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篇地點 ://column.iresearch.cn/u/DavidYan/478382.shtml
文章節選:
內容的傳播
A種類繁多的媒介
1.“入口媒介“意識
傳統媒體的“入口”是“媒體販賣點”,數字媒體的“入口”則以搜索引擎為主力軍,品牌商應該如何利用好這個數字世界的“入口”?盡可能節約消費者的時間,讓消費者找到他們感興趣的品牌信息呢?
首先是做好基礎的搜索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之后是適當的關鍵詞營銷,以及知識類站點營銷和問答類站點營銷。
通過上述渠道,幫助消費者用最少的時間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新聞、網站、評論、企業白皮書、行業白皮書、視頻、有價值的文章。這會讓他們感覺很好,讓消費者覺得了解你的品牌、找到你的品牌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相反,這個過程讓人舒服且愉悅。除了有趣的“內容”被消費者找到,節約時間所帶來的好感會讓消費者對你的品牌加分不少。
有個小故事或許可以啟發品牌為什么為客戶節約時間,錢才能來得快些?:夜市有兩個面線攤位。攤位相鄰、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賺錢買了房子,乙仍無力購屋。為何?原來,乙攤位生意雖好,但剛煮的面線很燙,顧客要15分鐘吃一碗.而甲攤位,把煮好的面線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給顧客,溫度剛好。
數據的分析原則與方法
我們先來看兩種不同的心理活動過程:
1:發生了什么? >決策
2:發生了什么? >評估 >決策
第一種心理活動是非常態心理活動,在“魯莽”性格的人身上常見。遺憾的是,很多監測公司把客戶設想成了“魯莽”人,為客戶提供的報告僅停留在對事態進行最全面的概述,之后就撒手了。但事實卻是:客戶拿到報告后很難根據報告的內容看出所以然,因為他們無法對報告中所描述的事情進行評估,他們要自己重新評估報告中的內容后,才能再做決策。還記得我前面說過的“面線”故事嗎?為客戶節約時間,錢才能來得快些。
舉例說明:
在分析一個負面事件的時候,很多監測公司往往只停留在這一步上:
xx事件在1周期內共計5篇負面報道,他們分別來自a媒體2篇,b媒體1篇,c媒體2篇,同時附上原報片。
而評估層面的分析維度就多了很多,多出的這些信息就可以幫助品牌去判斷事態的嚴重性與可能的發展趨勢:標題內有無敏感詞匯?、內容內有無敏感詞匯?、三個媒體的發行地、發行范圍、發行量、銷售渠道、媒體受眾人群概述、三個媒體之間有無潛在關系?、版面是否重要?、記者背景、這份媒體對于競爭對手是否是權重媒體?是否有牽連第三方?報道時間軸等等,這里我就不一一例舉。
危機應對的原則
危機應對是一門藝術。藝術中的“藝”與時間、經驗、意識、靈感有很大關系,急不來。而“術”則是我希望與大家分享的。做好危機應對要把握的“術”有四點:
1.大陸媒體環境的理解
2.媒體立嘗消費者立場界定
當危機發生后,千萬不能有見一個負面就滅一個負面的想法。要先學會界定來自媒體和消費者的聲音分別是什么“立潮,媒體和消費者聲音中肯定有中立、支持、斥責等幾種立場,品牌應該善用持有中立與支持立場的聲音來應對危機。
3.消費者行為習慣的了解
4.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對話
很多品牌已經找到應對危機的最好方法,但執行效果卻不盡人意,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牌在與消費者和媒體的對話過程中沒有把持好“平等”這個度。
在經濟學理論中,“人”是任何決定的決策主體。無論是品牌與品牌之間的一對一對話,還是品牌與眾多消費者的一對多對話,歸根結底都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平等對話”氛圍的制造是品牌成功應對危機的先決條件。
托克維爾在十九世紀對新生美國做了一次實地走訪后,在他的《論美國的民主》里這么寫道:
身份越是平等,人們也就越是明白這種互相支援的義務。在民主國家里,沒有人會廣為施舍,但可以經常幫助別人。每個人很少有效忠精神,但大家都樂于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