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電通集團開發了全新的傳播設計方式“Cross Switch”:即根據消費者洞察和媒體洞察,在考慮廣度和深度的同時,選取接觸點進行導線設計。“Cross Switch”讓我們能夠設計有效的傳播路徑,不僅能創造好的創意,而且還能根據這個創意,把消費者從“信息洪水”中誘導出來并主動地參與活動,最終讓他們自然地購買商品。在此基礎上,又開發了策劃工具CROSS-VALCON在中國獨立進行了大規模的消費者調查。
汽車和化妝品的消費者接觸媒介
汽車消費 根據AISAS進行的有效接觸點排序,在注意(Attention)、關注(Interest)的階段,電視廣告成為引發汽車消費者興趣的契機。另一方面,戶外大牌、地鐵燈箱等戶外媒體對引發興趣很有效果。有趣的是,在注意(Attention)階段位居第3的是在線游戲。在探索(Search)階段排在第1位的是廣播廣告,可見廣播廣告也具有讓消費者搜索汽車促銷信息的力量。在購買(Action)階段來自車展的直接體驗,在共享(Share)階段網絡上的討論都位居前位。
在AISAS消費行動模型的各個階段,一線城市到五線城市的汽車消費都有哪些特征呢?我們發現,在注意(Attention)階段,在一二線都市電視廣告有效,地方城市則是以直接體驗為契機。一線、二線城市電視廣告名列前位,有趣的是三線以下城市電視廣告的位置不高。比較明顯的是五線城市的車展。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問過負責地方城市汽車運營的項目主管,得知地方城市的口碑傳播力量非常強,比如以舉辦車展這樣的形式,可以最快速度吸引人群聚集起來。
在關注(Interest)的階段,信息和受眾的“距離”是引發興趣的決定手段之一。有趣的是,高級公寓的燈箱、電梯海報、機艙媒體雖然到達率很低,但作為有效特征的接觸點,拉近了汽車和消費者的距離。另外,在五線城市位居第1的是VIP 俱樂部。由于五線城市能購買汽車的人數有限,所以在特定人群聚集的地方有選擇的信息,能引起消費者被人關注的感覺,從而引發興趣。
在探索(Search)階段,促銷信息和“信息的不足”引導消費者進行搜索。在這個階段,一線城市是節目贊助、商場汽車展示,二線及以下城市是廣播廣告,最能促使消費者去搜索,共通點都是“信息不足的媒體”,因為人在信息量不足時就想要去主動搜索。
在購買(Action)階段,引發汽車購買的決定性手段主要是口碑傳播和直接體驗(圖1)。一線城市中口碑傳播和車展并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四線城市的車展,五線城市的車主論壇、微博、專業網站。五線城市前3位都是網絡,而且是社交媒體。由于五線城市剛開始普及汽車,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人在網絡上查看已購車主的意見并作為自己購買的參考,是理所當然的了。
最后是共享(Share)階段。一二線城市主要利用網絡平臺,地方城市注重直接體驗。一線城市位居第1的是社交網絡,一二線城市是網絡,特別是把社交媒體作為口碑傳播的契機,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相反,在四五線城市突出的是車展和試駕這樣的直接體驗,網絡媒體沒有出現。在地方城市,購買動機是通過網絡,口碑傳播是直接體驗,這是與一二線城市截然相反的現象。在這樣的地方城市,消費者對病毒營銷活動的參與度不高。
化妝品消費 在18個城市合計的化妝品廣告有效接觸點,具有絕對優勢的是電視廣告。這不僅是在注意(Attention)和關注(Interest)的階段,而且在購買(Action)和共享(Share)階段也是如此。所以大眾媒體廣告在護膚產品上效果巨大。此外,雜志報道、口碑傳播等針對女性有特色的接觸點從探索(Search)到購買(Action)階段也十分有效。
在AISAS消費模型的各階段,化妝品消費在一線城市到五線城市都有哪些特征呢?
在注意(Attention)的階段,護膚品的電視廣告效果顯著,但在五線城市更重視柜臺展示。在五線城市電視廣告沒能進入前3位,柜臺展示反而排在第2位。在直接體驗引起認知這一點,化妝品與汽車品類是共通的。
在關注(Interest)的階段,針對白領目標人群,電梯媒體引人注目。電視廣告當然是有效果,不過與前面汽車品類相同,引發興趣的是接觸點和消費者的距離遠近。電梯媒體在一線和五線城市名列前位就說明了這一點。另一個特征就是社會媒體對引發興趣的貢獻度。一線城市的社交網絡,二三四線城市的微博,三四線城市的女性網站和女性間口碑傳播能引發興趣。
在探索(Search)階段,電視節目介紹、女性網站、雜志報道等促進PR搜索。與汽車相反,此階段信息豐富的媒體更能促進消費者搜索化妝品的傾向。比如一線城市的電視節目,二線城市的雜志報道,并且在這里也出現微博、女性網站、社交網絡。護膚與肌膚健康直接關聯,所以豐富的信息尤為關鍵。另一方面,在五線城市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容院,可見在地方城市直接體驗也能促進搜索。
在購買(Action)階段,如圖2所示,在一線城市與口碑傳播與促銷并列的是官方網站,二線以下城市品牌代言引人注目。口碑傳播和店面促銷名列前位是顯而易見的。與汽車一樣,引發化妝品購買的手段大體上是口碑傳播和直接體驗,在一線城市企業的官方網站排在第2位,大家在工作之余熱衷研究商品;而在二線和五線城市品牌代言位居第2,因為在地方城市代言人效應決定大家購買的品牌,護膚品廣告一定要起用好的代言人。然而由于過多考慮費用對應的效果,這些城市很少啟用有名的代言人,所以我們認為,在地方城市廣告和最終購買并沒有連接起來。
最后是共享(Share)階段,通過公交、地鐵等交通媒體近距離接觸引發口碑傳播。在這個階段我們意外看到,引發化妝品消費信息共享排名靠前的媒體不僅有網絡媒體,還有一線城市的公交車廂媒體,二線城市的地鐵媒體,三線城市的候車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