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明代的偉大人物,就不能不說朱棣,他以一府之兵奪取燕京(北京)城防,又以寡敵眾幾次擊敗朝廷圍剿大軍,一戰萬人擊敗耿炳文的三十萬大軍,又戰擊敗戚李景隆百萬之師,以一地之兵對抗全國之力,最終還勝利登上皇位成為明朝有名的永樂大帝,這位猛人創造了太多的神奇,商場如戰場,現在許多企業都在研究朱棣的成功經歷,總想在偉人的成功中發現和借鑒些什么來用于企業的經營中,筆者也算是其中一員吧,今天在這里拋磚引玉把自己的一些理解來做一分享:
朱棣的成功首先是被逼出來的,朱棣本身不想造反,從朝廷開始削藩,他就一直在爭取和矛盾中徘徊,事情到了關鍵時候不造反就得失去性命,于是他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造反了,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人的潛力真的很大,員工也好企業也罷,逼到份上了,潛力是很可怕的,我的一個朋友一直做業務既不好也不壞,養活自己還可以,養家很難,我很為他擔心,后來他成家了,我去看他,生活蠻不錯,后來父母也接到了北京我真是驚訝,他笑著告訴我,擔子重了,膽量也就大了,思路也多了,放開了自己獲得總比失去多,他很感激生活,是生活逼著他走向成熟。所以張景權先生任為潛能的被挖掘是朱棣成功的第一把鑰匙。
再看朱棣的營銷發展史,戰略規劃明確(造反,當皇帝)當然也只能選擇這個戰略方向,必須成功,失敗沒機會重新再來,潛力最大化給朱棣無比的信心和勇氣,向著目標挺進,再看現在很多企業和人才方向性規劃總是在不斷地調整,以期望達到最理想的狀態,當然,萬一失敗了還可以重新再來嘛,缺少了按著既定方向堅決走下去的魄力,自然總是在矛盾中徘徊,所以方向性的決心是朱棣成功的第二把鑰匙
下面來剖析朱棣的戰爭藝術,也就是戰術,由于朱棣一直替明政府守邊疆,所以野戰水平相對較高,城池攻防水平偏弱,在戰爭初期階段直至戰勝結束,他基本以野戰為主,極力規避城防戰,從夜襲耿炳文,復戰于真定(今河北正定),于鄭灞大破李景隆,又戰于白溝戰勝50萬大軍都是一種戰術,就是正面排兵交戰,騎兵側翼突襲(有時候左翼,有時候右翼,有時候后翼),看似沒什么神奇之處,卻是制勝之道。而且每每身先士卒,彪悍無比,由此可見簡單有效的戰術加上火車頭的作用是朱棣成功的第三把鑰匙
朱棣在用人思想上采取的是強權大于民主的方式,在他的戰爭會議上永遠是他思想的傳播會,而不是民主的暢談會,聽眾則是張玉,朱能等“好戰之徒”(這里可以理解為性格中喜歡挑戰的人才),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朱棣也沒忘記給屬下部將以信念和未來,這一點與拿破侖如出一轍,雖然限制了部將的智慧和指揮才能,卻使目標性更明確,團隊的向心力會更強,思想的統一在行動是朱棣成功的第四把鑰匙。
攻濟南遇見鐵鉉久攻不下,這時候的朱棣很艱難,各方面的優勢在戰爭中不斷被消耗,明惠帝朱允炆能耗得起,朱棣的實力卻越來越弱,他沒有放棄,而是采取了劍走邊鋒的方式,避開濟南從徐州直指京城(南京),放棄一切環節,直奔主題,最終成為明朝最高統治機構的主宰,現在營銷經營中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把自己搞亂了,也就是習慣性思維,跳出去看看,你會發現看到的清晰透徹,朱棣跳出來就知道了不攻濟南也能成功,所以突破性性思維和不放棄的執著是朱棣成功的最后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