆者認為必須關注“山寨機”名稱的演變,之前的那個名字——“土狼機”其實就代表著雜牌機或黑手機。“山寨”的微妙之處在于,“土狼”這樣的貶義詞,進入到了“山寨”階段卻被演化成了褒義!
也就是說,在“土狼機”多年打拼之下,消費者認可,甚至欣賞了它們。
“山寨”最大的營銷價值就是,不管哪個行業,消費者都認可了這樣一個市場——質量比偽劣產品好得多,價錢比正牌產品便宜得多。這樣,山寨文化給各行各業都在消費者心智中開辟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山寨”的第一個機會在于,人們對模仿創新的寬容和認可,也包含著一定程度對知識產權灰色地帶的容忍。“山寨”成了一種營銷創新的方式,而且只要一提山寨,很多人就知道這個創新“是我想要的”,因為它很“山寨”,無需多解釋。
在品牌建設上,“山寨”也給了企業通過與主流品牌對著干,而打造自己品牌的機會。
另外,在價格層面,山寨文化讓商家發現了一個“貧窮的富礦”,山寨成了一個調動起“窮人”們消費積極性的招牌,給在市場上處于劣勢的商家們,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但是,山寨們還能“山寨”多久,這是個問題。山寨的口碑是土狼機通過提高質量,又保持低成本優勢,一步步做出來的。如果“新山寨”們徒具山寨之名,行假冒偽劣之實,那“山寨機會”早晚會土崩瓦解。
“囧”,中國表情
在過去一年里,“囧”儼然成了中國表情。囧字本意是光明,卻被年輕一代用來表達了困窘的意思,是年輕人無奈情緒的自嘲和釋放。
看看新生代們對“囧”的反應,就知道它有多大的營銷魅力了。從報道來看,曾有網友表示:“囧”這個字是可以用來判斷、分清“敵我”的!
甚至有大學教授表示,在大學課堂上說出“囧”字時,感覺一下就和“90后”的學生們親近了許多。
想一想,連學生們敬畏的大學教授都通過“囧”把自己“賣”給了學生,對企業而言,“囧”字之中也必然蘊含著不可忽視的營銷要素。
“囧”的商業機會有兩層,一是對“囧”本身的開發。比如:李寧開發出“很囧很可愛”的“囧鞋”,把黑貓警長、哪吒和包公等等各種各樣人物的“囧”臉印在鞋面上,10多萬雙鞋,不到兩個月就脫銷。
“囧”對營銷人的另一個機會,在于對年輕人困窘情緒的呼應。
“囧”字里蘊含著情感營銷、情感商品的成功秘密——圍繞著年輕人的自嘲、自我釋放展開情感營銷,或者開發自嘲、釋放類的產品將大有搞頭。
張小盒漫畫就是這方面成功案例,“擅長加班,不擅長追女孩,不擅長討好老板……”的張小盒形象,被許多大品牌租去“填充”廣告。盒子動漫社要做的,就是把年輕人的“囧”勁兒挖掘出來。
而且,隨著經濟危機的加深,“囧人”會越來越多,營銷人可不能忽視“囧”帶來的機會。
“雷”,特殊口碑
當年輕人要表達自己滔滔崇敬之心情和嗷嗷反胃之感覺時,“雷”挺身而出,“雷不死人不償命”,某某很“雷人”,我被“雷到”了,都是這個熱詞慣用之“語法”。
對營銷而言,“雷”成了一種特殊的口碑,成了某個東西很荒誕,并且值得大家來“圍觀”的口碑。
通過荒誕來吸引眼球,如果“雷”的尺度把握恰到好處,簡直就是一把營銷“金鑰匙”。相反,如把握不當,品牌自己被“雷到”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其實“雷”現在能成為一種主流口碑類型,反映了很多年輕人“被刺激”的需求格外強烈。如果以前人們說娛樂營銷是個機會的話,那么“雷”的火爆,就在告訴營銷人:年輕人需要的不是簡單的娛樂,而是夸張的,“很好很‘弓雖’大”的娛樂。
“宅”,新消費方式
“宅”說白了就是懶,不少“80后”的“宅男宅女”們,選擇了在家里既省錢又舒服的生活。“宅男宅女”成為熱詞,最大的價值,就是宣布了這樣一種蠶繭般的生活方式,成了年輕人的主流。
“宅男宅女”們具備這樣的共性:整天窩在家里不出門,常用網絡提供的各種功能,比如網絡購物、網絡交流之類代替現實中活動。
生活方式是營銷里的一個敏感話題,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決定著他們的需求,以及通過何種方式能夠達成交易。既然“宅”是一種逐漸被年輕人認同為主流生活方式,那么必然蘊藏著企業的機會。
首當其沖的就是銷售方式的適應。據說陳水扁女兒陳幸妤最近當起“宅女”,外界感到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送貨車停留在陳宅門口的次數多了起來。
以前人們講終端為王,現在“宅人”們連終端都不去了,商家必須直接深入到消費者的“微端”。“宅”的生活方式,首先是遠程購物的機會,值得商家充分重視和發掘。另外,配合“宅男宅女”生活的產品也面臨機會。當一個人群大量需求都要在“宅”中實現的時候,很多傳統產品是不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呢?
尾聲,營銷當如“豬堅強”
時下,隨著經濟嚴冬的一步步逼來,企業營銷面臨的危機可想而知。直接的影響就是,一方面消費者花錢多了許多后顧之憂,消費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另一方面,企業的營銷投入也在大幅縮水。
不管近期消費市場情況如何,消費退流將是企業營銷要面對的一個中長期難題。
經濟危機襲來,企業營銷正在由看誰跑得快,轉變為看誰活得長。“豬堅強”,它能活下來的關鍵是一個“熬”字。企業營銷,下一步也看企業是否智慧而且堅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