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聯重科這家處在國際化進程中高速發展的工程機械企業,為各級人才提供發展機會,保證員工獲得“永久性職業保障”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歷史使命。
《首席人才官》:中聯重科目前面臨的業務和HR挑戰有哪些?
李勁松:中聯重科是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型行業,行業特性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發展戰略。首先,企業發展速度很快,也有向海外進軍的計劃,技術創新、低成本戰略都為業務提出了新的發展課題。HR同樣如此,本行業的人才缺口大,補給困難、高端人才引進也不容易,而且,當前的用工成本在迅速提高,新員工的進入使得系統復制和文化傳承面臨挑戰。
《首席人才官》:這些挑戰下,中聯重科的人才發展理念是什么?
李勁松:我們一直秉持“經營企業的關鍵就是經營人才”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和良好的發展機會,幫助員工職業發展。公司還通過各種培養機制,使每一位在中聯工作的員工,提升職場競爭力,讓他們獲得“永久的職業保障”。
《首席人才官》:如何實現這樣的人才發展理念?從職業發展角度看,你們的做法是什么?
李勁松:公司建立了暢通的職業發展通道。公司有統一的《職務職位體系》,根據崗位性質和特點,建立縱向晉升和橫向轉換的立體職業發展通道,按照管理、技術、財務會計與審計、專業、操作技能分類進行職業規劃,為員工提供職業發展空間。根據公司發展需要和員工本人意愿,中聯重科的員工可轉換職業發展通道,每年從普通員工中提拔晉升者就超過了30%,真正做到“能干事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舞臺”。
《首席人才官》:除了內部晉升,公司對人才引進持怎樣的態度?
李勁松:公司以制度形式規定中高端管理、技術人才的外部引進比例,對內部人才結構進行優化。每年我們會引進十幾名具備國際一流水準的技術專家,數十名具備國內一流的職業經理人。通過聯合辦學和戰略性“校園招聘”,每年公司也會引進2 0 0 0~5 0 0 0名的優秀應屆畢業生,為各個崗位提供后備基礎人才。
《首席人才官》:對于管理崗位,公司給予的資源支持有哪些?
李勁松:我們設立了專門的干部管理機構,這個部門負責干部考核、考評、培養與使用。公司采用內部競聘選拔任用干部,促進管理人才脫穎而出。同時,實施干部任前考察制度,嚴把干部質量關。中聯也很重視干部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定期組織封閉學習,改善干部心智模式,并通過開辦名家講座、EMBA班開闊視野。另外,公司健全了考評與監督機制,保障干部隊伍勤勉自律。這些措施使得公司“至誠無息,博厚悠遠”核心價值觀中蘊含的“創新”和“誠信”得到了有效落地。
《首席人才官》:公司在人才培養上很花力氣。
李勁松:中聯重科致力于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十分重視員工的教育和學習 。每年我們在教育學習 經費方面的投入都很大,2010年學習 經費達到了1600多萬元,2011年達到近2000萬元。公司設有多個學習 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入職學習 和在職學習 體系。公司每年12月組織開展學習 需求調查,作為制定年度學習 計劃的依據。
目前我們搭建了以內部兼職講師為主,外部專家為輔的講師體系,形成了公司和事業部分權負責的兩級學習 管理體系。
《首席人才官》:您剛才談到,公司每年要招聘大量的新人,如何保證文化不被稀釋?
李勁松:以文化為載體的管理體系影響著新老員工,此外他們會進行“入模學習 ”。新員工報到后,必須參加12~90天的帶薪入職學習 ,學習企業文化、發展歷程、規章制度、產品介紹、市場概況等,確保每位新員工都能“入模中聯”,即認同中聯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承諾遵守中聯的管理制度。學習 合格后,要展開崗前學習 ,公司會制定詳細的學習 計劃,并實行“導師制”進行對口輔導。在導師帶領下,學員可系統學習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并到基層各部門進行實習和鍛煉,綜合考核合格之后才能正式上崗。
高效完善的崗前學習 體系,使中聯形成了強大的“快速造血機能”,比如可做到3個月內將一名應屆大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營銷代表、服務代表,滿足公司快速成長的需求。
《首席人才官》:今年,你們迎來的新挑戰有哪些?
李勁松:未來,我們將繼續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創新人才管理體制機制,營造“誠信、包容、創新、責任”的企業文化,通過一系列的工作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讓他們施展才華,為公司向國際化千億企業目標邁進提供堅實人才保障。(來源:首席人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