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三十屆奧運會將在英國倫敦舉行。對于奧運來說,每四年一個循環,這個世上還從沒有一種活動能讓如此多地人興奮異常并津津樂道,這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全球性活動,也是個讓人欲罷不能的節目,更是所有地球人的一場盛宴。
如此高的轉播率和收視率,對于企業屆而言,這將是一個瞬間能讓企業品牌路人皆知的機會,焉能錯過?但是昂貴的入門費用又將絕大多數企業屏蔽在奧運會之外,而其霸道的獨享策略使得每一個行業只能有一名贊助商贊助此事,這就使得大多數企業無緣于這場盛宴,不用說喝點湯,就是聞聞味道甚至都不可能。可是面對這么一場天賜的品牌傳播機會倘若毫不作為豈不是又辜負了上天計劃 的這么一場“幸事”?
時代在前進和發展,倘若說過去的奧運會我們無法染指,但是隨著科技發達的今天,尤其是網絡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還是有策略和方法來跟這場盛宴沾點光的。
為了更好滴幫助企業利用好這次奧運會的機會,我僅將奧運分為三個階段,即奧運前的“積云”階段,奧運中的“下雨”階段,奧運后的“接水”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為了能讓企業明白,奧運會營銷不僅僅是聚焦在奧運會活動中的那么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更重要的是奧運前的醞釀造勢,和奧運后的收獲階段,提醒企業在充分利用每一個階段出現機會的同時,也要結合各自的資源去實施力所能及的營銷活動。
一、奧運前,厲兵秣馬,未雨綢繆,蜻蜓點水蕩幽湖
很多企業容易犯的認知誤區在于片面地以為奧運營銷只有在奧運會開始的那一段時間才有效果,這種功利性會誤導企業將資源聚焦在那一段不眠之夜,看似有道理,但最大的關鍵在于,當這種認知成為業界的一種默契和共識的時候,此時的所有媒體資源也將水漲船高,且不說營銷的效果大打折扣,即便是費用也可能支撐不起。所以,我認為奧運營銷首先應在奧運之前打響,充分利用消費者對于奧運期盼之心而搞點動作,喚起消費者認知上的覺醒。
第一招,基于品牌聯盟的“傍大款”策略。
這招式聽其名似乎很粗俗,甚至有的企業家覺得自己的品牌似乎不至于淪落到這個地步,心理未必認同。但我想提及的是,對于品牌這個東西而言,消費者的視角是由外而內的,企業的視角是由內而外的。可能企業自己對于其品牌甚是了解,愛若掌上明珠,即便講上一天也講不完這個品牌故事。但從消費者的眼光來看,可能的結果就是連聽說都沒聽說過過!這就是兩者認知上的錯位。在信息極其繁雜的今天,倘若不注重品牌知名度的傳播,即便是再香醇的美酒也怕幽深的巷子。所以,一個品牌好壞的第一個指標就是看其“知名度”的高低,我們所要的就是品牌要讓消費者所知。
首先,基于產業鏈的傍大款策略。這個策略主要應用在對于那些可能成為奧運會贊助商的企業所在的行業是有效的。因為奧運會贊助商的苛刻條件就在于原則上每一個行業只能有一個企業成為唯一地贊助商,哪怕你有再多的錢也未必會成為贊助伙伴,這樣就將大多數企業屏蔽在奧運之外。既然如此,那么就要找到這個可能成為贊助商的企業,我稱之為“找到千里馬”的過程。然后,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和這個企業綁定。只要形成戰略合作,那么一個鮮明的主題呼之欲出,“我是和奧運會贊助商合作的企業”就成為那些合作企業利用奧運會進行企業宣傳的不二法門。
這樣就意味著,一個家電行業的奧運贊助廠商其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以及其下游的所有服務性企業都可以因這個贊助商而間接參與到奧運營銷中來。其次,基于跨行業的“門當戶對式”傍大款策略。基于競爭,同業間聯合品牌這種情況是即為罕見的,唯有通過跨行業間的合作來實現品牌傍大款策略,這種合作的利基點在于兩個品牌間的功能性互補,二者合則強強聯合,更加有市場信服力,這樣兩個企業通過彼此間渠道的不同,傳播途徑的不同,實現彼此間消費者信息共享,得到品牌的額外溢價,提高其知名度。這中合作的方式有個前提就是這兩個企業在各自領域中均有一定的知名度,否則很難達成聯姻,用通俗的話來說要“門當戶對”才行。
最后,基于“沾親帶故”式傍大款策略。這種方式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是由中國文化特點決定的,是介于規則邊緣的一種策略方式,既非違規,又非正統,但卻又是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一種存在方式。這就好比喻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后,她可以跟所有的街坊鄰居和親屬都傳播一個觀點,就是“俺也曾進過大觀園”這個事實,劉姥姥原本和大觀園沒有絲毫關系,但就因為她進了這個大觀園,所以通過她不斷地傳播大觀園是如何如何的信息,而她周圍的群體也因為她的不斷傳播因艷羨、欽佩之中慢慢講劉姥姥和大觀園形成了有效關聯,于是劉姥姥似乎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這個意識就傳達到她的周圍人群中去,無形中提高了她的知名度。
傍大款模式是奧運營銷資源的稀缺性而造成的一種獨特招式和手段,方法不一而足,其總體思想是凡是能和奧運沾上關系的就要主動去沾,哪怕奧運營銷不能讓我們吃肉,不能讓我們喝湯,甚至不能讓我們聞味,那么讓我們說道說道議論議論總可以吧?而其中關鍵點在于,你要找到一個談資。有了這個談資,才能使得后期的策略和方法有的放矢。
第二招,基于消費者“向善之心”的情感策略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們對于奧運的向往”這是全體老百姓的心聲,也是奧運的宗旨體現。奧運是陽光的是積極向上的也是一種正向的力量,這種正向的力量是消費者所熱衷的,這就是奧運營銷杠桿的一個重要支點。
經濟學假設消費者是理性的,而本人的觀點一致認為消費者的感性遠大于理性,其對于感性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這是所有營銷人應該注重的核心點,關鍵問題在于我們如何發現和找到這個核心點。消費者的公益之心是永遠的道德標桿和人性良知,從此切入和奧運事件聯系在一起就在消費者心智模式中構成了奧運積極一面和生活公益的一面合二為一的趨勢。因為,在消費者心目中,這都是一件“善事”和“美事”,每一個國人都應該做的,哪怕是作作秀,走走過程。
1)、基于生活方式的綠色環保策略。隨著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綠色環保已經成為婦孺皆知的主流思想,甚至在廣闊的三四級市場中的農民兄弟都深知這種思想。典型案例就是農夫山泉的“一分錢”長期公益性品牌操作案例,農夫山泉在每一瓶礦泉水的瓶貼上都寫了一條公示,大意為“消費者每喝一瓶水,企業都將為綠色基金組織捐獻一分錢”的意思。
這個案例看似和奧運無關,但因其傳播核心思想是基于綠色環保的傳播點,這個傳播點和綠色奧運的時代主題遙相呼應,既能在奧運會密集時期通過專門的主題活動來和奧運會遙相呼應,也能在奧運會結束后作為一項品牌戰略長久持續下去,強化消費者認知和共識,逐漸形成品牌核心訴求。
受此案例引發,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山東某礦泉水企業就是采用類似的思路操作了“喝綠X純凈水,迎綠色奧運,捐綠色樹苗。”的主題活動,在當地引起相當大的反響,瞬間為消費者所知。2)、基于道德的人心營銷策略。央視每年都有感動中國的評獎節目,這個節目本身就是揚善,每次看這個節目都忍不住目光婆娑,無他,只因這些善良而又普通的中國草根階層,以其質樸之心做的善事打動了千萬個觀眾,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巧妙在消費者在追求善和奧運搭建一個橋梁,嫁接企業品牌,形成消費者心中共鳴是一種極其有效的大殺器,認為這種策略和方法撥動的是消費者那根敏感的神經,消費者易記難忘。
典型的案例是一家位于縣城的小企業,他們的主要產品是潤膚霜,為了和奧運搭上邊,在全國熱火朝天舉行火炬傳遞的過程中,他們策劃了一場“我給親娘洗次腳,遠勝奧運跑一跑”的活動。雖然看似有些詼諧,但通過這次洗腳活動,使得他們的產品瞬間在當地引起熱議,品牌因此受益匪淺。
3)、基于公益活動的營銷策劃。當今社會,所有的國內消費者都面臨養老、醫療、教育三大問題的困擾。每一個視角都是一片大文章,都能撬動消費者的內心共鳴。公益事業營銷活動是一種無論怎么做都絕對沒有錯的公益活動方式,對于品牌而言只有增值沒有貶值。所以,也是企業在思考如何借奧運之東風和企業品牌形成關聯的有效方式之一,需引起企業主的重視,這些案例也很多,因篇幅所限,在此不做案例闡述。
這種向善之心的營銷策略關鍵點在于要找到關聯的共鳴點,只要在消費者心目中其道德價值觀和企業品牌所宣傳的社會價值觀達成和諧一致,那么就將引起消費者心智中的諧振效應,形成共鳴和響應。由此,品牌力得以彰顯。
二、奧運中,以偏概全,熱點追蹤,集中火力耀九州
如果說奧運之前,是各企業主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去謀劃的階段,但不是說要一直傻等,提前發力也是一種應對策略,也算是一種出奇制勝的手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奧運火炬燃起的時候,眾多蓄勢待發的廠家紛紛出招,各種手段層出不窮,花樣翻新,這才是整個奧運的高潮期。如何再這個階段搞好奧運營銷乃是所有企業關注的重點問題。
第三招:基于奧運項目的“以偏概全”策略
以偏概全以往的概念是指以局部偷換整體,以少數代替多數的一種行為,應該屬于貶義詞。所不同的是市場如戰場,無數營銷人苦心積慮想要達到的最高境界無非就是“如何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收益”。為了這個目標,在奧運營銷上不要拘泥于官方強制規則的約束,這個觀點可能有些反動,但奧運官方的唯一商業伙伴的策略本身也是一種封閉和自我保護的手段,其本意也和奧運精神的開放、共享精神有悖。
并不是說只有精英的企業才有資格分享奧運這頓大餐,凡是參與的企業都有這個資格和義務去傳播奧運理念和思想。倘若不能成為合作伙伴,那么我們就采用基于奧運項目通過贊助、冠名、隊服、飲食等提供系列服務等形式來為奧運喝彩,這種方式的核心工作要點可以是體育項目、參賽團隊、主管單位、運動員代表。奧運期間,亮點無處不在,凡是有亮點的地方就是所有攝像機大炮對準的地方,就是消費者興趣點將要關注的地方,也就是企業要借機的關鍵點所在。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在2008年贊助奧運跳水隊的事件。眾所周知,美的沒能取得奧運贊助伙伴的資格,但美的集團另辟它途,通過分析論證,認為國人對于中國跳水夢之隊包攬本屆冠軍具有極高的關注點,收看觀眾也多,決定贊助中國國家跳水隊,經過商務談判達成了協議。于是當奧運跳水賽事熱播后,在所有的電視媒體、報刊媒體、網絡中一條條“美的贊助奧運跳水隊”的新聞消息得到廣泛的傳播,借奧運熱播使得美的整體品牌上了一個臺階。這種操作思路的本質不是大而全的宣傳自己是奧運合作伙伴,而是聚焦在一點,通過一個賽事或活動達到讓觀眾知道企業品牌的目的。雖然受眾群體有些局限,但有時候點狀市場的宣傳突破有時候比面上的廣而告之更加有效果,這就是兵家最重視的“聚焦傳播策略”。
第四招,基于網絡互動的“熱點追蹤”策略
奧運永遠是激情澎湃的,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在奧運進行中,每一個有趣的事情都會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每一個成功都是眾人分享的喜悅,每一個失敗都是所有人的遺憾。在過去的傳播中消費者都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沒有發言的機會也沒有表達的權利,只有被動接受并在茶余飯后彼此談論的話題。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博客一族和微博的興起,網絡實現二次井噴,消費者不再單純成為一個被動信息接受者,每一個網民都可能成為一個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這種角色的轉換對于信息傳播這個事業來說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并深刻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對社會而言,這是社會民主的進步,但對于品牌傳播來說,這就須轉變先前單向的信息傳播理念,上升到強化與消費者互動、參與的層次上來,消費者要的不僅僅是想做一個文明的聽眾,他們更想成為一個樂此不疲的播音員,為此,他們愿意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因為他們覺得個人的價值在這種參與和互動的過程中得到社會的反應,這本身就是每一個自然人作為社會人的社會價值的體現。
1、一條微博就是一個信息發布點。微博這種媒體的興起可以追溯到FACEBOOK,其本質就是每一個的自我介紹或人生觀點的宣言,其形式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圖文并茂,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篇小短文,其核心點在于通過個體的視角看到周圍的人和事。2008年時候,微博尚未興起,但今天微博傳播已經成為一股洪流,不可阻擋。企業的奧運營銷首先就要借助這個工具,通過在官方和私人的微博中發布一些具有價值的消息來吸引圍觀者的關注,若控制的好,其力量可以調動央視、報刊等傳統媒體的跟蹤報道,屬于典型“以點帶面”傳播方式。
微博營銷的關鍵核心要素,首先是其內容的有趣性或哲理性,其次是表達形式的多樣性,最后是基于此事的互動和討論,利用之妙,存乎一心,需要營銷者巧妙把握,控制住火候,否則也許會偷雞不成反失一把米。諸如最近發生的郭美美事件就是典型的微博營銷操作敗筆,而那些所謂明星露點事件、脫衣門事件等都是因片面事件的傳播而忽視群眾道德力量的微博營銷傳播敗筆。微博營銷,知之者,名揚天下,不知者遺臭萬年。
微博中的奧運應該是積極的,正向的,我們要鎖定的是奧運中發生的那些感人的故事和激蕩人心的誓言或口號,微博不是窺陰癖和挖掘隱私的工具,而是品牌導向的利器。
2、一個帖子足以轟動天下。
帖子營銷很多人會忽視,這是營銷屆的一大遺憾,有的人也許會問,一個帖子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我想說的是,運用的好,一個帖子會讓你的企業名揚天下。眾所周知,王老吉不是奧運會贊助商,但在2008年卻是王老吉品牌整體提升的一年,其很多動作都是和王老吉休戚相關,在短短是夏日如火的季節里“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了當年的流行口頭語之一。這里不去點評其成功要素,僅以一個小案例來說明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奧運前夕,恰逢市場上各種食品違規被下架的規范過程中,我無意中打開網頁,見到一個帖子,題目是,“讓王老吉下架!”見此帖子我大吃一驚,因為王老吉無論是捐款還是品牌形象都相當不錯,難道又是一個攻擊性的誹謗謠言?當我讀完內容后,不禁莞爾。原來帖子的主要意思是說王老吉這個企業夠意思,對比性地分析了這個企業與國外企業的不同和差異,尤其是在地震中捐款數額對比更是有利地襯托了王老吉的仁義與厚道。帖子結尾意味深長地說道,正值奧運圣火燃起之際,也是我國品牌崛起之日,國人當喝王老吉,喝光王老吉,讓所有超市和賣場都缺貨!這就是讓王老吉下架的緣由!
在讀完后,雖然有上當受騙的感覺,但一項潛水的我理所當然頂了這個帖子。印象中,這個帖子好像在當時瞬間紅遍大江南北,既沒有理由也沒有過程,莫名其妙地紅了,正像那個“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帖子一樣,為什么這個帖子會火?不得而知,反正全體群眾是喜歡的,于是它就火了。帖子的力量可見一斑,不容小覷。
3、一段妙趣橫生的視頻可以讓消費者在笑聲中加深印象
拍客的崛起是隨著網絡的興起和3G時代的到來自然發展起來的,這個世界要想人不知道你是很不容易的,關鍵看你想要什么。前階段網絡上有一個著名的“貓女視頻”一個美女拍了一段手機視頻,在學生宿舍各上下鋪之間,穿梭跳躍,宛如貍貓,盡顯其女性柔韌和靈活之美,再加上此美女人又長的漂亮,此視頻一出,立即在網上引起轟動,甚至被導演發現準備將其發展為功夫明星。無需過多的言辭,一看盡知,這就是視頻傳播的魅力。
因這種表達方式更加直觀和自由,所以也是網絡傳播的主要形式。很多企業除了拍攝投放在電視臺的正式廣告片外,還在網絡上有專門的各種各樣的廣告形式,種類繁多,不枚勝舉。但其核心要素無外乎,生動、風趣、夸張、比喻、對比等表達方式,且這些視頻表達方式都是和品牌核心訴求一脈相承地。
第五招,基于奧運事件的“造勢和搖旗吶喊”策略
奧運無小事,關鍵是要有一雙慧眼,通過小事,將之升華成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各種趣聞、雅事、道德、品位、風格、丑惡等方面的內容,這是傳播的魂。廣告界一個說法,“不創新,毋寧死”我很是贊同的。要想在奧運這碟大餐中分一杯羹,倘若不出奇制勝、不與眾不同,那么再多的努力也終因其平凡而化作煙云,隨風而逝。
奧運營銷不過是一個理由和借口,企業的本意仍然是如何通過營銷的手段打破常規,獲得足夠的消費者關注。為此,本文引申出兩個為人所忽視傳播渠道,以期引起廠商足夠的重視。
1、3G的到來并不意味著短信的無用武之地。
短信在前一階段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主要是因為其廉價的緣故使得很多不法企業借此來發送大量垃圾短信,使得消費者不堪騷擾,甚為反感的緣故。這就引發一個問題,短信不過是一個廣告傳播途徑,本質上和電視傳播沒什么本質區別,為何結果差異會如此巨大?首先是傳播信息對消費者有用還是無用是判斷價值的關鍵點。其次,消費者可以選擇不看電視傳播的垃圾信息,而短信采用的是強迫性傳播方式,消費者不得不看,無所規避。這兩個方面造成消費者對于垃圾短信的深惡痛絕。但短信的優勢也因其明確的“點對點傳播”比電視傳播更具有信息殺傷力,關鍵看如何利用,我的建議是企業要充分利用固有客戶的手機資源,在固有消費者群體中引入短信或彩信的方式來進行品牌傳播。需要注意的是,傳播的內容嚴禁擾民,以實用為主,包括打折優惠、新品推薦、產品使用經驗分享、心得體會為主。倘若片面注重單向的產品介紹,其效果和垃圾短信沒有本質的區別,效果會適得其反,所以,短信傳播的內容是重中之重的問題。
2、傳統電臺廣播是一個很容易被人忽視的領域
傳播界有個說法,視頻傳播的崛起意味著廣播音頻時代的落幕,網絡的崛起意味著視頻傳播的沒落。但事實是,網絡已經崛起了,但廣播傳播卻依然如火如荼!每一次當我坐在車內,聆聽各種音頻廣播的同時,心中都會為此感慨萬千。我在想,音頻廣播之所以仍然能如此火爆,關鍵因素在于這種傳播方式更加注重和聽眾的互動與參與,只有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并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傳播學的王道。
典型案例是“蒙牛酸酸乳音樂排行榜”這檔節目的傳播方式,企業贊助的是這個欄目的冠名權,但隨著無線電波的無限傳播,蒙牛酸酸乳這個產品品牌天天講,月月聽,年年有的獨有方式已經為收聽這檔節目的聽眾所熟知。
第六招,構建基于企業由內而外的奧運營銷之路。
品牌的傳播不是老板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市場部門的責任,而是企業所有成員共同的使命。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企業品牌的構建光靠匹夫之志是很難達到的,而“放手發動群眾,在企業內部建立廣泛的群眾路線”是品牌得以傳播的主要思路,品牌建設靠大家,人人都有責任。
1)企業內部建立奧運傳播項目組,該組織為臨時性項目組織,成員最好為非官方成員參加,但由企業主要領導主導。這個組織需要是在奧運前,奧運中,奧運后對于企業品牌傳播負主要責任,通過發動、組織、管理、控制、評價等體系和措施激發企業成員為組織提供有價值傳播內容,并監督實施。
2)構建明確的獎勵機制。人人建立微博、每日 一個帖子、聯系和溝通所轄客戶并和客戶互動、優秀短信評比、優秀軟文評比等等,這些零星的源自員工與客戶的素材極有可能的成為奧運傳播的亮點,很多人并非是為了領取那些什么MP4或IPAD2,僅僅是因為他們覺得好玩,覺得能在企業這個社會性組織中證明自己的社會價值而已,這個機制要和第四招和第五招遙相呼應。
3)內部員工奧運貢獻排行榜。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不能因其渺小而忽視他的存在。排行榜本是一件很尋常的事,但因為有了排名,就成了稀缺資源,容易吸引更多群體的好奇心去關注這個榜。用員工的話來說,“為榮譽而戰”。所以,奧運營銷過程中的各種排行榜也是一種殺傷力極強的戰術選擇。
4)組織優秀員工或客戶去看奧運并論奧運。現場觀看奧運不僅僅是熱鬧的問題,更是一種“榮耀和面子”的問題。因此為了更有效地將響應奧運這次活動,可以組織專題活動“我看奧運”,被選中者不僅要看,還要寫感想和花絮,這些內容就成了企業借奧運傳播的給力點,尤其是當入場者在一個恰當的時機亮出一塊橫幅“xx公司(品牌)祝奧運圓滿成功!”之類的橫幅,立即奪取無數在尋找亮點的攝像機鏡頭的視線,那必就將形成錦上添花特效。
5)協同社區自己辦“小奧運”。奧運的主題是健康生活,真正的意義不是幾萬人去參加一場集會,而在于所有人都要追求健康向上生活的向往。因此,巧妙借助政府的平臺和資源,以企業為主導,通過社區或學校來組織一場小型的“民間奧運”,重在參與,奧運精神永存于百姓的心中。
6)網絡負面信息的控制。之所以成立一個組織,除了引導群體效能釋放的因素之外,還有就是防范那些因個人問題而對組織抱有怨言的個體在此期間發表一些負面的信息。俗話說,“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防范不是獨裁和黑暗統治,而是為了品牌的長遠利益考慮。當然,盡量將負面信息消化在組織內部,倘若不慎外泄,對品牌造成不利影響,也應該有相應的危機處理機制。
奧運期間,品牌傳播者要做的不是靜觀電視轉播,而是要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對企業的品牌和奧運這個龐然大物形成關聯關系,至少也要搖旗吶喊,畢竟你歡迎奧運,傳播奧運精神是為所有人所認同和許可的,另外,奧運這頓大餐太豐盛了,全球人去吃都吃不完,關鍵看你是否有足夠的肚量吃得下和豐富的手段玩得轉!
三、奧運后,余溫尚存,巧妙變換,拂去塵囂凝心頭
奧運的高潮終將過去,令人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企業采用的都是應景式的營銷方式,當奧運閉幕后,對于奧運的宣傳也將偃旗息鼓,我對此甚不以為意,認為奧運有開幕和閉幕,但對于企業品牌運營和管理來說卻沒有這一說法,企業只要發展,必須要堅定扛起品牌宣傳這面大旗。雖說,奧運會可以結束,但又是下一輪奧運會的開始做準備,況且,激情在蓬勃燃燒之際,要想冷卻下來也需要一段時日。言外之意,奧運的精神要和品牌的品質形成關聯和轉換,繼續有針對性的進行品牌傳播。
第七招,基于“回顧和精神發揚”式的品牌融合
奧運過后,塵埃落定,我們在茶后飯余議論那個國家拿了多少枚金牌,誰是第一第二等問題甚是熱衷,再不多久,隨著媒體視角的轉移,奧運這頓大餐逐漸就涼了下來,幾乎無人關注。在我看來,這對于企業而言,又將是一個戰術的突破點。因為,凡是別人不關注的地方往往就是我們的機會。有兩個方面需要引起企業主的重視。
其一,“茶話會,老瓶裝新酒”。通過企業內部的奧運精神與品牌建設的茶話會方式來回顧過去,總結經驗,尤其是奧運期間涌現出的新人新事,并在企業內部論壇中號召所有員工思考,并讓核心客戶在茶話會中討論,主題是“你眼中的奧運精神是什么,如何將奧運精神與企業品牌建設結合在一起”。茶話會不過是一種傳統的方式,但這個方式加強了員工內部的對于品牌的共識并使得重點客戶變成企業品牌傳播的義務宣傳員,會不斷的向其他群體將其所看到的,所思辨的內容去向周圍傳播。
營銷學中有個結論,一個消費者對于正向的傳播信息會影響周圍的十二個人,對于負向的信息會影響周圍二十五個人。我們所爭取的是屏蔽負向信息,爭取那看得見的十二個人。如此類推,形成鏈式傳播方式,這是原子彈的分裂模式,也是威力最大的傳播方式。其二,“借奧運余溫,倡社區健身運動”。奧運會的最大效果就是讓老百姓知道人通過鍛煉可以促進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圣火雖熄,但奧運的精神之火卻星羅天下。
一個市場的突破不在于打了多少廣告,而在于意向消費者群體是否知道。企業主常嘆曰,“我知道有一半廣告浪費了,但我不知道是那一半。”這其中的關鍵在于以往的傳播方式采用的是由內而外的飽和轟炸式的傳播思維,其核心點在于,反正我投放了廣告,只要我持續不斷地投放,總有我的顧客看到它,只要這部分潛在消費者購買了我的產品,足以彌補我的浪費的廣告費用。在產品為主導的時代,這種觀點還是行得通的,但在市場進入以客戶為導向的賣方市場前提下,過去的那種觀點對企業來說將是災難性的。因為,過多的競爭導致消費者所面臨的選擇和信息轟炸使得他們無所適從,隨機性選擇較多。
巧妙借用奧運精神這面大旗,使得企業品牌和這種精神在消費者心目中產生關聯,倡導社會活動本身,一來費用極其低廉,二來通過這種活動勾起社區群體的信息反饋,聯想起方才不久發生那件全球奧運風潮,極大的強化了該企業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價值。這部分消費者可能沒有使用過該產品,但卻通過這種活動的參與得到一種精神的回味和體驗,潛意識中認為這樣的品牌必定不是一個差的品牌,無形中提升品牌的溢價軟實力。
奧運的話題,永遠是說不完的,因為每四年就是又一輪的循環和強化。立志于百年品牌的企業,不要怕當下的企業規模小,關鍵看是否有長久品牌運作的恒心與意志。戰術永遠都是一種表達方式,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其本質是要圍繞企業自身的品牌戰略,抓住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通過一系列新技術條件下的營銷手段,巧妙借用奧運這個大事件來表達一個企業對員工是負責的,對消費者是負責的,對社會是負責人的主題。
對企業而言,奧運營銷是場大造化,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