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爾特·艾薩克森絕妙的《史蒂夫·喬布斯傳》中,有一個段落描述了“蘋果營銷哲學”。這三條清楚簡單的要點,是蘋果公司1977年正式成立時制訂的,到今天仍然適用。喬布斯雇傭了邁克·馬庫拉(Mike Markkula),后者當時33歲,從事營銷和金融方面的工作;喬布斯希望他能幫助剛剛起步的蘋果公司準備一份商業計劃書。喬布斯告訴艾薩克森,“馬庫拉強調,你永遠不該懷著賺錢的目的去創辦一家公司。你的目標應該是做出讓自己深信不疑的產品,并創辦一家生命力很強的公司。”
艾薩克森寫道:馬庫拉將自己的原則寫在了一張紙上,標題為“蘋果營銷哲學”,其中強調了三點。第一點是共鳴(empathy),就是緊密結合顧客的感受: “我們要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好地理解用戶的需求。”第二點是專注(focus):“為了做好我們決定要做的事情,我們必須排除所有不重要的機會。”第三點,也是同樣重要的一點原則,名字令人困惑——灌輸(impute)。它強調人們會根據一家公司或一個產品傳達的信號來形成對它的判斷。“人們確實會以貌取物,”他寫道。“我們也許有最好的產品、最高的質量、最實用的軟件等等;但如果我們用一種潦草馬虎的方式來展示,那么顧客就會認為我們的產品同樣潦草馬虎;而如果我們以創新、專業的方式展示產品,那么優質的形象也就被灌輸到顧客的腦中了。
因此,這三個原則也許可以概括為:(1)比別人更好地了解和服務客戶,(2)忘記其他一切,(3)確保自己所做的每件小事有效,時時處處都遵循這三個原則。這是非常簡單、明確、有針對性的遠見,也許正因為此,蘋果公司在30年后的今天依然遵循著這些原則。艾薩克森寫道:“在其之后的職業生涯中,喬布斯比其他任何企業領導者都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渴望,他一直十分關注——有時甚至過度關注——營銷策略、產品形象乃至包裝的細節。”
想想有多少各個領域各種規模的企業能夠從這些原則中受益。
《喬布斯傳》不但精彩地講述了他重要和多彩的一生,同時也是最為偉大的領導力指南之一,其中充滿了這樣的珍寶。好好閱讀吧。
隨機讀管理故事:《阿氏實驗》
半個世紀以前,心理學家所羅門·阿氏有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并且從此后不斷被人們效仿。
這個實驗由8個人來共同完成。實驗者請這8個隨意選擇的實驗對象,集中在同一個房間里,然后向他們展示一張劃有四條垂直線段的卡片,并要求每個實驗對象依次分辨出,右邊的三根線段中,哪一根線段與第一根線段長度相同。
其實,在8個測試對象中有7名在實驗之前已經被安排串通好,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右邊那根線段與第一根等長。但實際上,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而最后一名實驗對象就要面臨這樣的抉擇;是茍同于其他7個人的選擇,宣布他明知是錯誤的結果,還是提出與眾人不同的答案。
通過這樣的幾組試驗,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棄了正確的答案去選擇了大多數人選擇的錯誤結論。
管理故事哲理
德國哲學家弗蘭德里克·尼采發現:人們更愿意相信被別人認定的事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從眾心理。人們在對一件事物做判斷時,往往會受外界的影響。而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抵御這種隨他性的能力,從而進行獨立思考。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