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而充滿不確定性,還會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時機嗎?“只要有創業家精神,只要用心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任何時候都是創業的好時機。” 遠東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品牌官徐浩然認為。
創業者需要怎樣的精神與智慧?
一片森林著了大火之后,大樹全都燒光,最有可能首先贏得生機的是什么?肯定是小草。“這就是小微創業者的力量。”戰略咨詢專家、王志綱工作室創建人王志綱說。
對于能讓民營企業家、草根企業家成長起來的創業家精神,徐浩然在“首屆中國創業家聯盟論壇”上認為,可以用“苦大愁深”四個字形容,“苦”,創業者雖然不一定都是出身貧苦,但都一定要吃得了苦;“大”,志向遠大的愿景;“愁”,企業面臨競爭遇到困境都要不服輸;“深”,是創業者的思考和實踐都要比別人深。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治平坦承,康乃爾幾次快要倒下,自己也曾到松花江邊差點要尋短見,但最后還是在頑強的堅持下,一次次勇敢面對渡過了難關,當然這其中也有政府、員工團隊的支持。
已經占領亞洲市場主導地位多年的杜邦公司(微博)曾建議康乃爾為杜邦貼牌生產,宋治平卻拒絕了這一可能讓自己和公司不那么辛苦的建議。“當時判斷是,亞洲市場離我們最近,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市場一定是康乃爾的,現在事實已經證明我們實現了這一目標。”
在與國際社會打交道的時候,中國創業家們也體現了不服輸的精神。2004年迪拜一個新城區模型項目全球招標,華野模型是15個參與競標的企業中唯一的中國企業。第一次談判過程中,迪拜招標方明顯對中國產品的質量表示不信任,舉例提及中國制造的鞋子一個星期鞋跟就掉了,中國生產的襯衫不到一個月扣子就掉了。
華野模型董事長寥建鈞告訴對方:“你們說的是十多年前,中國加入WTO之后,企業對產品質量都非常重視,很多質量優秀的產品走向世界,你們并不了解。我就是希望通過做這個模型項目讓你們改變對中國人和中國產品的看法。”
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不僅讓寥建鈞憑自己的實力取得了當時招標的成功,后來也參與制作了世界最高的建筑“迪拜阿爾法塔”、世界第一家七星級酒店“迪拜帆船酒店”等國際著名建筑項目模型,以及2008·北京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區域規劃、上海世博會景觀規劃及中國館方案、中國國家大劇院等國內數百個經典模型項目。拒絕其他誘惑,多年的持續和專注于建筑模型領域,讓華野模型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
二次創業的元年?
創業家起源于法文“Entreprendre”,其意為從事創新和發展的人。今天,創業家、企業家,不僅僅指宋治平、寥建鈞等擁有企業的人,或是企業職業化的經理人,更重要意義上指的是一種狀態,指的是一種特質、一種精神。
許多大師都講過類似的話:創業是一種生活態度,人人都可以是企業家。只要你有承擔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能力,只要你不斷創新、永不滿足地去改善現有的資源配置條件,只要你不斷地創造出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這個狀態里,就是企業家。
相反,如果你坐擁幾十億,可這個時候在賭場中,或者從事的只是一些非生產性的交易,你可以稱作是一個富豪,但是不是企業家。腳踏實地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去創造價值的狀態才是值得驕傲的創業家精神。
在2011年的溫州式“金融風暴”中,有人比喻民資撤離實體經濟后果時說,一棵樹的養分本應在根部,現在全跑到葉子上,葉子長得很茂盛很沉重,結局會怎樣?民資龐大的浙江近年來形成的怪圈是:一邊是大量實體產業對資金“求之不得”,升級乏力;另一邊是追求快錢的部分資金涌向股市、樓市、煤礦等。
“我們一直專注在與衣食住行相關的消費服務業上。”均瑤集團總裁、副董事長王均豪在“2012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藍墨水新年論壇”上表示,這跟企業戰略相關,“為了做百年老店,我所有各個方面的風險控制意識要更強,也不會參與一些急功近利的項目。”
可即便是一家已經成熟的大企業,也會遇到各種大企業病,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孟憲忠說:“他們的創業家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僅能使企業變得更有激情,更多的是體現在對創新的不斷、快速追求上。”
此前在寧夏做房地產相當成功的三弦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妥云,用朋友的話說,這輩子錢已經掙夠了,但是他選擇了再次創業。他認為,2012年對很多企業家來說,可能不僅僅是創業,而且面臨的是二次創業的問題。
抓住未來的機遇
當然無論是創業,還是再創業,不僅需要創業家精神,也需要創業者們隨時準備好抓住機遇。有人說時勢造英雄,大多數成功企業家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能夠抓住時代機遇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2005年11月13日,吉化雙苯廠發生爆炸之后, 中石油 (10.18,-0.19,-1.83%) 根據自己主業發展方向決定不再重建苯胺項目,這也讓宋治平看到了機遇。在美國杜邦和德國的巴斯夫等國內外其他重量級化工企業的夾縫中求生存,宋治平現在游刃有余地將康乃爾的苯胺做到了行業領先地位。
“抓住了市場的機遇讓康乃爾這樣的民營企業能夠存活下去。”宋治平表示,但是企業要存活下來并且有發展,“關鍵問題要抓住市場,不管有多大暴風雨來了,我們抓住市場、顧客,服務好他們,就可以很好地活下去。”
那么,未來還有哪些機遇留給現在的創業者,或者二次創業者?有人擔心,未來中國經濟整體增長速度會下滑一點,但可以看到的是,剛剛變革 開放的中國GDP是美國GDP的6.5%,現在中國GDP是美國GDP的50%,到2020年將跟美國名義GDP是一樣的,2030年是美國的兩倍。“這樣大的潮流下,就算中國經濟上升勢頭沒有那么快,未來也將極具成長性,這為所有創業者提供一個非常難得的創業機遇。”王志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